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學家的小故事(簡短一點)
1、牛頓從事科學研究時非常專心,時常忘卻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給牛頓做飯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雞蛋放在桌子上說:“先生!我出去買東西,請您自己煮個雞蛋吃吧。正在聚精會神地計算的牛頓,頭也不抬地“嗯”了一聲。老保姆回來以后問牛頓煮了雞蛋沒有,牛頓頭也沒抬地說:“煮了!”老太太掀開鍋蓋一看,驚呆了:鍋里居然煮了一塊懷表,雞蛋卻還在原地放著。原來牛頓忙于計算,胡亂把懷表扔到了鍋里。
2、牛頓一人在家中的果園中,由于邊走路邊思考問題,無意間撞到園中的蘋果樹,這時一個蘋果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突然從問題中醒悟過來,撿起了蘋果,這時他又陷入一個問題:為什么蘋果會落到地上,而不是飄上天空。最終牛頓提出一個最簡單的現象產生的舉世定律:萬有引力。
3、富蘭克林7歲時,有一次過節,大人們給了他許多錢。富蘭克林打算用這筆“巨款”去商店買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個男孩很神氣地吹哨子,他當時完全被這個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錢換了那個男孩的哨子。
4、回到家里,富蘭克林十分得意地吹著哨子滿屋子轉,卻打擾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這筆交易后告訴他,為了這個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價高4倍的錢,并讓他明白,這些多付的錢,是可以買到更多更好的東西的。
5、波義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愛爾蘭的一個貴族家庭。父親是個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個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時波義耳并不特別聰明,說話還有點口吃,不大喜歡熱鬧的游戲,但卻十分好學,喜歡靜靜地讀書思考。
6、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游學歐洲。在這期間,他閱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書籍,包括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伽利略的名著《關于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這本書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后來的名著《懷疑派化學家》就是模仿這本書寫的。
7、愛迪生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應該歸功于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后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8、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后,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余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2.有關科學家的事跡(簡短)
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
愛因斯坦1900年畢業于蘇黎世工業大學,1909年開始在大學任教,1914年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后因二戰爆發移居美國,1940年入美國國籍。
十九世紀末期是物理學的變革時期,愛因斯坦從實驗事實出發,從新考查了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在理論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動了天文學的發展。他的量子理論對天體物理學、特別是理論天體物理學都有很大的影響。理論天體物理學的第一個成熟的方面——恒星大氣理論,就是在量子理論和輻射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成功地揭示了能量與質量之間的關系,解決了長期存在的恒星能源來源的難題。近年來發現越來越多的高能物理現象,狹義相對論已成為解釋這種現象的一種最基本的理論工具。其廣義相對論也解決了一個天文學上多年的不解之謎,并推斷出后來被驗證了的光線彎曲現象,還成為后來許多天文概念的理論基礎。
愛因斯坦對天文學最大的貢獻莫過于他的宇宙學理論。他創立了相對論宇宙學,建立了靜態有限無邊的自洽的動力學宇宙模型,并引進了宇宙學原理、彎曲空間等新概念,大大推動了現代天文學的發展。
3.簡短的科學家的發明故事
早在1821年,英國的科學家戴維和法拉第就發明了一種叫電弧燈的電燈。
這種電燈用炭棒作燈絲。它雖然能發出亮光,但是光線刺眼,耗電量大,壽命也不長,因此很不實用。
“電弧燈不實用,我一定要發明一種燈光柔和的電燈,讓千家萬戶都用得上。”愛迪生暗下決心。
