1.小學生德育小故事
陶行知獎學生糖果陶行知先生在擔任一所小學的校長時,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塊砸班上的同學,當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學后到校長室去。
放學后,王友已經等在校長室準備挨訓了,陶行知卻掏出一塊糖果送給他,并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里,而我卻遲到了。”王友驚異地接過糖果。
隨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說:“這塊糖也是獎給你的,因為當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王友更驚異了,眼睛睜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守游戲規則,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壞人作斗爭的勇氣!”王友感動極了,他流著淚后悔地說道:“陶……陶校長,你……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自己的同學呀!”陶行知滿意地笑了,說:“你能正確的認識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可惜我只有這一塊糖果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完了吧!”懷揣著糖果離開校長室的王友,此刻的心情不難想象。
2.最能打動學生的教育故事
孩子的認知規律是從具體到抽象,講大道理不如講小故事效果好。
故事能打動孩子,具體的真人真事最能打動孩子的心。比如,當我們用大家討論的辦法找到學生丟失的5角錢后,我再把承認錯誤的孩子找來,問他:“剛才同學們說了很多,誰的話最讓你動心,能夠讓你有勇氣站起來承認錯誤的?”他說:“是王某講的列寧小時候打碎姑媽家的花瓶承認錯誤的事。”
真實的具體的故事最能打動學生的心,以后每當我要對學生進行什么教育的時候,一般不是講大道理,而是講我過去學生的真人真事,或者講名人的故事,效果都不錯。是什么原因呢?因為真實,所以可信;因為真實,所以合乎情理;因為真實,所以感人。
只有使學生相信并且感動時,我們的教育才有說服力。講《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課文時,我在一個班講課之前,用一節隊活動課和一節輔導班的時間講了**的許許多多的故事,講**去世那天我的家人的震驚和悲傷,我的同一個辦公室的老師的擔憂和悲痛,他們說了什么、什么表現,我詳詳細細講給孩子們,還講了當時《參考消息》上外國人對**的評價,講到清明節時人們去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悼念**的情景 使孩子們了解**對中國革命的貢獻,了解**高尚的人格,體會人民對**的發自內心的熱愛。
有了這些鋪墊,講課時,孩子們是一邊哭一邊讀課文的。對小學生講大道理是不起作用的,我總是講我親身經歷的小故事,這樣學生愛聽,也起作用。
比如,我給學生講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天,我坐公共汽車時,一位穿著工人工作服的同志抱著一個幾個月的孩子從中門上車了,他的樣子很疲憊,但是他周圍沒有人給他讓座位。我坐在前邊的車廂,我想給他讓座,又不好意思大聲叫他,我就等待著他的目光。
他在到處看,有沒有人給他讓座,他終于看到我這個方向了,我馬上向他招招手,示意讓他過來,他擠過來,坐下了,說了無數個 謝謝 。過了一會兒,離我不遠的地方有一個人下車了,這個空座位沒有人再搶,我知道這是大家給我留的,我就走過去坐下了,我想:大概是車上的人被我這個老年人的讓座行為感動了。
所以,同學們,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要從自己做起。”孩子們聽得十分認真,當然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3.小學生德育教育故事
暑假的一天,我上完課回家時,有一件事吸引了我的注意。
路上有一大群人圍在一起,還穿來一陣喊叫:“給我,是我的,給我,是我的……”我出于好奇便跑了過去。人真多呀!我使勁往里擠,好不容易才擠進去。只見一個約七八歲的男孩,手背在后面,像是手里有什么東西似的,嘴里還說:“誰丟錢了?誰丟錢了?”一個小伙子指著男孩說:“給我,是我的,我丟了錢,快把錢給我!”
“你丟了多少錢?”
“500!”
