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文軒的寫作特點
曹文軒作品的句子普遍較長,或者說長句子較多。具有詩化散文的節奏感和韻律感。長句造成一種從容、舒展的感覺,在同一段落、章節和文本中出現較多的長句,自然使作品顯得厚重。
他的小說的句子主要是陳述句,表明他的小說偏重于描繪、敘述,語調相對平穩,較多使用省略號,表明作者有意識地追求敘述的含蓄性。
不僅一下子開啟了一個思緒蒼茫的回憶空間,而且給人一種余音裊裊、一唱三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感受。曹文軒小說多描寫性段落,減緩了敘事的速度,也使文本顯得繁豐、厚重。
擴展資料:
獲獎經歷
1979年,曹文軒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其中短篇小說《弓》和《啞牛》分別獲得1982年《兒童文學》、《少年文藝》優秀作品獎。
1988年4月,他的短篇小說《再見了,我的小星星》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1988年5月,憑借學術著作《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獲北京大學首屆青年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同年10月,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二屆文學評論科研獎。
作品主題
曹文軒在成長小說的創作中表達著對少年兒童生存狀態和心靈世界的關懷,以自覺的承擔意識,關注兒童的生存狀態,扶助兒童的生命成長,寫出了內在的人性、人情、尊嚴與理想。
曹文軒寫出了人生的困苦與悲愴之情,但絕不沉溺于悲切的情緒氛圍里,他讓讀者看到即便在生命的低谷或是“絕境”當中,生命依然有它不屈與堅韌的一面,人性依然有它燦爛光輝的美質。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曹文軒
2.曹文軒寫的作品中共同的特點是什么
曹文軒在創作中表達著對少年兒童生存狀態和心靈世界的關懷,以自覺的承擔意識,關注兒童的生存狀態,扶助兒童的生命成長,寫出了內在的人性、人情、尊嚴與理想。
曹文軒寫出了人生的困苦與悲愴之情,但絕不沉溺于悲切的情緒氛圍里,他讓讀者看到即便在生命的低谷或是“絕境”當中,生命依然有它不屈與堅韌的一面,人性依然有它燦爛光輝的美質。
曹文軒的小說以其優美的詩化語言、優雅的寫作姿態、憂郁悲憫的人文關懷,執著于古典主義的審美情趣。他追求藝術感染的震撼效果,追求文學的永恒魅力,同時也汲取了西方古典兒童文學以安徒生童話為代表的悲劇精神,因而使作品超越兒童生活題材,進入人的本質生活領域。
擴展資料:
曹文軒,1954年1月出生于江蘇鹽城,中國兒童文學作家。任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
曹文軒的作品意蘊豐厚,在美學上有多種追求及在表現方式上有多方位探索。放在兒童文學的語境里,他的兒童小說是寫的。讀曹文軒的小說,讀者不會時時感到說書人的存在。
這也有敘述者,但不總是橫亙在故事和讀者之間,而是努力把讀者帶到現場,向讀者描繪而非講解,讀者也不只是“聽”而是用自己的全部感覺去感受。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曹文軒
3.誰知道 曹文軒小說的特色啊
作為第四代兒童文學作家的代表人物,曹文軒有著“憂郁悲憫的人文關懷……作品超越兒童生活題材,進入人的本質生活領域,閃耀著生命人格的灼人光焰”[1]。
他在《草房子·〈追隨永恒〉代跋》中一再地追問:“‘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動?’……在提出這一命題時,我們是帶了一種歷史的莊嚴感與沉重感的。……能感動他們的東西無非也還是那些東西──生死離別、游駐離散、悲憫情懷、厄運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獨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脈脈溫馨和殷殷情愛……感動他們的,應是道義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這一切是永在的”[2]。
曹文軒在他的成長小說中表達著對少年兒童生存狀態和心靈世界的關懷,以弘揚人文關懷的精神為少年兒童書寫著。
4.曹文軒的簡單事跡和作品
曹文軒,1954年生于江蘇鹽城。
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協副主席,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作品集有《憂郁的田園》、《紅葫蘆》、《薔薇谷》、《追隨永恒》、《三角地》等。
長篇小說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根鳥》、《細米》等。主要學術著作有《中國80年代文學現象研究》、《第二世界——對文學藝術的哲學解釋》、《20世紀末中國文學現象研究》、《小說門》等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軒文集》(9卷)。
《紅瓦》、《草房子》、《根鳥》以及一些短篇小說分別被譯成英、法、日、韓等文字。獲省部級學術獎、文學獎30余種。
其中有國際安徒生提名獎、中國安徒生獎、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宋慶齡文學獎金獎、中國作協兒童文學獎、冰心文學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中國電影華表獎、德黑蘭國際電影節“金蝴蝶”將、北京市文學藝術獎等獎項。
5.誰知道 曹文軒小說的特色啊
作為第四代兒童文學作家的代表人物,曹文軒有著“憂郁悲憫的人文關懷……作品超越兒童生活題材,進入人的本質生活領域,閃耀著生命人格的灼人光焰”[1]。
他在《草房子·〈追隨永恒〉代跋》中一再地追問:“‘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動?’……在提出這一命題時,我們是帶了一種歷史的莊嚴感與沉重感的。……能感動他們的東西無非也還是那些東西──生死離別、游駐離散、悲憫情懷、厄運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獨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脈脈溫馨和殷殷情愛……感動他們的,應是道義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這一切是永在的”[2]。
曹文軒在他的成長小說中表達著對少年兒童生存狀態和心靈世界的關懷,以弘揚人文關懷的精神為少年兒童書寫著。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曹文軒的作品特點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