于是,他開始試驗作為燈絲的材料:用傳統的炭條作燈絲,一通電燈絲就斷了。用釕、鉻等金屬作燈絲,通電后,亮了片刻就被燒斷。
用白金絲作燈絲,效果也不理想。就這樣,愛迪生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
一次次的試驗,一次次的失敗,很多專家都認為電燈的前途黯淡。英國一些著名專家甚至譏諷愛迪生的研究是“毫無意義的”。
一些記者也報道:“愛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 面對失敗,面對有些人的冷嘲熱諷,愛迪生沒有退卻。
他明白,每一次的失敗,意味著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一次,愛迪生的老朋友麥肯基來看望他。
愛迪生望著麥肯基說話時一晃一晃的長胡須,突然眼睛一亮,說:“胡子,先生,我要用您的胡子。”麥肯基剪下一綹交給愛迪生。
愛迪生滿懷信心地挑選了幾根粗胡子,進行炭化處理,然后裝在燈泡里。可令人遺憾的是,試驗結果也不理想。
“那就用我的頭發試試看,沒準還行。”麥肯基說。
愛迪生被老朋友的精神深深感動了,但他明白,頭發與胡須性質一樣,于是沒有采納老人的意見。愛迪生走身,準備為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
他下意思地幫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線外套。突然,他又喊道:“棉線,為什么不試棉線呢?” 麥肯基毫不猶豫地解開外套,撕下一片棉線織成的布,遞給愛迪生。
愛迪生把棉線放在在U形密閉坩堝里,用高溫處理。愛迪生用鑷子夾住炭化棉線。
準備將它裝在燈泡內。可由于炭化棉線又細又脆,加上愛迪生過于緊張,拿鑷子的手微微顫抖,因此棉線被夾斷了。
最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愛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線裝進了燈泡。 此時,夜幕降臨了,愛迪生的助手把燈泡里的空氣抽走,并將燈泡安在燈座上,一切工作就緒,大家靜靜地等待著結果。
接通電源,燈泡發出金黃色的光輝,把整個實驗室照得通亮。13個月的艱苦奮斗,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試驗了7000多次,終于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但這燈究竟會亮多久呢? 1小時,2小時,3小時……這盞電燈足足亮了45小時,燈絲才被燒斷。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
這一天——1879年10月21日,后來被人們定為電燈發明日。 “45小時,還是太短了,必須把它的壽命延長到幾百小時,甚至幾千小時”愛迪生沒有陶醉于成功的喜悅之中,而是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天,天氣悶熱,他順手取來桌面上的竹扇面,一邊扇著,一邊考慮著問題。“也許千篇竹絲炭化后效果更好。”
愛迪生簡直是見到什么東西都想試一試。試驗結果表明,用竹絲作燈絲效果很好,燈絲耐用,燈泡可亮1200小時。
經過進一步試驗,愛迪生發現用炭化后的日本竹絲作燈絲效果最好。一于是,他開始大批量生產電燈。
他把生產的第一批燈泡安裝在“佳內特號”考察船上,以便考察人員有更多的工作時間。此后,電燈開始進行尋常百姓家。
后來,人們便一直使用這種用竹絲作燈絲的燈泡。幾十年后,又對它進行了改進,即用鎢絲作燈絲,并在燈泡內充入隋性氣體氮或氬。
這樣,燈泡的壽命又延長了許多。我們現在使用的這是這種燈泡。
4.科學家的小故事(簡短一點)
愛迪生在幾十年間幾乎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愛迪生在七十五歲的時候,還每天準時到實驗室上班.有個記者問他:“愛迪生先生,你打算什么時候退休呢?”愛迪生為難地說:“糟糕,這個問題,我活到現在還沒有來得及考慮呢!” 愛迪生未成名前是個窮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見他,關心地說:“看你身上這件大衣破得不象樣了,你應該換一件新的.” “用得著嗎?在紐約沒人認識我.” 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幾年過去了,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有一天,愛迪生又在紐約街頭碰上了那個朋友.“哎呀”,那位朋友驚叫起來,“你怎么還穿這件破大衣呀?這回,你無論如何要換一件新的了!” “用得著嗎?這兒已經是人人都認識我了.” 愛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5.中國科學家的故事,簡短點的
1、華羅庚愛國故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在年應聘到美國講學,很受學術界器重。
當時,美國的伊利諾大學以一萬美元的年薪,與他訂立了終身教授的聘約。華羅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適起來了,不僅有了小洋樓,大學方面還特地給他配備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員。
新中國成立后,一些人總以為華羅庚在美國已功成名就,生活優裕,是不會回來的了。然而,物質、金錢、地位并沒有能羈絆住他的愛國之心。
華羅庚毅然放棄了在美國的待遇,沖破重重封鎖回到祖國。途經香港時,他寫了一封《告留美同學的公開信》,抒發了他獻身祖國的熱情。