“不是500。”
“那就是200,200對了吧。”
“不對,錢不是你的。”
“你這小孩兒,老師怎么教你的。快把錢給我。”
這時,有人指著男孩說:“把錢給他吧”
“他說的不對,不是200,太多了不能夠給他!”男孩眼里含著淚,像受了委屈似的。
“那就是50。”那小伙子說。
可那男孩還搖搖頭。我想:“到底有多少錢啊?”這時,男孩把手伸出來,我一看,原來只有5角錢。圍觀的人驚呆了,小伙子看了,就罵了那小男孩幾句,然后長揚而去了。那小男孩還在喊:“誰丟錢了?誰丟錢了?”
人群不歡而散,而我卻站在那,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4.德育故事 越短越好
世界上沒什么彎路可言 作者: 于丹 2008-01-23 我記得我做大學老師的時候,曾經在下雪天停了課,帶著我的學生們出去玩雪,因為我覺得有許多從南方來的孩子,這一次或許正是生命中第一次看到雪花。
不能讓他們隔著玻璃窗去看,我覺得沒有人能剝奪他們到大自然中去看雪花的權利。 我曾經在雪地里給我的學生們講過一個故事:我的中學同學,教會了我怎樣去珍惜第一次。
我讀高中的時候在北京四中,四中是一所好學校,我到現在還很感謝四中給我的快樂。在四中你學習不好,沒人笑話你,但你不快樂,那就抬不起頭了。
我們同學總是想方設法出去玩,有一次用滑輪吊出去7輛自行車,管教老師說你們再給復制一下現場,就不給你們處分。我們就重做了一次,老師看了覺得太精彩了。
那時候我們特別淘氣,但我們那個文科班的同學感情卻特別好。我們班28人,14個男孩,14個女孩,一起淘氣,有很多的共同愛好,高考時也很爭氣,都考上大學了,而且考得都不錯,基本上都在北京。
有一次大家就在一個寫詩的男孩家商量,說我們什么時候28個人再湊在一起玩。由于全部聚齊挺難的,我就給大家提一個建議:如果今年下了第一場雪,我們不管在哪兒,就是曠課也得聚到一起。
大家覺得這建議挺好,約在第一場雪大家再團聚。這一年雪來得特別晚,到第二年放寒假的時候,下了一點可憐的小雪花,而偏偏這一天我不在北京。
那一次我從外面回來后,媽媽告訴我說:家里電話都打爆了,那一天你們同學全去了,就你沒在。我說沒事,那等下回吧! 后來我那同學就來了電話,他特別遺憾地跟我講,他說于丹,你錯過了今年的雪。
我當時說我才17歲啊,到70歲還有多少場雪啊!什么錯過啊?然后就毫不客氣地把電話掛了。后來大家都沒提這個事。
但沒有想到,4年中大家再沒有聚齊過。一直等到我們都考完研究生以后,又整整4年以后,28個人才一個不缺地聚齊在這個男孩的家,我們大家在一起包餃子,特別熱鬧。
后來,我那同學就拉開柜門,他說我這兒還有你的東西呢,我說是什么呀?他就從一堆舊日記本底下抽出一本,然后他翻到一頁,打開,他說,今天大家都在,你的東西還給你。他放到我手里的是空白的一頁,那紙臟兮兮的,皺巴巴的,上面只記了一個日子。
我說這個是什么呀?其他同學告訴我,你還記得那年約定嗎?你說我們在第一場雪來他家,我們27個人都到了。給你家打電話,說你出去了,不在北京。
然后呢,就是有個同學說,大家都在,她不能錯過。我那個同學每天寫日記,剛好寫到那一天,他就寫了個日子,打開那頁空白,走到外面,用這個本子接著雪花,然后他把整個本子接滿的時候,回過身對大家說,大家看見了,這場雪在這里,等到我們大家都聚齊的時候,還給于丹。
我非常感謝我四中的那些同學,我后來發現我中學的同學特別優秀,什么是真正的優秀呢?是擁有創造力和想象力。而年輕對于我們來說是什么呢?它是無所拘束的創造,這種創造會永遠超出你自己的想象,它會影響你的一生。
你在人生的旅途中一定會有某些磕磕絆絆,你一定會付出一些代價,但是不要怕,孔子的學生曾說過:“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意思是,人犯了過錯,就像太陽和月亮被遮住一樣,人們不會看不見,但只要改了,人人仍然仰視你。所以年輕的時候,做錯了可以改,可以重新積累經驗和教訓。
不要說你一生沒有走彎路是幸運的。你不站在現在你怎么說這段是不是彎路?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彎路可言!你走過的每一步都是你自己需要走的。
關鍵是我們在走的時候要有一種內心的感應,你要知道你走這條路是去做什么,你終究是要到達哪里。 我做班主任的時候,有一天夜里在趕一個書稿直到五六點,因為早上8點鐘還有課,我就沒睡覺。
那是一個夏季的早晨,外面下了一夜的暴雨,一大清早我自己坐在陽臺前拉開紗窗,風吹進來,就看見墨藍墨藍的天。我就靜靜坐在那兒,看墨藍的天空開始淡淡地出現一點點水白,這個水白逐漸向外均勻裂開,就出現了一點點天藍,天藍再裂開,里面出現了一點點月白,月白再往外化開,出現了淡淡的一點粉色,粉色再裂開,出現了一點點紅色。
