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底兩萬里》鸚鵡螺號的資料
鸚鵡螺號是凡爾納經典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描寫的在當時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潛水船只,小說里,故事的主人翁跟隨尼摩船長乘坐鸚鵡螺號在海底進行了一場即趣味盎然有驚險刺激充滿了浪漫主義的奇幻旅行,而尼摩船長這個是最吸引我的,他博學多才,沉穩卻又內心充滿熱情的個性以及其密一樣的身份和內心對人類主流社會的蔑視、隱恨、愿乘風而去卻又不能盡釋其牽掛的復雜感情更令人久久回味而不得釋懷!作為尼摩船長的座駕鸚鵡螺號是完全超越了當時的科技水平的產物。
小說中描述鸚鵡螺號為長90米,寬7米的細長紡錘型潛艇,航行性能極好,最高航速可達50海里每小時。這是一艘理想化的潛艇,船的驅動完全靠電力供給,而電力則是由海底煤礦燃燒取得的,儲存在伏打電池堆里。
食物則全部為魚類、海藻等,所以說能源和船員的生活必需品都來自于大海,它完全不需要陸地的補給,可以無限期的在海上航行。鸚鵡螺號內部有巨大的壓縮空氣儲存柜,因此可以連續在海底潛行數月而不需浮上海面。
船的內部很寬敞舒適,甚至還有博物館和圖書館!船的武器是船頭的撞角,憑著船自身的高速和堅固外殼,撞角的威力十分巨大,小說中最后鸚鵡螺號就是靠它反擊攻擊它的敵戰艦,鸚鵡螺號高速從戰艦的船側撞了過去,撞角穿透船身,整個鸚鵡螺號從戰艦船身中穿過,從另一側穿了出來。
2.《海底兩萬里》鸚鵡螺號的資料
小說中描述鸚鵡螺號為長70米,寬8米的細長紡錘型潛艇,航行性能極好,最高航速可達50海里每小時。
船是很長的圓筒形,兩端作圓錐狀,像一支雪茄煙。從頭到尾,正好是七十米,它的橫桁,最寬的地方是八米。它的寬是長的十分之一,它從頭至尾是夠長的,兩腰包底又相當圓,因此船行駛時積水容易排走,絲毫不會阻礙它的航行。
面積共為一千零十一平方米四十五厘米,體積共為一千五百點二立方米。就是說——船完全沉入水中時,它的排水量或體重為一千五百立方米或一千五百噸。
擴展資料
鸚鵡螺號潛艇最后的結局
阿龍納斯后來發現,船長尼摩一直與陸地上保持著聯系,他閃用海底沉船里的金銀來支援陸地上人們的正義斗爭,最后船長尼摩的鸚鵡螺號在北大西洋被驅逐艦的炮轟,雖然將驅逐艦擊沉了。
但是不久后,鸚鵡螺號陷入了極其危險的大漩渦之中,阿龍納斯三人從潛艇中逃了出來,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海底的秘密也被公之于世。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鸚鵡螺號
3.《海底兩萬里》初識鸚鵡螺號,200字概括
相信大家都看過《海底兩萬里》吧,如果這本書出自21世紀,大家可以不以為然地說“那只是一艘潛水艇。”但我從書中的年份“1866”看出,至少這本文學巨著是在兩個半世紀之前完成的,因為它是一本科幻小說,所以時間可以推到三個世紀前!而作者儒勤凡爾納則可以被稱上傳奇人物了,他所描述的許多當時還沒有發明出來的機器在現代都成為了事實!而之所以他能獲得如此高的成就都有歸功于他扎實的科學知識和大膽的設想,看來要想成功,這兩樣東西一樣也不能少啊!