2、李四光愛國故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國伯明翰大學苦讀六年,取得了地質學碩士學位。他的老師鮑爾敦教授勸他留下深造,獲得博士學位后再回國。
李四光謝絕了老師的好意,他回答說:不,我想把我學到的知識,盡快貢獻給我的祖國。”1920年回國工作,直到年抗日戰爭爆發為止。
后來,一度出國,在國外仍堅持地質學的研究工作。在新中國百廢待興之際,毅然從英國回國,作為新中國的地質部長為我國石油事業立下卓越功勛。
3、錢三強愛國故事我國原子能科學事業創始人錢三強,年赴法國留學研究原子理論,被小居里夫婦認為他是最優秀的科研人員。年,錢三強和夫人何澤慧提出回國,導師和同事們都再三勸說、挽留。
國民黨政府駐法大使惡狠狠地威脅說:看他能上得了大陸的岸,那才怪呢!這意思很明白。如果錢三強堅持要回祖國,國民黨特務就會在半路上下毒手。
錢三強不顧個人安危,置生死于不顧,與夫人抱著剛剛半歲的女兒,果斷而機智地回到祖國懷抱,為發展我國原子能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4、蘇步青愛國故事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早年留學日本,年獲得博士學位。
日本不少名牌大學以高薪聘請他,但他想到出國留學是為了掌握科學、報效祖國,就一一辭謝,毅然回國。回國后,他在浙江大學執教,竟一連四個月領不到工資,窮得連飯都難以吃飽,而當時日本帝國大學還答應保留他半年的工資。
貧賤難移愛國心,蘇步青毫無再去日本之意。抗日戰爭爆發后,日本帝國大學又發來電報,請他前往任教。
出于民族大義,他一口回絕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國。祖國再窮,我也要為她奮斗,為她服務!5、王淦昌愛國故事中國核物理學家王淦昌早年為了支持抗日戰爭,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趕出去,他就將自己家中積蓄的白銀、首飾全都獻給了祖國。
當國內出現了嚴重的自然災害,錢財十分短缺時,身在蘇聯的王淦昌就將自己省吃儉用節約下來的十四萬盧布交給中國駐蘇大使館轉贈給祖國和人民。
6.科學家的故事(短點的)
1.有一天明文全球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回家時,邊走邊想問題,不知不覺走道了一個陌生的地方。
當地發現自己迷了路時,想問別人,卻偏偏忘了自己家的住址。幸好他還記得他的辦公室的電話號碼,就往辦公室打了一個電話,他怕秘書笑話,就假裝別人詢問:“請問,愛因斯坦的家住在哪里?”秘書沒有聽出是愛因斯坦的聲音,就說:“對不起,愛因斯坦博士不愿別人打擾他,他的家庭地址是不能奉告的。”
這時愛因斯坦不得不說:“我就是愛因斯坦呀。”他的話使秘書大吃一驚。
2.如果你家有客人來訪,你去不請他坐下,讓他干站著,那肯定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人家會說你不懂人情。然而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兩次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居里夫人就是這樣一個“不近人情”的人。
居里夫人和她丈夫居里先生為了從事科學研究,謝絕一起應酬,常常是幾十天關在屋內不出門。有時他們忘了做飯,就吃胡蘿卜充饑。
居里夫婦雖然是世界聞名的科學家,家里卻很窮。有一天,他們收到爸爸的來信,問他們要添置什么家具。
居里先生說:“我們只有兩把椅子。客人來了也沒有地方坐,再添一把椅子吧。”
居里夫人說:“可是他們一坐下來就不想走啦”。于是兩人商定,為了不留客人占用他們的科研時間,一把椅子也不添。
3.1946年,美國某大學以優厚的條件聘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為終身教授 。但他回答說:“為了抉擇真理,為了國家民族,我要回國去!”終于帶著妻兒回到了北平(今北京)。
回國后,他不僅刻苦致力于理論研究,而且足跡遍布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譽為“人民的數學家”。 此外,還有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生物學家童第周、核物理學家錢學森,高能物理學家張文裕,化學家唐敖慶……他們個個都滿懷愛國之志,為國家的復興作出了巨大貢獻。
4.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在美國呆了近20年的錢學森異常興奮。
在新中國誕生的第6天,錢學森夫婦就萌發了一個強烈的念頭:回到可愛的擔國去,為新生的共和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但回國道路充滿著的曲折和艱辛,是錢學森始料未及的,這位“無論到哪里都抵得上五個師”的學者,在已將科學書籍和自己的研究工作筆記裝好箱,交給美國搬運公司啟運回國時,卻遭到美國移民局的刁難。
他們對中國的這位愛國學者百般恐嚇,并把他關進拘留所,人身自由受到極太限制。整整5年時間,他幾乎過著被軟禁的生活。
但重重磨難并沒有泯滅錢學森夫婦返回祖國的堅強意志,他們收拾好箱子,天天準備隨時搭乘飛機回國。1955年,飽受磨難歸心似箭的錢學森向祖國發出了求救的呼聲,中國政府出面通過談判設法營救他回國。
終于在這年9月,經過長達5年多斗爭的錢學森夫婦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5.瓦特出生于英國的格林諾克,由于家境貧窮沒機會上學,先是到一家鐘表店當學徒,后又到格拉斯哥大學去當儀器修理工,瓦特聰明好學,他常抽空旁聽教授們講課,再加上他整日親手擺弄那些儀器,學識也就積累的不淺了。 1764年,格拉斯哥大學收到一臺要求修理的紐可門蒸汽機,任務交給了瓦特。