后來霎時間就燒得滿天云霞!我靜靜坐在那兒看天的變化。上午一下課,我就跟我們班同學講了今天早晨天是怎么變化。
第二天,我收到了一封信,那封信寫了十幾頁紙。寫信的是我們班的團支部書記,一個從湖南考來的非常漂亮的女孩子。
這個女孩子說:老師我告訴您,我在上這個大學的半年多以來,心靈上一直受著折磨,我以前在我們那個學校學習成績是最好的,但到了這兒以后我發現我變得平平、中等了。我在我們那兒最漂亮,到這兒以后,我發現我自己有點老土。
我覺得我以前的優勢全被顛覆了,我就一直給自己一個愿望,我覺得我不應該氣餒,我說我應該叛逆一下,我要在18歲生日那天做個壞孩子:18歲的生日那天,我曠課;我上街去亂花錢;我要善待自己……總之,我一定要做件瘋狂的事。其實昨天就是我18歲生日,在這個早晨我就賴在床上沒想起來。
我忽然想起來有您的課,我又舍不得不去聽,最后我只好爬。
5.求德育小故事,能體現責任心的
有關責任的小故事1920年的一天,美國一位12歲的小男孩正與他的伙伴們玩足球,一不小心,小男孩將足球踢到了鄰近一戶人家的窗戶上,一塊窗玻璃被擊碎了。
一位老人立即從屋里跑出來,勃然大怒,大聲責問是誰干的。伙伴們紛紛逃跑了,小男孩卻走到老人跟前,低著頭向老人認錯,并請求老人寬恕。
然而,老人卻十分固執,小男孩委屈地哭了。最后,老人同意小男孩回家拿錢賠償。
回到家,闖了禍的小男孩怯生生地將事情的經過告訴了父親。父親并沒有因為其年齡還小而開恩,卻是板著臉沉思著一言不發。
坐在一旁的母親總是為兒子說情,開導著父親。過了不知多久,父親才冷冰冰的說道:“家里雖然有錢,但是他闖的禍,就應該由他自己對過失行為負責。”
停了一下,父親還是掏出了錢,嚴肅地對小男孩說:“這15美元我暫時借給你賠人家,不過,你必須想法還給我。”小男孩從父親手中接過錢,飛快跑過去賠給了老人。
從此,小男孩一邊刻苦讀書,一邊用空閑時間打工掙錢還父親。由于他人小,不能干重活,他就到餐館幫別人洗盤子刷碗,有時還撿撿破爛。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終于掙到了15美元,并自豪地交給了他的父親。父親欣然拍著他的肩膀說:“一個能為自己的過失行為負責的人,將來一定是會有出息的。”
許多年以后,這位男孩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他就是里根。后來,里根在回憶往事時,深有感觸地說:那一次闖禍之后,使我懂得了做人的責任。”
6.3歲—4歲兒童德育故事
3歲-4歲兒童德育故事:孔融讓梨、孟母三遷、鑿壁偷光、千里送鵝毛、黃香溫席1、孔融讓梨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給孔融兄弟們吃。
父親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個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長幼順序分給兄弟。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大梨該給哥哥們。”
父親聽后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說:”因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著他。“教育意義:凡事應該懂得謙讓,兄弟姐妹之間應當友好相處。
2、孟母三遷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游戲。
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游戲。孟母認為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
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里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
教育意義: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3、鑿壁偷光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
