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段新的山東快書段子
作品有好有貶.但沒有新舊之分.即使繞口令多練勤練.練好了.照樣是好節目.新節目多不成熟.而且你還無法借鑒.學習.若是節目難.再弄個"人保活"的.更不合適了!不推薦.還是找個簡單的.簡亦可掩丑.也是至理.舉例:豬的哀怨(網上有視頻.文字太長.沒法打) 這個段子就好說.活寶人的.下邊這個就難了(轉自中華山東快書網)人保活的<最后結尾得改改了.創作比較早>:真摯的隊禮---作者:趙學聲 二00八年五月十二日,這一天,將永遠留在中國人的記憶里。
汶川發生了八級大地震,大自然,突降災難來襲擊。霎時間,大地搖晃在顫抖,轟隆隆,山崩地裂灰煙起。
轉眼間,房倒樓塌成了瓦礫,我們美好的家園變了廢墟。震區的親人一時難躲避,他們一個個被埋壓在這廢墟里。
**、胡主席發出動員令,抗震救災十萬火急。溫總理一線指揮來作戰,救援部隊浩浩蕩蕩奔災區。
唱的是五月十三日早上七點鐘,這時候,大地震已經發生了十七個小時。綿陽市北川縣城被摧毀,幾乎全都成了平地。
救災部隊在縣城里邊正忙碌,廢墟下搶救人爭分奪秒不停息。綿陽晚報的記者楊叔叔,也跋山涉水的來到了北川縣城里。
他跟隨部隊搜尋幸存者,一手握著手電筒,一手拿著照相機。他一邊走一邊沖著廢墟高聲喊:(白)“這里有人嗎?這里有人嗎?” 這喊聲,滿含著悲傷憂慮和焦急。
忽聽得,廢墟下一個微弱的聲音答了話:“叔叔,叔叔,我在這里。” 楊叔叔沖著這稚嫩的聲音跑過去,仔細搜尋不遲疑。
“孩子,孩子,你別怕,我們這就來救你。你能看見手電筒的光亮嗎?” 孩子回答:“我看得見,叔叔,叔叔,你照這里。”
手電筒循著聲音這么一照,廢墟下埋壓著一個小孩子。這個小男孩年齡也就三四歲,臉上邊又是血來又是泥。
幸運的是他身旁有一個卷簾門,為他擋住了磚石和瓦礫。這個男孩似乎沒把重傷受,看樣子,他的身體狀況還可以。
楊叔叔沖著不遠處的武警戰士高聲喊,“快過來,這里有一個小孩子。” 三個武警叔叔一聽不怠慢,腳下生風跑得疾。
楊叔叔和三個戰士齊努力,他們捧瓦礫,搬巨石,心急如焚得扒廢墟。這個小男孩也不哭也不鬧,稚嫩的臉上寫著剛毅。
他的勇敢沉著和鎮定,為救援的人增添上了無窮力。轉眼半個小時過,這個小男孩被成功解救離險地。
武警叔叔俯下身子把他抱,這一抱,小家伙兒“哇”地一聲淚悲啼。原來是他的左手小臂骨折已斷裂,一動疼得了不得。
武警叔叔把簡易夾板忙做好,給男孩固定住了左手臂。用繃帶,在他手上正包扎,突然間,這男孩嘎然而止不哭泣了。
小嘴兒里冒出一句話:(白)“謝謝你們!叔叔!” 這句話,叫得人一股暖流涌心里。楊叔叔接著忙問道:“小朋友你叫啥名字?” 男孩說:“我的名字叫郎錚。”
嘿!他乖乖的小嘴兒真伶俐。叔叔們給郎錚包扎完畢喂了水,決定把他送到醫院去救治。
他們把小郎錚放到了擔架上,輕輕地就把擔架來抬起。這木板擔架剛離地,小郎錚牙關緊咬用力氣。
只見他—— 身子微微動,樣子很吃力。強忍渾身疼,緩緩抬右臂。
右手舉過頭,眼中含敬意。向著戰士們,誠摯敬隊禮。
這隊禮,展現了中華少年的新風貌,這隊禮,彰顯出中國人堅忍不拔有骨氣。這隊禮,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這隊禮,昭示著抗震救災我們一定奪勝利。
小郎崢災難面前頑強又勇敢,值得我們大家來學習。讓我們為災區的小朋友們鼓足勁兒,堅定信念志不移。
我們萬眾一心往前闖,為重建美好家園齊努力。
2.簡單介紹山東快書
