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寬容忍讓的事例
相肚里能撐船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后任用蔣琬主持朝政。
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于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只應不答。
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臺。
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
后來,有人贊蔣琬“宰相肚里能撐船”。 總理軼事 有一次,理發師正在給**刮胡須時,總理突然咳嗽了一聲,刀子立即把臉給刮破了。
理發師十分緊張,不知所措,但令他驚訝的是,**并沒有責怪他,反而和藹地對他說:"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沒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動呢。
2.寬容忍讓的事例
話說清康熙時,禮部尚書張英,世居桐城,其府第與吳宅為鄰,中有一屬張家隙地,向來作過往通道,后吳氏建房子想越界占用,吳氏想占用兩家之間的公共隙地建房,勢必影響了張英家人的正常出行,張家不服,雙方發生糾紛,告到縣衙,因兩家都是顯貴望族,縣官左右為難,遲遲不能判決。張英家人見有理難爭,便寄書京城,告訴張英之此事。張英閱罷,在家書上批詩四句:“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中得到張英寄回的信,毫不遲疑地讓出三尺地基,吳家見狀,覺得張家有權有勢,卻不仗勢欺人,深受感動,于是也效仿張家向后退讓三尺。便形成了一條六尺寬的巷道,名謂「六尺巷」。兩家禮讓亦被傳為美談。
婁師德的才能非常得到武則天的賞識,招來很多人的嫉妒,所以在他弟弟外放做官的時候他對他弟弟說:“我現在得到陛下的賞識,已經有很多人在陛下面前詆毀我了,所以你這次在外做官一定要事事忍讓。”他弟弟就說:“就算別人把唾沫吐在我的臉上,我自己擦掉就可以了。”婁師德說:“這樣還不行,你擦掉就是違背別人的意愿,你要能讓別人消除怒氣你就應該讓唾沫在臉上自己干掉。”
3.關于寬容的事例,越簡短越好,要多幾個事例
1. 寬容別人,其實就是寬容我們自己。
多一點對別人的寬容,其實,我們生命中就多了一點空間。有朋友的人生路上,才會有關愛和扶持,才不會有寂寞和孤獨;有朋友的生活,才會少一點風雨,多一點溫暖和陽光。
其實,寬容永遠都是一片晴天。 2.寬容就是忘卻。
人人都有痛苦,都有傷疤,動輒去揭,便添新創,舊痕新傷難愈合。忘記昨日的是非,忘記別人先前對自己的指責和謾罵,時間是良好的止痛劑。
學會忘卻,生活才有陽光,才有歡樂。 3. 寬容就是不計較,事情過了就算了。
每個人都有錯誤,如果執著于其過去的錯誤,就會形成思想包袱,不信任、耿耿于懷、放不開,限制了自己的思維,也限制了對方的發展。即使是背叛,也并非不可容忍。
能夠承受背叛的人才是最堅強的人,也將以他堅強的心志在氛圍中占據主動,以其威嚴更能夠給人以信心、動力,因而更能夠防止或減少背叛。 4. 寬容就是瀟灑。
“處處綠楊堪系馬,家家有路到長安。”寬厚待人,容納非議,乃事業成功、家庭幸福美滿之道。
事事斤斤計較、患得患失,活得也累,難得人世走一遭,瀟灑最重要。 5. 寬容是一種堅強,而不是軟弱。
寬容要以退為進、積極地防御。寬容所體現出來的退讓是有目的有計劃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無奈和迫不得已不能算寬容。寬容的最高境界是對眾生的憐憫。
6. 寬容就是在別人和自己意見不一致時也不要勉強。從心理學角度,任何的想法都有其來由。
任何的動機都有一定的誘因。了解對方想法的根源,找到他們意見提出的基礎,就能夠設身處地,提出的方案也更能夠契合對方的心理而得到接受。
消除阻礙和對抗是提高效率的唯一方法。任何人都有自己對人生的看法和體會,我們要尊重他們的知識和體驗,積極吸取之間的精華,做好揚棄。