說起潛水器,遙遠的不說,就說最近下水的“蛟龍”號吧,目前,它突破了5000米的潛水記錄,并且打算向7000米進發。其實,做為一種高級智慧生物,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探索,從幻想中的“天圓地方”到現在的上天入地,人類都在進步,都在發展,用生物學的角度來說就是進化,從吃香蕉到吃羊肉,人類從靠蠻力吃飯到靠智慧吃飯,經歷了很大的轉變,凡爾納的“預言”正是這種轉變的體現。
【第2篇】
廣闊無垠的大海,多么奇妙呀!
在我的心中,最神秘莫測的人無非就是尼摩艇長了。在我的腦海中,他既聰明絕頂、溫文爾雅,又無限富有、享受絕對權威。但是,我一直不明白,它為什么自認為“我就是法律、正義”?
阿羅納克斯真是一位有犧牲精神的學者,為了探索海洋的奧秘,寧可犧牲自由。
龔賽伊真是一位典型的好仆人,對主人阿羅納克斯忠心耿耿,但過分拘泥于禮節。
捕鯨手尼德.蘭十分有趣,在鸚鵡螺號潛艇上,成天想著兩件事:美食和逃跑。不過,他經常為逃跑卻不得手而發脾氣。
《海底兩萬里》不但告訴我了一個曲折的故事和海底迷人的風光,還在無形中告訴了我許多知識。不過,我一直讓一個謎團困惑:尼摩艇長究竟是什么人?他為什么這么仇視人類社會?
《海底兩萬里》真是一本集故事、知識、懸念為一體的好書呀!
我喜歡《海底兩萬里》這本書,這本好書。
【第3篇】
最近,我閱讀了世界名著——《海底兩萬里》,那是儒勒·凡爾納的一部巨作。
書里主要講述了“我”——皮埃爾,誤打誤撞地進入了尼摩船長的“鸚鵡螺”號潛水艇,從而開始了皮埃爾的海洋冒險之旅。由于“鸚鵡螺”號一直被世人當作“海洋怪物”,尼摩船長又不愿意暴露自己的身份,所以凡是上了船的人,一律不允許下船。最后,海上發生了一次大旋渦,把尼摩船長和“鸚鵡螺”號潛水艇永遠地卷入了海底,而“我”卻坐著小艇死里逃生。
讀完名著,我特別佩服尼摩船長,他意志堅定
4.描寫海底兩萬里鸚鵡螺號的句子
關于“鸚鵡螺號”的描述,《海底兩萬里》中有很多,但比較零散,現在挑一處給你參考。這一處是尼摩船長向“我”介紹鸚鵡螺號,是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曾覺之譯本,里面的“鸚鵡螺號”譯作“諾第留斯號”。
“阿龍納斯先生,下面就是您乘的這只船的形狀和容積。船是很長的圓筒形,兩端作圓錐狀。很明顯,它很象一支雪茄煙。這種形式,在倫敦有些船的構造早已采用過了。這個圓筒的長度,從頭到尾,正好是七十米,它的橫桁,最寬的地方是八米。所以這船的構造跟普通的遠航大汽船是完全一樣的,它的寬是長的十分之一,它從頭至尾是夠長的,兩腰包底又相當圓,因此船行駛時積水容易排走,絲毫不會阻礙它的航行。
“拿上面寬長兩個數量計算一下,就可以得到諾第留斯號的面積和體積。面積共為一千零十一平方米四十五厘米,體積共為一千五百點二立方米——就是說,船完全沉入水中時,它的排水量或體重為一千五百立方米或一千五百噸。
“當我繪制這只在水底航行用的船的圖樣時,我要求它的吃水部分占十分之九,浮出部分只占十分之一,這樣它就可以在水中保持平衡。因此,在這些條件下,它的排水量只能為它體積的十分之九,即一千三百五十六立方米四十八米,也就是說,船的體重等于這個數目的噸數。所以我制造這船要根據上面的積量,船的全體重量不能超過這個數目。
“諾第留斯號由雙層船殼造成,一層是內殼,另一層是外殼,兩殼之間,用許多 T 字形的蹄鐵把它們連接起來,使船身堅硬無比。是的,由于殼與殼之間有這種細胞式的結構,這船象是一大塊實鐵,中間飽滿無隙,可以抵抗一切。它的邊緣不可能松動;船身合而為一,是由于結構本身的力 量,不是由于鉸釘的扣緊;因為材料配置完全適合,構造整齊劃一,它可以在海洋中行駛,不怕最洶涌的風浪。
“這兩層船殼是用鋼板制造的,鋼的密度與海水密度的比例是十比七至八。第一層船殼至少有五厘米厚,重量是三百九十四點九六噸。第二層內殼,就是龍骨,有五十厘米高,二十五厘米寬,只重六十二噸。機器,鎮船機,各種附屬船具和裝置品,內部的各樣墻板和木材等等的重量和上面 的三百九十四點九六噸加在一起,就是總重量一千三百五十六點四八噸中的一部分了。這您明白嗎?”