山東快書是起源于山東 臨清、濟寧、菏澤、兗州一帶的一種傳統曲藝形式。流行于山東、華北、東北 各地。其初專說武松故事,曾名“武老二”。演唱者一人手持竹板或銅板兩塊,以快節奏擊板敘唱,又名竹板快書。流傳至今已有百余年歷史山東快書。當初,山東大鼓盛極一時,山東大鼓里有個牌子,近似半說半唱的韻誦體,叫做“竄鋼腔”,據說,山東快書就是在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山東快書流派
老藝人傳說,早期以趙震藝術成就最高,號稱“三鉤不敵”(“三鈞”即當時著名山東漁鼓藝人張教鈞,山東洛子藝人李和鈞,山東快書藝人吳洪鈞)。盧同文、盧同武兄弟名氣也很大,被稱之為“盧氏雙雄”。戚永立綽號“鎮三江”,藝人夸他“走到那里都有個山崩地裂”。
當今山東快書藝術流派,世稱高元鈞、楊立德兩大流派;后來崛起的劉司昌也自成一派。
高元鈞派山東快書,概括說來,就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門生最多、成就最高。關于高派山東快書的藝術特色,不少人作過研究。楊立德曾說:“高元鈞的表演風格剛健一些,從戲曲里吸收多些。動作較大,也顯得多。使用‘包袱’皮薄,作‘包袱’多些,趨于滑稽,在上海獲‘滑稽快書’之名。”“(高)身材槐梧,嗓音洪亮,藝術上刻苦鉆研,表演極為風趣生動,且善于從相聲、京劇等姊妹藝術中吸取營養,豐富、發展了快書表演形式,形成流行全國的‘高派’。”谷源流《淺談高元鈞山東快書表演藝術的特色》一文里說:“高元鈞同志的山東快書表演藝術是現實主義的——從現實生活出發,通過說、唱,努力塑造各種人物的藝術形象,刻畫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反映作品的主題。”這篇文章還具體地論述了高元鈞山東快書藝術的基本特色,即傳神、情真、口甜形美、親切、風趣。這里把高派山東快書的藝術特色概括為火爆、鮮明、滑稽。
如果說,高元鈞和楊立德同屬山東快書的正宗,那么,楊立德可以說是正宗中的正宗。高祖籍河南,多年來又在山東以外的地方作藝,他的快書藝術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別具風格特色;楊立德則不然,他是山東人,多年來一直在山東作藝。他的快書藝術地方味足,自有土生土長的氣派。
著名快書演員楊立德,注意吐詞的功力,善說:“俏口”、“貫口”,強調輕松幽默,不強調使用過多動作,自成一家,稱為“楊派”,也有很大影響。
楊的演出,即“俏”又“潑”。“潑”即賣力氣、認真。他以表演質樸、豪放,剛柔相濟,平中出奇,唱字句氣勢宏偉,口若懸河,從內容出發真實地述說故事中的情節,給人以身臨其境動人心魄的力量。“俏”即根據情節的發展,動用大段十句、八句的聯唱,一口氣抑揚頓挫明顯地聯貫唱出,既描述了場景,表達了人物,又給人以藝術享受。
楊立德的藝術風格特色是俏皮和細膩。
劉派山東快書的精髓在于現實主義的深化。表現為廣泛地表現社會生活,塑造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努力開拓藝術之源,追求藝術上的真、善、美。劉司昌先后出版作品選集《暈頭轉向》、《劉司昌山東快書創作選》和《劉司昌曲藝創作選》。他還與伍景壽合作撰寫了《山東快書概論》。