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墻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里有個大戶人家不怎么識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么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
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教育意義:珍惜讀書時光,努力刻苦學習。4、千里送鵝毛唐朝貞觀年間,西域回紇國是大唐的藩國。
一次,回紇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緬伯高帶了一批珍奇異寶去拜見唐王。在這批貢物中,最珍貴的要數一只罕見的珍禽——白天鵝。
緬伯高最擔心的也是這只白天鵝,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可怎么向國王交待呢?所以,一路上,他親自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這天,緬伯高來到沔陽湖邊,只見白天鵝伸長脖子,張著嘴巴,吃力地喘息著,緬伯高心中不忍,便打開籠子,把白天鵝帶到水邊讓它喝了個痛快。
誰知白天鵝喝足了水,合頸一扇翅膀,“撲喇喇”一聲飛上了天!緬伯高向前一撲,只撿到幾根羽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眼睜睜看著它飛得無影無蹤,一時間,緬伯高捧著幾根雪白的鵝毛,直愣愣地發呆,腦子里來來回回地想著一個問題:“怎么辦?進貢嗎?拿什么去見唐太宗呢?回去嗎?又怎敢去見回紇國王呢!”隨從們說:“天鵝已經飛走了,還是想想補救的辦法吧。”思前想后,緬伯高決定繼續東行,他拿出一塊潔白的綢子,小心翼翼地把鵝毛包好,又在綢子上題了一首詩:“天鵝貢唐朝,山重路更遙。
沔陽湖失寶,回紇情難拋。上奉唐天子,請罪緬伯高,物輕人義重,千里送鵝毛!”緬伯高帶著珠寶和鵝毛,披星戴月,不辭勞苦,不久就到了長安。
唐太宗接見了緬伯高,緬伯高獻上鵝毛。唐太宗看了那首詩,又聽了緬伯高的訴說,非但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緬伯高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賞賜了他。
教育意義:禮物微薄而情意深重。5、黃香溫席漢朝的時候,有一個叫黃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內)人。
年紀才九歲的時候,就已經懂得孝順長輩的道理。每當炎炎的夏日到來時,(黃香)就用扇子對著父母的帳子扇風,讓枕頭和席子更清涼,并使蚊蟲遠遠地避開(黃香雙親的帳子),讓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覺。
到了寒冷的冬天,(黃香)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母的被子變得溫暖,好讓父母睡起來時覺得暖和。因此,黃香的事跡流傳到了京城,號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教育意義:讓我們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關心他們。擴展資料:“仁、義、禮、智、信”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核心價值理念和基本要求。
德育的任務:把全體學生培養成為愛國的,具有社會公德的、文明行為習慣的,遵紀守法的公民。在這個基礎上,引導他們逐步確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并不斷提高社會覺悟,使他們中的優秀分子將來能夠成為堅定的共產主義者。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孔融讓梨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孟母三遷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鑿壁偷光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千里送鵝毛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黃香溫席。