7. 寬容就是忍耐。同伴的批評、朋友的誤解,過多的爭辯和“反擊”實不足取,惟有冷靜、忍耐、諒解最重要。
相信這句名言:“寬容是在荊棘叢中長出來的谷粒。”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寬。
8. 寬容也需要技巧。給一次機會并不是縱容,不是免除對方應該承擔的責任。
任何人都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何人都要承擔各種各樣的后果。否則,對方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禁(錯),顯示出軟弱。
9. 有關寬容的格言: 紫羅蘭把它的香氣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腳踝上。這就是寬怒。”
——馬克吐溫 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 (論語)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
(李斯) “寬容就像天上的細雨滋潤著大地。它賜福于寬容的人,也賜福于被寬容的人。
——莎士比亞名劇《威尼斯商人》中一段臺詞。
4.寬容忍讓的典型例子,名言
寬容的故事:哲學家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優雅的康德大概是不會有暴風驟雨的,心情永遠是天朗氣清.別人犯錯了,我們為此雷霆萬鈞,那犯錯的該是我們自己了. 現代的戴爾·卡內基不主張以牙還牙,他說:"要真正憎惡別人的簡單方法只有一個,即發揮對方的長處."憎惡對方,狠不得食肉寢皮敲骨吸髓,結果只能使自己焦頭爛額,心力盡瘁.卡內基說的"憎惡"是另一種形式的"寬容",憎惡別人不是咬牙切齒饕餮對手,而是吸取對方的長處化為自己強身壯體的鈣質. 狼再怎么扮演"慈祥的外婆",發"從此吃素"的毒誓,也難改吃羊的本性,但如果捕殺凈盡,羊群反而容易產生瘟疫;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但一旦英雄寂寞,不用關進柵欄,兇猛的老虎也會退化成病貓.把對手看做朋友,這是更高境界的寬容. 林肯總統對政敵素以寬容著稱,后來終于引起一議員的不滿,議員說:"你不應該試圖和那些人交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林肯微笑著回答:"當他們變成我的朋友,難道我不正是在消滅我的敵人嗎?"一語中的,多一些寬容,公開的對手或許就是我們潛在的朋友. 三峽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誰對三峽工程的貢獻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學家潘家錚這樣回答外國記者的提問:"那些反對三峽過程的人對三峽工程的貢獻最大."反對者的存在,可讓保持清醒理智的頭腦,做事更周全;可激發你接受挑戰的勇氣,迸發出生命的潛能.這不是簡單的寬容,這寬容如硎,磨礪著你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鋒芒. 雖然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有義務捍衛您說話的權利.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它包含了寬容的民主性內核.良言一句三冬暖,寬容是冬天皚皚雪山上的暖陽;惡語傷人六月寒,如果你有了寬容之心,炎炎酷暑里就把它當作降溫的空調吧. 寬容是一種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電風暴一時的肆虐,才有風和日麗;遼闊的大海容納了驚濤駭浪一時的猖獗,才有浩淼無垠;蒼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強食一時的規律,才有郁郁蔥蔥.