瓦特將它修好后,看看他工作那么吃力,就象一個老人在喘氣,顛顛顫顫地負重行走,覺得實在應該將它改進一下。 他注意到毛病主要是缸體隨著蒸汽每次熱了又冷,冷了又熱,白白浪費了許多熱量。
能不能讓它一直保持不冷而活塞又照常工作呢?于是他自己出錢租了一個地窖,收集了幾臺報廢的蒸汽機,決心要造出一臺新式機器來。 從此,瓦特整日擺弄這些機器,兩年后,總算弄出個新機樣子。
可是點火一試,那汽缸到處漏氣,瓦特想盡辦法,用氈子包,用油布裹,幾個月過去了,還是治不了這個毛病。 一天他又趴到汽缸前觀察漏氣的原因,不小心一股熱氣沖出,他急忙躲閃,右肩上已是紅腫一片,就像被一把熱刀削過一樣,辣辣地疼起來,弄得他心煩意亂。
他真有些灰心了,這時,是他的妻子給了他勇氣,妻子用激將法又激起了繼續研究下去的雄心。 他又回到地下實驗室,將過去的資料重新翻閱一番,打起精神又干了起來,干累了就守著爐子燒一壺水喝茶。
一天,他一邊喝茶,一邊看著那一動一動的壺蓋。他看看爐子上的壺又看看手中的杯子,突然靈感來了:茶水要涼,倒在杯里;蒸汽要冷,何不也把它從汽缸里也“倒”出來呢? 這樣想著,瓦特立即設計了一個和汽缸分開的冷凝器,這下熱效率提高了三倍,用的煤只有原來的四分之一。
這關鍵的地方一突破,瓦特頓然覺得前程光明。他又到大學里向布萊克教授請教了一些理論問題,教授又介紹他認識了發明鏜床的威爾金技師,這位技師立即用鏜炮筒的方法制了汽缸和活塞,解決了那個最頭疼的漏氣問題。
1784年,瓦特的蒸汽機已裝上曲軸、飛輪,活塞可以靠從兩邊進來的蒸汽連續推動,再不用人力去調節活門,世界上第一臺真正的蒸汽機誕生了。 6.少年時代的牛頓不像高斯、維納那樣,從小就顯露出引人注目的科學天才;也不像莫扎特那樣表現了令人驚嘆的藝術稟賦。
他跟普通人一樣,輕松愉快地度過了中學時代。 如果說他和別的孩子有什么不同的話,那就是他的動手能力相當強。
他做過。
7.著名科學家事跡(簡短點的)
燈是人類征服黑夜的一大發明。19世紀前,人們用油燈、蠟燭等來照明,這雖已沖破黑夜,但仍未能把人類從黑夜的限制中徹底解放出來。只有發電機的誕生,才使人類能用各色各樣的電燈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變為白晝,擴大了人類活動的范圍,贏得更多時間為社會創造財富。
真正發明電燈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國發明家愛迪生。他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制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特別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后,愛迪生就決心制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制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后,制定發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進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性能量好,但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必須找到更合適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后決定用炭絲來作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1879年除夕,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為了研制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后,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后又選用竹絲,通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電燈的發明,曾使煤氣股票3天內猛跌百分之十二。
繼愛迪生之后,1909年,美國柯進而奇發明了用鎢絲代替炭絲,使電燈效率猛增。從此,電燈躍上新臺階,日光燈、碘鎢燈等形形色色的燈如雨后春筍般登上照明舞臺。
燈使黑暗化為光明,使大千世界變得更光彩奪目,絢麗多姿.
8.短小的科學家的故事
威力無比的銅鏡公元前212年的一天,強大的羅馬帝國向弱小的敘拉古國發動了進攻。
敵軍從海上和陸地同時向敘拉古逼近,整個國家處于危難之中。當時,根據國王的命令,保衛敘拉古的指揮權由阿基米德來承擔。
眼看羅馬艦隊越來越近了,阿基米德仍鎮定地站在城堡上眺望遠方的海灣。忽然,一個念頭閃進他的腦際:“威力無比的太陽啊!但愿你的威力能幫助我拯救善良的敘拉古人民。”
他果斷地下達命令,讓全體婦女拿起她們的銅鏡,到海邊集合。這時,敵軍見許多身穿白色長袍的婦女向港口的碼頭聚集,但是,他們怎么也捉摸不透阿基米德又在玩弄什么把戲。
就在羅馬艦隊步步逼近碼頭的時候,忽見對面射來一道道明亮的光柱,這些光柱不停地移動著,最后,幾百道光柱集中到一點。那一點,亮得出奇,灼熱烤人,落到艦船的大帆上,把大帆燒著了。
大火隨著海風不斷蔓延,頓時,整個艦隊陷入一片火海之中。驚慌失措的羅馬士兵帶著滿身的火,一個個跳下海去。
岸上的敘拉古婦女個個興高采烈,把鏡子抱在懷里,大聲歡呼:“羅馬人被打退了,羅馬人被打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