“明白。”我答。
“所以,”船長又說,“在這種條件下,當諾第留斯號在海中時,它浮出海面十分之一。但是,如果我裝設了容積等于這十分之一的儲水池,容水重量為一百五十點七二噸,如果我讓水池裝滿了水,這時船的排水量或重量是一千五百零七噸,那它就完全潛入水中了。教授,事情原來就是這樣。這些儲水池實際是存在的,它們在諾第留斯號的下層。我打開儲水池的門,水池就填滿了,剛被水面齊頂淹沒的船于是往下沉了。”
5.海底兩萬里第十一章《鸚鵡螺號》的主要內容
第十一章《鸚鵡螺號》的主要內容: 我們三人被關進一間黑屋子。
半小時后,突然眼前一亮,進來兩個人。我們用法語、英語、德語和拉丁文進行自我介紹,對方均無反應。
他們走了,侍者送來食物,我們飽餐后就進入了夢鄉。潛水艇浮出海面更換新鮮的空氣。
三人仍被關在鐵屋子里,內德怒氣沖天,他想逃跑,又想奪取這條艇。一個侍者進來時被他出其不意地打倒在地掐得半死。
這時候,一個說法語的人出現了。 講法語的就是這艘鸚鵡螺號潛水艇上的尼摩(意為“不存在的人”)艇長。
他說第一次見面保持沉默是為了了解我們,其實那四種語言他都聽的懂。他要我們聽從他的命令,否則將置我們于死地。
尼摩艇長說,他們的衣食用都取自海洋,他熱愛海洋,海洋中沒有爭斗、廝殺和獨裁。 尼摩艇長帶我們參觀“鸚鵡螺號”上有一萬兩千冊藏書的圖書室,給我抽用海帶制成的雪茄,觀賞他收集的標本,又看了他為我準備的雅致的房間以及他自己住的簡陋的房間。
擴展資料《海底兩萬里》是儒勒·凡爾納的巔峰之作,在這部作品中,他將對海洋的幻想發揮到了極致,表現了人類認識和駕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類意志的堅韌和勇敢。 在小說里,凡爾納借尼摩船長之口表達了對海洋的贊美和熱愛:我愛大海!大海就是一切!它覆蓋著地球的十分之七,大海呼出的氣清潔、健康。
大海廣闊無垠,人在這里不會孤獨,因為他感覺得到周圍涌動著的生命。 大海是一種超自然而又神奇的生命載體,他是運動,是愛,像一位詩人所說的,是無垠的生命。
可以說,地球上最先形成的是海洋,誰知道當地球消失的時候最后剩下的會不會還是海洋呢!大海就是至高無上的寧靜。 凡爾納為讀者構造了一個奇幻的海底世界,在這里,有變幻無窮的奇異景觀和各類生物。
在尼摩船長的引領下,進行海底狩獵,參觀克雷斯波島海底森林。 采集印度洋的珍珠,探訪海底亞特蘭蒂斯廢墟,打撈西班牙沉船的財寶,目睹珊瑚王國的葬禮。
種種險險象環生的情節顯示了人類頑強不屈的優秀品質,展現了人類不懈的開拓精神。 第十一章主要人物簡介: 1、尼摩船長是小說里的主人公,在書中并未說明其國籍。
他的真實身份在《神秘島》中才得以揭曉:其為印度的達卡王子。 尼摩是個有正義感的反抗英雄,他對民族壓迫和殖民主義極端痛恨,向往民主與自由。
反抗失敗后的尼摩選擇了歸隱大海,他曾經對阿龍納斯說“海上極度太平。海洋不屬于暴君。
在海面上暴君們還能行使不公平的權利,他們可以在那里戰斗廝殺,把陸地上的種種恐怖都帶到海面上來。 2、尼德·蘭,加拿大魁北克人,約40歲,是一個野性十足的魚叉手,一個比較原始的人。