7.求關于兒童的德育小故事謝謝
1、20美金的價值
一位父親下班回家已經很晚了,發現他的5歲的兒子*在門旁等他。“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爸爸,你1小時可以賺多少錢?”“假如你一定想知道的話,我1小時賺20美金。”“爸爸,可以借我10美金嗎?”父親非常生氣。約1小時后,他平靜了下來,開始想著自己可能對孩子太兇了……或許孩子真的很想買什么,再說他平時很少要過錢。于是,父親走進兒子的房間,給了孩子10美金。“爸爸,謝謝你。”小孩歡笑著從枕頭底下拿出一些被弄皺的鈔票,慢慢地數著。“為什么你已經有了錢還要?”“因為這之前還不夠,但我現在夠了。”孩子回答,“爸爸,我現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買1個小時的時間嗎?明天請早一點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時間可以換取金錢,也可以換取家庭的親情和快樂。給家庭擠出些時間吧,因為有些東西是拿金錢買不到的。
8.10個簡短的道德故事一百字左右
在德國,有一個年輕人,以各科目全優秀的成績,畢業于一所知名的大學。
于是,他滿懷信心的去到各個大的公司去面試,可最終都給公司拒絕了。最后,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他只得降低身價,去了一個非常小的公司投簡歷,可照樣給公司拒絕了。
他非常郁悶,就去質問那家公司。公司的老板回答他,因為在德國期間,曾有三次逃票的經歷。
而德國對逃票視為極其嚴重的道德問題。所以,即使你在有才華,沒有道德,公司也是不會選擇的。
孝,潛藏著一種巨大的能量,一旦發掘,即可攝人肺腑,感天動地。——題記 2006年9月5日清晨,荊門職業技術學院。
薄霧輕籠著校園,清寒襲人。 秋風瑟瑟吹過,樹上的一片落葉隨風飄舞,在空中滑過一道弧線后,靜靜地落在路邊一位正捧書晨讀的女孩肩上。
女孩站起身,合上書,走回寢室,輕輕地推開門。“芳艷!”母親杜桂蘭醒來了,用一口濃重的寧夏方言輕聲呼喚著,摸索著,從枕邊摸出自己的衣服。
“媽,早上挺涼的,您還是多穿點。”劉芳艷從上鋪的紙袋里翻出一件外套,幫母親披上。
梳頭、洗漱、煮土豆面,劉芳艷麻利地為母親做完這些后,抱起書本,匆匆向教室趕去。 這是新學期的第一天,劉芳艷輕快地走著,臉上掛著一抹淡淡的微笑。
曾經的滄桑與苦難,夾雜著輕輕寒意撲面而來,卻從她的笑容里一閃而過。 劉芳艷,荊門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繪圖系的學生。
誰能想到,這樣一個清瘦、個頭不高、面容清秀的女孩,背著盲母上大學,用稚嫩單薄的雙肩把一個破碎的家高高撐起,為年邁失明的母親撐起一片晴空! 為了病重的父親,14歲的小芳艷叩開縣長的家門 1985年,劉芳艷出生于寧夏固原市隆德縣下沖村。那里是名副其實的黃土高坡,惡劣的環境鍛造了芳艷的堅強,可每說起父親,她總止不住淚水漣漣。
14歲那年,芳艷的父親患上食道癌,給這個一貧如洗的家一道晴天霹靂。雙目失明的母親整日以淚洗面,老實憨厚的哥哥不知所措,年幼的芳艷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助與絕望。
北方的冬天冷得可怕。那天下著大雪,氣溫零下10多攝氏度,滴水成冰。
芳艷頂著漫天飛舞的雪花,翻山越嶺來到縣政府。這一天,是她讀書以來第一次曠課。
芳艷從沒見過縣長,但為了救父親,她鼓足勇氣敲響了縣長辦公室的門。可是,縣長不在。
中午,縣長還沒回來,芳艷從書包里掏出冰冷的饅頭,慢慢啃著,心里只有一個念頭:要救父親,我一定要等到縣長! 下午下班了,縣長還沒來。芳艷急了,拉住一個叔叔一問,才知道王學寬縣長辦完事后直接回家了。
雪下得更大了,凜冽的北風刮在臉上如刀割一般,芳艷按熱心人的指點,踏著積雪,深一腳淺一腳走向縣長的家。 晚上9點,她敲開縣長家的門。
或許是這個弱不禁風的小女孩的拳拳孝心感動了王縣長,他二話沒說,安排民政局批了1000元錢。 錢很快花光了,芳艷和哥哥只好含淚把父親從醫院拖回家。
看著父親食不下咽,枯瘦如柴,芳艷知道,父親的日子不多了。 劉芳艷揣著借來的200元錢,請人給父親做了口棺材。
