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游山西村》的寫作背景
此詩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當時陸游正罷官閑居在家。
在此之前,陸游曾任隆興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興二年(1164)積極支持抗金將帥張浚北伐,符離戰敗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擠打擊,以“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從隆興府通判任上罷官歸里。
陸游回到家鄉的心情是相當復雜的,苦悶和激憤的感情交織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猶壯”(《聞雨》)的愛國情緒,使他在農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將這種感受傾瀉到自己的詩歌創作里。此詩即在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市)所作。
《游山西村》是宋代詩人陸游的作品。這是一首紀游抒情詩,抒寫江南農村日常生活,詩人緊扣詩題“游”字,但又不具體描寫游村的過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見聞,來體現不盡之游興。
原文如下: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譯文如下:
不要笑農家臘月里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嶼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豐繁。
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一個山村。
吹著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經接近,村民們衣冠簡樸古代風氣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還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閑游,我一定拄著拐杖隨時來敲你的家門。
擴展資料:
詩人被投降派彈劾罷歸故里,心中當然憤憤不平。對照詐偽的官場,于家鄉純樸的生活自然會產生無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詩人雖貌似閑適,卻未能忘情國事。秉國者目光短淺,無深謀長策,然而詩人并未喪失信心,深信總有一天否極泰來。
這種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兩相交涉,產生了傳誦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聯。
陸游七律最工。這首七律結構嚴謹,主線突出,全詩八句無一“游”字,而處處切“游”字,游興十足,游意不盡。又層次分明。尤其中間兩聯,對仗工整,善寫難狀之景,如珠落玉盤,圓潤流轉,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游山西村
2.《游山西村》的寫作背景
此詩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當時陸游正罷官閑居在家。
在此之前,陸游曾任隆興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興二年(1164)積極支持抗金將帥張浚北伐,符離戰敗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擠打擊,以“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從隆興府通判任上罷官歸里。陸游回到家鄉的心情是相當復雜的,苦悶和激憤的感情交織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
“慷慨心猶壯”(《聞雨》)的愛國情緒,使他在農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將這種感受傾瀉到自己的詩歌創作里。此詩即在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市)所作。
《游山西村》是宋代詩人陸游的作品。這是一首紀游抒情詩,抒寫江南農村日常生活,詩人緊扣詩題“游”字,但又不具體描寫游村的過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見聞,來體現不盡之游興。
原文如下: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譯文如下:不要笑農家臘月里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嶼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豐繁。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一個山村。
吹著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經接近,村民們衣冠簡樸古代風氣仍然保存。今后如果還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閑游,我一定拄著拐杖隨時來敲你的家門。
擴展資料:詩人被投降派彈劾罷歸故里,心中當然憤憤不平。對照詐偽的官場,于家鄉純樸的生活自然會產生無限的欣慰之情。
此外,詩人雖貌似閑適,卻未能忘情國事。秉國者目光短淺,無深謀長策,然而詩人并未喪失信心,深信總有一天否極泰來。
這種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兩相交涉,產生了傳誦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聯。陸游七律最工。
這首七律結構嚴謹,主線突出,全詩八句無一“游”字,而處處切“游”字,游興十足,游意不盡。又層次分明。
尤其中間兩聯,對仗工整,善寫難狀之景,如珠落玉盤,圓潤流轉,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游山西村。
3.游山西村的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當時陸游正罷官閑居在家。
在此之前,陸游曾任隆興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興二年(1164)積極支持抗金將帥張浚北伐,符離戰敗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擠打擊,以“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從隆興府通判任上罷官歸里。陸游回到家鄉的心情是相當復雜的,苦悶和激憤的感情交織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
“慷慨心猶壯”(《聞雨》)的愛國情緒,使他在農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將這種感受傾瀉到自己的詩歌創作里。此詩即在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市)所作。
4.介紹一下宋詩《游山西村》(陸游)的作者和寫作背景
1、詩人簡介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
宋孝宗即位后,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于南鄭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后,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后,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2、寫作背景 此詩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當時陸游正罷官閑居在家。在此之前,陸游曾任隆興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興二年(1164)積極支持抗金將帥張浚北伐,符離戰敗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擠打擊,以“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從隆興府通判任上罷官歸里。
陸游回到家鄉的心情是相當復雜的,苦悶和激憤的感情交織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猶壯”(《聞雨》)的愛國情緒,使他在農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將這種感受傾瀉到自己的詩歌創作里。
此詩即在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市)所作。 3、原文 游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4、譯文 不要笑農家臘月里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嶼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豐繁。
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一個山村。 吹著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經接近,村民們衣冠簡樸古代風氣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還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閑游,我一定拄著拐杖隨時來敲你的家門。
5.游山西村的背景
游山西村陸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背景::這首詩寫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陸游曾任隆興府通判,因為極力贊助張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罷官閑居,住在山陰(今浙江紹興市)鏡湖的三山鄉。詩人心中當然憤憤不平,對照詐偽的官場,于家鄉純樸的生活自然會產生無限的欣慰之情,詩題中“山西村”,指三山鄉西邊的村落。
詩中記敘了當地的風俗,饒有興味。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游山西村寫作背景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