他也會贊嘆極地的美,但對他來說更重要的是自由,是吃到地地道道的牛排、小牛肉、小酒館里的酒,是在陸地上自由地行走。 他精通野外生存,曾為大家在一個島上做了一頓豐盛的飯。
他脾氣暴躁,受不了被監禁,也受不了在鸚鵡螺號上的與世孤立的生活,總是計劃逃脫。如果沒有他,教授和康塞爾最后不可能回到陸地上。
6.海底兩萬里 第十一章鸚鵡螺號 主要內容50字(自寫,不要摘抄)
1、第十一章梗概尼摩艇長帶我們參觀“鸚鵡螺號”上有一萬兩千冊藏書的圖書室,給我抽用海帶制成的雪茄,觀賞他收集的標本,又看了他為我準備的雅致的房間以及他自己住的簡陋的房間。
2、主要內容書中主要講述了生物學家彼埃爾·阿龍納斯及其仆人康塞爾和捕鯨手尼德·蘭一起隨“鸚鵡螺號”(Nautilus,或音譯為“諾第留斯號”)潛水艇船長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書中主人公尼摩是個不明國籍身份的神秘人物,這艘潛艇異常堅固,利用海洋提供能源。
阿龍納斯了解到尼摩仍與大陸保持聯系,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萬金銀來支援陸地上人們的正義斗爭。3、作者簡介儒勒·加布里埃爾·凡爾納(Jules Gabriel Verne,1828.2.8~1905.3.24),是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被譽為“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
凡爾納1828年生于法國南特,1848年赴巴黎學習法律,1863年起他開始發表科學幻想冒險小說。1863年長篇小說《氣球上的五星期》正式發售,從此一舉成名,此后便開始從事寫作職業,一直到1905年3月24日于亞眠逝世。
7.海底兩萬里第十一章《鸚鵡螺號》的主要內容
第十一章《鸚鵡螺號》的主要內容:
我們三人被關進一間黑屋子。半小時后,突然眼前一亮,進來兩個人。我們用法語、英語、德語和拉丁文進行自我介紹,對方均無反應。他們走了,侍者送來食物,我們飽餐后就進入了夢鄉。潛水艇浮出海面更換新鮮的空氣。
三人仍被關在鐵屋子里,內德怒氣沖天,他想逃跑,又想奪取這條艇。一個侍者進來時被他出其不意地打倒在地掐得半死。這時候,一個說法語的人出現了。
講法語的就是這艘鸚鵡螺號潛水艇上的尼摩(意為“不存在的人”)艇長。他說第一次見面保持沉默是為了了解我們,其實那四種語言他都聽的懂。他要我們聽從他的命令,否則將置我們于死地。尼摩艇長說,他們的衣食用都取自海洋,他熱愛海洋,海洋中沒有爭斗、廝殺和獨裁。
尼摩艇長帶我們參觀“鸚鵡螺號”上有一萬兩千冊藏書的圖書室,給我抽用海帶制成的雪茄,觀賞他收集的標本,又看了他為我準備的雅致的房間以及他自己住的簡陋的房間。
擴展資料
《海底兩萬里》是儒勒·凡爾納的巔峰之作,在這部作品中,他將對海洋的幻想發揮到了極致,表現了人類認識和駕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類意志的堅韌和勇敢。