劉司昌博彩眾長,廣泛借鑒各種藝術形式,極大地豐富了山東快書的藝術手段和表現能力。傳統山東快書的表演程式大抵從傳統戲曲借鑒而來,適用于魯達、武松等藝術形象的塑造。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變化,原有藝術手段已經不敷應用,必須創新,于是歌曲、口技、電影、話劇、歌劇、雜技乃至芭蕾舞都被引進到山東快書中來,極大地豐富了山東快書的表現能力,使之面貌一新。這是博采眾長的優秀傳統的發揚光大,也是劉派山東快書的重大貢獻。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曲藝經**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山東快書以說唱為主,語言節奏性強,基本句式為“二、二、三”的七字句,為保證演唱的明快,一般句子最后為三個字。左手擊打兩塊相同的銅板(鴛鴦板)作為伴奏樂器 。
山東快書都是站唱形式,表演上講究“手、眼、身、步”及“包袱”、“扣子”的運用。唱詞基本上為七字句,演員吟誦唱詞,間以說白。曲目有“單段”、“長書”、“書帽”等形式。傳統曲目《武松傳》,包括《東岳廟》、《景陽崗》、《獅子樓》、《十字坡》等12個回目,可以分回獨立演唱,也可以連貫起來表演。此外,還有《大鬧馬家店》、《魯達除霸》、《李逵奪魚》等。小段書帽則有《小兩口抬水》等。現代書目,抗日戰爭期間有《智取袁家城子》、《大戰岱崮山》等;建國后又有《一車高梁》、《抓俘虜》、《三只雞》、《偵察兵》等。
3.誰能幫我寫段山東快書
當哩個當,當哩個當, 當哩個當哩個當哩個當! 閑言碎語不要講,表一表好漢武二郎。
那武松學拳到過少林寺,功夫練到八年上。 回家去時大鬧了東岳廟,李家的五個惡霸被他傷。
在家打死李家五虎那惡霸, 好漢武松難打官司奔了外鄉。 在外流浪一年整,一心想回家去探望。
手里拿著一條哨棒,包袱背到肩膀上。 順著大道往前走,眼前來到一村莊。
嚯,村頭上有一個小酒館,風刮酒幌亂晃蕩。 這邊寫著三家醉,那邊寫著拆壇香。
這邊看立著個大牌子, 上寫著:“三碗不過岡”! “啊?!什么叫“三碗不過岡” 噢,小小的酒家說話狂。 我武松生來愛喝酒, 我到里邊把這好酒嘗。”
好漢武松往里走, 照著里邊一打量: 有張桌子窗前放, 兩把椅子列兩旁。 照著那邊留神看, 一拉溜的凈酒缸。
這武松,把包袱放到桌子上, 又把哨棒立靠墻: “酒家,拿酒來。酒家,拿酒來。
酒家,拿酒來。” 連喊三聲沒人來搭腔。
這個時候買賣少哇, 掌柜的就在后邊忙。 有一個小伙計還不在, 肚子疼拉稀上了茅房啦。
這武松連喊三聲沒人來搭話, 把桌子一拍開了腔: “酒家!拿酒來” 呦,大喊一聲不要緊, 我的娘!直震得房子亂晃蕩! 嘩嘩啦啦直掉土, 只震得那酒缸,嗡隆!嗡隆的震耳旁。 酒家出來留神看: 什么動靜? 啊!好家伙,這個大個昨長這么長! 他看武松身子高大一丈二, 膀子扎開有力量, 腦袋瓜子賽柳斗, 倆眼一瞪象鈴檔。
胳膊好象房上檁, 皮槌一攥象鐵夯, 巴掌一伸簸箕大, 手指頭撥撥楞楞棒槌長! “喲,好漢爺,吃什么酒?要什么菜? 吩咐下來我辦快當!” “有什么酒?有什么菜? 一一從頭對我講” “要喝酒,有壯元紅,葡萄露, 還有一種是燒黃, 還有一種出門倒, 還有一種透瓶香; 要吃萊,有牛肉, 咱的牛肉味道強; 要吃干的有大餅, 要喝稀的有面湯……” “切五斤牛肉,多拿好酒,酒越多越好” “是” 這酒家牛肉切了五斤整,兩碗好酒忙擺上, 這武松,端起一碗喝了個凈, “嗯,好酒” 端起那碗喝了個光: “嗯,好酒!酒家,拿酒來!” “好漢爺,吃飯吧,要喝稀的有面湯。” “拿酒來。”
“酒不能再喝啦。我們門口有牌子, 寫得明白,三碗不過崗” “什么意思?” “哎,哦,前邊有個景陽岡。