泰山不辭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方能成其大.寬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納百川的江河湖海. 與朋友交往,寬容是鮑叔牙多分給管仲的黃金.他不計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貪生怕死,還向齊桓公推薦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與眾人交往,寬容是光武帝焚燒投敵信札的火炬.劉秀大敗王郎,攻入邯鄲,檢點前朝公文時,發現大量奉承王郎,侮罵劉秀甚至謀劃誅殺劉秀的信件.可劉秀對此視而不見,不顧眾臣反對,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計前嫌,可化敵為友,壯大自己的力量,終成帝業.這把火,燒毀了嫌隙,也鑄煉堅固的事業之基. 你要寬容別人的齟齬,排擠甚至誣陷.因為你知道,正是你的力量讓對手恐慌.你更要知道,石縫里長出的草最能經受風雨.風涼話,正可以給你發熱的頭腦"冷敷";給你穿的小鞋,或許能讓你在舞臺上跳出漫妙的"芭蕾舞";給你的打擊,仿佛運動員手上的杠鈴,只會增加你的爆發力.睚眥必報,只能說明你無法虛懷若谷;言語刻薄,是一把雙刃劍,最終也割傷自己;以牙還牙,也只能說明你的"牙齒"很快要脫落了;血脈賁張,最容易引發"高血壓病"."一只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那腳跟上,這就是寬恕."安德魯·馬修斯在《寬容之心》中說了這樣一句能夠啟人心智的話. 寬 容 與 友 善 當營業部經理時,我和一個雇員不和。
我不喜歡她的目中無人,并決定找他談談。為了避免當眾爭吵,我打算在家中給她打電話。
“我是否要解雇她?”突然,9年前發生的一件事創入我的腦海。 那時,我干著一份全日制工作,以資助丈夫邁克完成學業。
終于,他畢業的日子要到了。我們的父母將從州外趕來參加他的畢業典禮,而我也為那天做了許多計劃。
比如,畢業典禮后,去吃冰淇淋,然后去鎮里瀟灑一回。 我興高采烈地跑進我工作的那家書店。
“我要在感恩節后的那個星期六休假,”我向老板宣布,“邁克畢業了!” “對不起,瑪麗,”老板會說。“假日后的周末是我們最忙碌的時間,我需要你在這兒。”
我無法相信老板會如此不通情理。“可邁克和我等這天已經等了五年了啊!”我辯解說,聲音因激動而發顫。
“當然,我不會在畢業典禮時,給你安排活兒”他說。 “我根本就不能來,羅斯,”我的臉因發怒而繃緊。
“我不會來的!”我咆哮著沖了出去。 后來的那些天,我對他都不理不睬。
他問我話時,我也只是三言兩語冷漠地應答。 我們的關系越來越緊張,雖然羅斯看起來 依舊熱誠,而且常常是笑臉相迎,可我知道他心里不舒服,而我也鐵了心,一定要請一天假。
我們就這樣冷戰了幾個星期。一天,羅斯問我是否愿意和他單獨談談。
于是,我們去閱覽區做了下來。我們盯著我的腳,告誡自己無論發生什么都要堅強地承受。
顯然,老板想解雇我。他不可能任我這樣輕視他而無動于衷。
畢竟,他是老板,而老板總是對的。 當我不屑地冷冷地掃視他時,我驚訝地看到他眼中受傷的表情。
“我不想在你我之間存有任何的怒氣和不快,”他平靜地說,“你可以在那天休假。” 我不知道該說什么。
我的憤怒,我的狹隘,我的孩子氣的行為在他的謙卑的面前是那樣的微不足道。“謝謝,羅斯。”
我終于“擠”。
5.關于寬容的事例要短的
寬容有時候確實是一種偉大的力量,遠比報復更能產生正能量。
比如:某人因為疏忽,造成另一個人經濟損失或受傷,原本以為會受到損失者的糾纏,要求賠償甚至是無理的敲詐。但當他戰戰兢兢地去道歉時,卻被受傷者和他的家人原諒了。他痛哭流涕,下決心堅決改正錯誤,并也將以一顆寬容的心原諒其他曾經傷害過他的人。
但千萬不要理解為:寬容可以解決一切矛盾。
以前看過一部電視劇,里面有句臺詞:世界上最大的力量不是報復而是原諒。
以我的見解:只有那個犯錯的人充分認識了自己的錯誤,并在之后的生活中踐行自己改正錯誤的承諾,這個人才值得原諒,否則即便你原諒了這個人,這個人也不會感激你,更不會改正錯誤或彌補錯誤,反而會認為你這么做(原諒他)是應該的,你活該。
就像日本政府,當初我們原諒了,不用賠錢(戰爭補償),結果呢?