在小說里,凡爾納借尼摩船長之口表達了對海洋的贊美和熱愛:我愛大海!大海就是一切!它覆蓋著地球的十分之七,大海呼出的氣清潔、健康。大海廣闊無垠,人在這里不會孤獨,因為他感覺得到周圍涌動著的生命。
大海是一種超自然而又神奇的生命載體,他是運動,是愛,像一位詩人所說的,是無垠的生命。可以說,地球上最先形成的是海洋,誰知道當地球消失的時候最后剩下的會不會還是海洋呢!大海就是至高無上的寧靜。
凡爾納為讀者構造了一個奇幻的海底世界,在這里,有變幻無窮的奇異景觀和各類生物。在尼摩船長的引領下,進行海底狩獵,參觀克雷斯波島海底森林。
采集印度洋的珍珠,探訪海底亞特蘭蒂斯廢墟,打撈西班牙沉船的財寶,目睹珊瑚王國的葬禮。種種險險象環生的情節顯示了人類頑強不屈的優秀品質,展現了人類不懈的開拓精神。
第十一章主要人物簡介:
1、尼摩船長是小說里的主人公,在書中并未說明其國籍。他的真實身份在《神秘島》中才得以揭曉:其為印度的達卡王子。
尼摩是個有正義感的反抗英雄,他對民族壓迫和殖民主義極端痛恨,向往民主與自由。反抗失敗后的尼摩選擇了歸隱大海,他曾經對阿龍納斯說“海上極度太平。海洋不屬于暴君。在海面上暴君們還能行使不公平的權利,他們可以在那里戰斗廝殺,把陸地上的種種恐怖都帶到海面上來。
2、尼德·蘭,加拿大魁北克人,約40歲,是一個野性十足的魚叉手,一個比較原始的人。他也會贊嘆極地的美,但對他來說更重要的是自由,是吃到地地道道的牛排、小牛肉、小酒館里的酒,是在陸地上自由地行走。
他精通野外生存,曾為大家在一個島上做了一頓豐盛的飯。他脾氣暴躁,受不了被監禁,也受不了在鸚鵡螺號上的與世孤立的生活,總是計劃逃脫。如果沒有他,教授和康塞爾最后不可能回到陸地上。
8.海底兩萬里第二章概括 “鸚鵡螺”號 200字
鸚鵡螺號(Nautilus,諾第留斯號)是艘潛艇的名字,艇長為尼摩,利用從海水中提取的鈉來發電。
下面的介紹來自小說: 船是很長的圓筒形,兩端作圓錐狀。很明顯,它很像一支雪茄煙。
這種形式,在倫敦有些船的構造早已采用過了。這個圓筒的長度,從頭到尾,正好是七十米,它的橫桁,最寬的地方是八米。
所以這船的構造跟普通的遠航大汽船不是”完全一樣的,它的寬是長的十分之一,它從頭至尾是夠長的,兩腰包底又相當圓,因此船行駛時積水容易排走,絲毫不會阻礙它的航行。[7] 面積共為一千零十一平方米四十五厘米,體積共為一千五百點二立方米。
就是說——船完全沉入水中時,它的排水量或體重為一千五百立方米或一千五百噸。[7] 這客廳是一個長方形的大房間,長十米,寬六米,高五米,天花板飾有淡淡的圖案花紋,裝在天花板上的燈球射出明亮柔和的光線,照耀著陳列在這博物館中的奇珍異寶。
因為這客廳實際上是一所博物館,一只智慧的妙手把自然界和藝術上的一切珍奇都聚在這里,使它帶著一個畫家工作室所特有的那種富有藝術性的凌亂。[8]這是圖書室。
圖書室的四壁擺著高大的紫檀木嵌銅絲的書架,架上一層一層的隔板上放滿了裝潢統一的書籍。架子下面擺著一排蒙著栗色獸皮的長沙發;沙發的曲度正合適,坐上去很舒服。