再大的酒量,喝完三碗酒,就醉到景陽岡下啦。 這就叫‘三碗不過岡’!” “酒量有大有小,我是能飲,你就多拿好灑!” “哎,是啊。
你是酒越多越好。再給你拿兩碗來。
要平常人喝得一碗半碗得。 我還沒有見過喝完過一碗半的嘞。
你一家伙干嘍兩碗,那還少啊?” “拿酒來。” “酒無論如何不能再喝啦!” “啊!不欠你的錢,不賒你的帳, 你不拿好酒為哪樁? 你要拿酒兩拉倒, 不拿酒,揍你兩巴掌!” “啊!兩巴掌? 他別說揍我兩巴掌,一巴掌見了五姥娘。”
這酒家又擺兩碗酒, 這武松兩氣又喝溜溜光: “拿酒來!” “還喝呀?” 酒家又擺兩碗酒, 這武松兩氣又喝溜溜光! “拿酒來!” · “你怎么還喝?你受得了嗎?” 一連氣喝了十八碗, 沒留神,把五斤牛肉吃了個光。 那還不光啊?喝口酒吃口菜,喝口酒吃口菜, 十八碗酒喝完啦,五斤牛肉吃凈了, 又吃了兩塊大餅,喝了一碗面湯。
“酒家,” “哎,好漢爺。” “幾碗不過岡?” “哎,呵,三,三,三碗不過岡。”
“我喝了多少?” “你喝了前兩碗,后兩碗,左兩碗,右兩碗, 歸攏包堆,一共總共十八碗。” “上身不搖?” “你是能飲。”
“下身不晃?” “哎,你是海量!” “‘三碗不過岡’的牌子怎么樣?” “這不拿下來了,再也不敢掛了” “誒,牌子照掛。我是能飲。
算帳!” “算好了,不多不少,三錢銀子。” 武松付完了酒帳,把包袱系好,肩架上一背,哨捧一拿: “酒家!再會!” 武松邁步剛要走, 酒家過來拽衣裳: “好漢爺,” “啊?” “哪里去?” “今天要過景陽岡。”
十八碗酒還能不能醉到景陽岡上。 “好漢爺,景陽岡上走不得啦。”
武松聞聽悶得慌: “為什么景陽岡上不能走?” “好漢爺爺聽我講: 景陽岡,出猛虎, 老虎它是獸中王, 行人路過它吃掉, 剩下的骨頭扔道旁。 自從出了這只虎, 只吃得三個五個不敢走; 只吃得十個八個帶刀槍; 只吃得寨外就往寨里跑; 小莊無奈奔大莊; 陽谷縣縣大老爺差人去打虎, 好多人都被老虎傷。
現在四鄉貼告示啦, 巳、午、未三個時辰許過岡; 巳、午、未三個時辰只得才能把岡過, 十個人,算一隊,個個要帶刀和槍; 單人要把岡來過, 到那里準被老虎傷。 現在末時已經過啦, 依我勸,你就住到俺店房!” “住到你這里就不怕虎了嗎?” “好漢爺爺聽我講: 俺鎮上,有二十個年輕的小伙子, 白天睡到落太陽, 天一黑圍著個鎮店轉, 個個都帶刀和槍, 聽見外邊有動靜, 鑼鼓喧天就嚷嚷! 老虎不敢進咱鎮, 它就不能把人傷。
“噢,你看著我這個酒量大, 你看著我的飯量強; 叫我住到你這里, 因為多嫌我的好銀兩。” “你這叫什么話呢? 俺好言好語對你講, 你怎么惡言冷語把俺傷? 你愿意走,你就走唄! 我管你喂虎你喂狼啊! ” “呵呵,酒家,我有本領!我有哨棒! 我遇見猛虎跟它干一場! 我要是能把虎除掉, 給這方百姓除災殃。”
“哎,那更好啦。” “再會!” “哎,。
4.誰有山東快書大瞎話的臺詞
《大實話》
1.遇到乞討者:遇到要錢的就給他(她)點飯,遇到要飯的就給他(她)點錢。
2.上車遇到老弱病殘、孕婦:讓座的時候別動聲色,也別大張旗鼓。站起來用身體 擋住其他人留出空位子給需要的人,然后裝作下車走遠點。人太多實在走不遠,人 家向你表示謝意的時候微笑一下。
3.雨雪的時候、天冷的傍晚或者是雪天的傍晚,遇到賣菜的、賣水果的、賣報紙的 剩的不多了又不能回家,能全買就全買,不能全買就買一份,反正吃什么也是吃, 看什么也是看,買下來讓人早點回家。
4.遇到迷路的小孩和老頭老太太,能送回家送回家,不能送回家的送上車、送到派 出所也行,如果有電話的替老人或小孩打個電話就走,反正你也不缺那兩個電話費 。