6.舉出古代寬容他人的事例簡短
寬容小故事
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問孔子:“老師,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原則呢?”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寬容。
宰相肚里能撐船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后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于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只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臺。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后來,有人贊蔣琬“宰相肚里能撐船”。
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后,盡量回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仁義胡同
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里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董篤行看后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墻,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家人讀后,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后,就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
李斯特義收學員
有個姑娘要開音樂會,在海報上說自己是李斯特的學生。演出前一 天,李斯特出現在姑娘面前。姑娘驚恐萬狀,抽泣著說,冒稱是出于生計,并請求寬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彈給他聽,并加以指點,最后爽快地說:“大膽地上臺演奏,你現在已是我的學生。你可以向劇場經理宣布,晚會最后一個節目,由老師為學生演奏。”李斯特在音樂會上彈了最后一曲。
7.求有關忍讓的事例5個(要完整的故事哦)
學會寬容和忍讓容和忍讓是人生的一種豁達,是一個人有涵養的重要表現。沒有必要和別人斤斤計較,沒有必要和別人爭強斗逞,沒有必要……請記住:給別人讓一條路,就是給自己留一條路。
二戰結束后不久,在一次大選中,丘吉爾落選了。他是個名揚四海的政治家,對他來說,落選當然是件極狼狽的事,但他卻極坦然。當時他正在自家的游泳池里游泳,是秘書氣喘吁吁地跑來告訴他:“不好 丘吉爾先生,您落選了 ”不料丘吉爾聽了卻爽朗地一笑說:“好極了 這說明我們勝利了 我們追求的就是民主,民主勝利了,難道不值得慶賀嗎?朋友,勞駕,把毛巾遞給我,我該上來了 ”丘吉爾是那么從容,那么理智,只說了一句話,就成功地表現了一種極寬容豁達的大政治家的風范。
什么是寬容?法國19世紀的文學大師雨果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寬容是一種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寬容是一種境界,它能使人生躍上新的臺階。在生活中學會寬容,你便能明白很多道理。
寬容就是洞察。世界由矛盾組成,任何人或事情不會盡善盡美。無論是“患難之交”、“親朋好友”,還是“金玉良緣”、“模范丈夫”,都是相對而言。他們的矛盾、苦惱常被掩飾在成功的光環下,而掩蓋的工具恰恰是寬容。不必羨慕人家,不要苛求自己,常用寬容的眼光看世界,事業、家庭和友誼才能穩固和長久。
寬容就是忍耐。同事的批評、朋友的誤解,過多的爭辯和“反擊”實不足取,惟有冷靜、忍耐、諒解最重要。相信這句名言:“寬容是在荊棘叢中長出來的谷粒。”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寬。
寬容就是忘卻。人人都有痛苦,都有傷疤,動輒去揭,便添新創,舊痕新傷難愈合。忘記昨日的是非,忘記愛人曾經有過的一段浪漫,忘記別人先前對自己的指責和謾罵,時間是良好的止痛劑。學會忘卻,生活才有陽光,才有歡樂。
寬容就是瀟灑。“處處綠楊堪系馬,家家有路到長安。”寬厚待人,容納非議,是事業成功、家庭幸福美滿之道。事事斤斤計較、患得患失,活得也累,難得人世走一遭,瀟灑最重要。
“小不忍,致大災”;“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古往今來,人世間多少憾事、多少不幸、多少悲劇、多少恐怖都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爭強斗逞,不能相互寬容而發生。
據有關資料統計,近年來,因人際關系矛盾激化,情緒偏激,不能容忍,而致惡性行兇者,占全部兇殺的60%。而作案者大多是血氣方剛,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有理由認為,人們如果變得冷靜了、明智了、寬容了,世間就不會發生太多的悲劇,不會出現太多的恐怖。“和為貴,忍為高”。聰明的人懂得退讓,因為忍耐能帶來幸福。很多時候,兩強相遇,狹路相逢,雙方如果能夠明智地各退一步,那么,大家都有條生路。
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因情緒偏激而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因不能夠忍耐而毀了自己的前程,因一時的感情沖動而結束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我們應該有勇氣接受世界上的一切不幸和這災難,并在此基礎上求生存和發展,盡可能把這些不幸和災難對我們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如果我們不負責任地感情用事,企圖以更大的代價來補償已經付出的代價,以更大的損失去彌補已遭受的損失,其實是在和自己過不去。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理智、冷靜、穩重,遇事要三思而后言,三思而后行。在采取某種重大行動之前,必須反復告誡自己:千萬別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常常是不會有好結果的。人貴有自知之明。須知太陽不是為我而升起的,地球不是為我而轉動的,哪個人都不是必不可少的,都不是時時處處正確的。須知合理的、適當的、理智的讓步,必將有助于矛盾的消除和事情的解決。
我們必須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在有價值的事情上面。集中自己的智力,去進行有益的思考;集中自己的體力,去進行有益的工作。不要總是企圖論證自己的優秀,別人的拙劣;自己正確,別人錯誤。不要事事、時時、處處總是惟我獨尊;不要事事、時時、處處總是固執己見。在非原則的問題和無關大局的事情上,善于溝通和理解,善于體諒和包涵,善于妥協和讓步,既有助于保持心境的安寧與平靜,也有利于人際關系的和諧和社會環境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