看到棺材,父親的眼淚洶涌而出:“娃,我死了,用兩塊木板一夾就行了,你們留點錢過日子!”芳艷哭著抓住父親的手:“爸,您沒吃過一頓好飯,沒穿過一件新衣,連住的房子也破破爛爛。女兒治不好您的病,只能把這個做厚實點,您到那邊,就不會再挨凍受淋了。”
幾個月后,父親帶著牽掛,撒手人寰。 為了失明的母親,她攜母輾轉千里打工求學 父親去世后,生活的重擔壓到了劉芳艷和哥哥身上。
2003年9月,劉芳艷歷經千難萬苦,如愿考取了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同年11月,哥哥外出打工,失去了聯系。
在千里之外求學的芳艷,放心不下家中年邁失明的母親:媽媽燒火做飯時有沒有燙著?山路坎坷,會不會摔著?摸不到回家的路,是不是又在外忍餓挨凍……去年5月,芳艷從鄰居的電話中得知,母親上山拾柴時,摔得渾身是傷。放下電話,芳艷再也忍不住,號啕大哭。
“我已經失去父親,再也不能失去母親了。”輾轉了一夜,芳艷作出一個艱難的決定:休學。
從此,芳艷背著行囊,牽著母親,闖到天津,在一家火鍋店安頓下來。打工的日子,芳艷一邊悉心照顧母親,一邊省吃儉用賺學費,一晃8個月過去了。
2006年2月,芳艷攜母重返她日思夜想的荊門職院。學校領導得知芳艷的經歷后,十分感動,為她們母女提供了一間宿舍和每月100元生活費,同時,還為芳艷安排了兩份勤工儉學的工作:在校食堂端菜和清掃9間教室。
每天傍晚,是芳艷和媽媽最快樂的時光。媽媽聽著芳艷洗衣服、整理房間;芳艷讀書讀報給媽媽聽,或講學校里發生的趣聞趣事。
有時,母女倆手牽著手,在校園里散步、曬太陽…… 母親的牙齒掉光了,芳艷毫不猶豫拿出辛苦攢下的200元錢,為母親裝上一副假牙。從醫院出來,芳艷買來一個蘋果,遞到母親嘴邊。
母親慢慢嚼著、品著從未吃過的蘋果,開心地笑了。“是我拖累了芳艷啊!”采訪時,杜桂蘭撫摸著芳艷的手,嘆了口氣。
“媽,您看看別人,上大學都難得見到媽媽,我天天可以看見您,比他們好多了!再說,您是我媽,孝順您是天經地義的呀,我就樂意做您的‘眼睛’和‘拐杖’!”劉芳艷偎著媽媽,臉上盛滿幸福。
9.短小精悍德育故事
一 鹽與湯的比喻請問大家:鹽重要不重要?我想沒人會否認鹽的重要性,那么,給每人發15克鹽,請大家直接吃鹽,相信是沒人愛吃的。
德國人的做法是:用餐時請每人喝一碗湯。15克鹽放進湯里,味道很鮮美,人人都愿意喝。
我們的做法則是,因為鹽很重要,所以把鹽從湯里提取出來,然后讓你吃鹽,再喝淡而無味的湯。結果,你是既不愿意喝湯,也無法吃鹽。
在我們的學校教育中,這個是德育活動,那個是智育,分得很清楚。實際上,學校所有的課程都是育人的,都包括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任何一門學科,包括理科,都是知識體系和價值體系的結合統一。物理學科的科學精神、唯物史觀,不都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么?所以,教育工作者要有整體的育人觀念。
二 學會合作 有人和上帝討論天堂和地獄的問題。上帝對他說:“來吧!我讓你看看什么是地獄。”
他們走進一個房間。一群人圍著一大鍋肉湯,但每個人看上去一臉餓相,瘦骨伶仃。
他們 每個人都有一只可以夠到鍋里的湯勺,但湯勺的柄比他們的手臂還長,自己沒法把湯送進嘴里。有肉湯喝不到肚子。
只能望“湯”興嘆,無可奈何。 “來吧!我再讓你看看天堂。”
上帝把這個人領到另一個房間。這里的一切和剛才那個房間沒什么不同,一鍋湯、一群人、一樣的長柄湯勺,但大家都身寬體胖,正在快樂地歌唱著幸福。
“為什么?”這個人不解地問,“為什么地獄的人喝不到肉湯,而天堂的人卻能喝到?” 上帝微笑著說:“很簡單,在這兒,他們都會喂別人。” 故事并不復雜,但卻蘊涵著深刻的社會哲理和強烈的警示意義。
同樣的條件,同樣的設備,為什么一些人把它變成了天堂而另一些人卻經營成了地獄?關鍵就在于,你是選擇共同幸福還是獨霸利益。三 陶行知獎學生糖果陶行知先生在擔任一所小學的校長時,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塊砸班上的同學,當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學后到校長室去。
放學后,王友已經等在校長室準備挨訓了,陶行知卻掏出一塊糖果送給他,并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里,而我卻遲到了。”王友驚異地接過糖果。