沙發旁邊有可以隨意移來移去的輕巧的活動書案,人們可以把書放在上面看。圖書室中央放一張大桌子,上面擺滿了許多小冊[8] 子,其中有些是過時的報紙。
半嵌在拱形天花板上的四個磨沙玻璃球發出柔和的電光,浸浴著這和諧的整體。我看了這所布置十分精致的圖書室,心中十分贊美,我幾乎都不敢相信我自己的眼睛。
9.《海底兩萬里》中鸚鵡螺號遇章魚襲擊的具體概括
那時諾第留斯號已經浮上水面來了。一個水手站在樓涕的最高的一級上,把嵌板上的螺釘松下來。可是母螺旋剛放開,嵌板就十分猛烈地掀起,顯然是被章魚一只胳膊的吸盤所拉了。立即有一只長胳膊,像一條蛇,從開口溜進來,其它二十只在上面搖來搖去。只一斧子,尼摩船長就把這根巨大的觸須截斷,它絞卷著從樓梯上溜下去。
在我們彼此擁擠著走到平臺上時,另外兩只胳膊,像雙鞭一樣在空中揮動,落在尼摩船長面前站著的那個水手身上,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把他卷走了。尼摩船長大喊一聲,跳劊外面去。我們也跟著一齊跳出來。
多么驚心動魄的場面!這個不幸的人,被觸須纏住,粘在吸盤上,讓這條龐大卷筒隨意在空中搖來擺去。他氣喘,他窒息,他叫喊:“來,救我!來,救我!”他這話是用法話說的,引起我的十分深刻的驚怪!那么我是有一個同胞在船上!或者有好幾個!這個使人心碎的呼救聲,我一生都聽到。
這個不幸的人眼看是完了。誰能從這強大的卷抱中把他奪過來呢?可是尼摩船長跳在章魚身上,又一斧子,他把另一只胳膊又砍下來了。他的副手奮勇狂怒地跟那些爬在諾第留斯號兩邊的其他章魚戰斗。船員們各人揮動斧頭,亂砍亂殺。加拿大人、康塞爾和我,我們也把我們的武器穿進這大團肉塊中去。一種強烈的康香昧敵人空中。真正是怕人。在一瞬間,我以為那個不幸被章魚纏住的人可能從它那強大的吸盤上救下來。八只胳膊有七只都被砍下了。剩下的一只把那個人像一支筆般揮動,在空中轉來轉去。但當尼摩船長和他的副手撲到它身上去的時候,這個東西噴出一道黑色的液體,這是從它肚子中的一個口袋分泌出來的黑水。我們的眼睛都被弄得昏花看不見了。當這團濃黑霧氣消散的時候,槍烏賊不見了,跟它一起,我的不幸的同胞也不見了!
那時我們是何等憤怒地來跟這些章魚拼命呀!我們一點不能自主了。有十條或十二條章魚侵到平臺上和諾第留斯號兩邊來。我們在平臺上,在血泊和墨水中跳動者的一條一條的肉段中間滾來滾去,這些粘性的觸須就像多頭蛇的頭一樣,一會又生出來了。尼德·蘭的叉每一下都刺人槍鳥賊的海色眼睛中,把眼珠挖出來。可是,我的勇敢同伴不可能躲開,突然被一條怪物的觸須卷住掀倒在地。槍烏賊的厲害可怕的嘴對著尼德·蘭張開來。這個不幸的人要被咬為兩段了。我跑去救他,但尼摩船長走在我的前面,先我動了手。他的斧子砍人兩排巨大齒牙里面了,加拿大人出人意料地得救了,站起來,把整條叉刺人章魚的三個心臟中。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海底兩萬里鸚鵡螺號簡短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