5.遇到迷路的人打聽某個地址,碰巧你又知道,就主動告訴一聲。別不好意思,沒有人笑話你。
6.撿到錢包就找找失主,如果你實在缺錢就把現金留下。打電話告訴失主就說你在 廁所里撿到的。把信用卡、身份證、駕駛執照還給人家,一般人家也不會在乎錢了 。把人家的地址記在你的筆記本上,以后發達了去找人家道個謙,把錢還給人家。
7.遇到學生出來打工的、勤工儉學的,特別是中學生、小姑娘。她賣什么你就買點 ,如果她不是家庭困難,出來打工也需要勇氣的,鼓勵鼓勵她吧。
8.遇到夜里擺地攤的,能買就多買一些,別還價,東西都不貴。家境哪怕好一點, 誰會大冷天夜里擺地攤。
9.如果錢還寬裕,別養二奶,偷偷養幾個貧困山區的學生。別讓人家知道你是誰, 要不然見面了多尷尬,多不好意思。但是你心里一定會覺得舒坦,比包二奶提心吊 膽的要好得多。如果真想包也可以包一個,好事壞事一起做。人嗎,本來就復雜。
10.如果時間還寬裕,而且碰巧覺得我這個人還順眼,那就頂一下我的貼子,總比去 頂看了覺得上當的貼子舒服。時間寬裕不少就請把這幾句話多轉幾個地方,畢竟好 人多了咱們心里也舒坦。
山東快書小段:
大 實 話
正月里,過罷了年,大年初一頭一天,過罷了初一到了初二,過罷了初二到了初三。
白:哦,這個小段叫大實話,你看我一張嘴就是實話:正月里,過罷了年,大年初一這不頭一天嘛。不光這一句,您(音:nei)往后聽,一句瞎話沒有。
說正月里,過罷了年,大年初一頭一天,過罷了初一到了初二,過罷了初二到了初三。正月十五半個月,春到寒食六十天。
二月里,天久長,要吃細米簸盡了糠,五谷雜糧豆子大,干草沒有秫結長。太陽一出照西墻,西墻西邊有個陰涼。土地廟里有小鬼,關公廟里有周倉。(嗯)封建時候有皇上,有皇上的時候有娘娘。爹的個爹,叫爺爺,娘的個娘,叫老娘。買了個小驢四條腿,你說怪不怪,它尾巴(音:yi ba)長在了后腚上了。
三月里,三月三,下大雨,準陰天,住草房沒有樓好看,吃鍋餅沒有饅頭宣(注:“宣”為借用字,山東方言,“宣”即“軟”)。
四月里,四月八,進去(山東方言音:jin qi)自家的大門準到家。爺倆走道他爹大,他嫂子是個娘們家。
我要說這話你不信,你摸一摸,你那鼻子大頭準 朝 下。
5.誰能提供山東快書《大實話》的全部臺詞,多謝了
說~~正月里過罷了年,
大年初一是頭一天。
哎,你聽~~是不是大實話呀?
啊~~正月里過罷了年,
過了年可不是正月唄,
大年初一是頭一天,
多實在呀!
不光這句是實話,
你往后聽一句瞎話也沒有。
正月里過罷了年,
大年初一是頭一天。
過罷了初一是初二,
過罷了初二到了初三了。
正月十五半個月,
從初一到三十是三十天。
二月里天氣長,
想睡覺舒服還是床。
雖說是二八月里亂穿衣,
可這時候你還穿不著的確涼。
天冷你就加衣裳,
冬天準比夏天涼,
這時候沒事誰也不扒光脊梁。
太陽出來照西墻,
西墻西邊有陰涼。
你要唱歌先張嘴,
不想說話就把嘴閉上。
爹的個爹叫老爺,
娘的個娘叫姥娘。
小叔子見面喊你嫂,
不會叫你二大娘。
封建社會京城里邊有皇上,
有皇上的時候就有娘娘。
土地廟里有小鬼,
關公廟里有周倉。
買了個毛驢四條腿,
你說怪不怪,
把個尾巴長在了后腚上了~~。
三月里三月三,
下大雨它準陰天。
住草房沒有那個樓好看,
喝涼水沒有飲料甜。
吃鍋餅沒有饅頭暄,
咸糊糊喝著就是咸。
四月里四月八,
你進去自己的大門準到家。
爺倆個走道他爹大,
他嫂子是個娘們家。
我要說這話你不信,
朋友,
你摸一摸你的鼻子大頭準朝下!
朝上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