隨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說:“這塊糖也是獎給你的,因為當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王友更驚異了,眼睛睜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守游戲規則,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壞人作斗爭的勇氣!”王友感動極了,他流著淚后悔地說道:“陶……陶校長,你……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自己的同學呀!”陶行知滿意地笑了,說:“你能正確的認識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可惜我只有這一塊糖果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完了吧!”懷揣著糖果離開校長室的王友,此刻的心情不難想象.人生12個經典領悟1、父子二人經過五星級飯店門口,看到一輛十分豪華的進口轎車。
兒子不屑地對他的父親說:「坐這種車的人,肚子里一定沒有學問!」父親則輕描淡寫地回答:「說這種話的人,口袋里一定沒有錢!」 (注:你對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內心真正的態度?) 2、晚飯后,母親和女兒一塊兒洗碗盤,父親和兒子在客廳看電視。突然,廚房里傳來打破盤子的響聲,然后一片沉寂。
是兒子望著他父親,說道:「一定是媽媽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沒有罵人。
」 (注:我們習慣以不同的標準來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責人以嚴,待己以寬。) 3、有兩個臺灣觀光團到日本伊豆半島旅游,路況很壞,到處都是坑洞。
其中一位導游連聲抱歉,說路面簡直像麻子一樣。說而另一個導游卻詩意盎然地對游客說:諸位先生女士,我們現在走的這條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窩大道。
」 (注:雖是同樣的情況,然而不同的意念,就會產生不同的態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決定權在你。)
4、同樣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在作文中說他們將來的志愿是當小丑。中國的老師斥之為:「胸無大志,孺子不可教也!」帶外國的老師則會說:「愿你把歡笑帶給全世界!」 (注:身為長輩的我們,不但容易要求多于鼓勵,更狹窄的界定了成功的定義。)
5、在故宮博物院中,有一個太太不耐煩地對她先生說:「我說你為甚么走得這么慢。原來你老是停下來看這些東西。
」 (注:有人只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狂奔,結果失去了觀看兩旁美麗花朵的機會。) 6、妻子正在廚房炒菜。
丈夫在她旁邊一直嘮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
趕快把魚翻過來。快鏟起來,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下!「哎厎」妻子脫口而出,「我懂得怎樣炒菜。
」「你當然懂,太太,」丈夫平靜地答道:「我只是要讓你知道,我在開車時,你在旁邊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 (注:學會體諒他人并不困難,只要你愿意認真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看問題。)
7、理由充份 一輛載滿乘客的公共汽車沿著下坡路快速前進著,有一個人后面緊緊地追趕著這輛車子。一個乘客從車窗中伸出頭來對追車子的人說:“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我必須追上它,”這人氣喘吁吁地說:“。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小學生簡短德育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