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單分析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
大學生就業形勢現狀
(一隨著國家教育體制改革,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相關數據顯示,2009 年高校畢業生將達到61 9 萬,加上2007 年和2008 年畢業的大學生分別還有約1 00 萬人和1 50 萬人處于待業狀態,2009年需就業的大學生約1 000萬。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視頻會議上直言: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就業的不利影響還沒有消除,如果說2009年是我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復雜的一年,整個宏觀層面就業形勢就很嚴峻。
(二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加入WTO盡管能提高我國各方面的水平,但卻也出現部分用人單位對待畢業生的態度居高自傲,對人才的學歷盲目求高的現象,出現了"重盜輕能"的思想等問題。盡管中國的就業渠道拓寬了。但還是存在供給需求不平衡,就業結構矛盾的現象。
2.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
摘要:現如今,由于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就業已經成為當下的一個熱點的社會問題。而就業形勢的嚴峻,意味著就業轉型對于解決就業困難、勞動力過剩等一系列就業問題的重要性。中國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圍繞中國大學生就業現狀展開,分析了影響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因素包括有:社會因素、高校因素和用人單位的因素。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現狀 就業困難 原因
一、中國大學生就業現狀
(一)大學生畢業人數基數不斷增長
當前,我國大學生畢業人數基數大,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非常大,大學生就業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近年來,伴隨著中國對教育的重視與發展。大學教育的普及,高校大規模擴招使大學生畢業數量一直處于一個遞增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的增加,大學畢業生群體的就業問題將會變得更加的突出。大學生就業現狀最大特點就是:就業基數大,就業人數增長迅速。目前,就業市場的供需能力不足,就業崗位的競爭大,大學生群體的幾何式增長與就業崗位數量之間的關系失衡,更多的大學生無法走上就業,大學生的就業率下降,大學生就業形勢很不理想。大學生就業人數的增長使我國就業形勢更加的嚴峻。
(二)就業區域集中
大學生就業區域結構分布不合理,就業區域的分布存在著一系列不平衡現象
3.談談你對目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認識并結合自身情況,準備如何提高自
目前大學生就業形勢是比較嚴峻的,個人認為主要有兩大方面。一、中國的98面的擴招使得大學生的數量急劇上升,就業崗位相對就業人數來說是缺少的;二、目前中國的經濟發展的狀況存在一定問題,使得很多中小型企業不能得到很好的成長。大學教育的社會就業存在一定的脫軌現象,學生心態還未調整到合適的狀態,導致很多學生不大愿意進入中小型企業工作。
對于學生的就業能力的提高問題,我覺得大學生在學校里克多參加一些社團活動,把自己課本上學習到的知識在社團組組織、活動中運用起來,通過實踐去發現問題,并提升自己。另外就是,學生在課余時間也需要多接觸社會,在大一、大二的時候就用意識地去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參加招聘會、上招聘網站,從大一、大二就開始準備,避免時間的浪費。最后就是結交一些高年級的朋友或一些已經工作了朋友,得到他們的一些指導對自己是非常有幫助的。
4.就業的形勢狀況
面對現實,不說大道理,自己的前途,自己來把握
.
當我們追求理想時,當然不能忽略了實際問題。 最完美的是能將理想和實際相結合,
找一份你最愛的工作。 當理想和實際有分歧時,你要分三步走。
1)面對現實,只要能得溫飽,有了一定的收入,你能從中得到物質的享受
2) 從實際出發,做你不是最喜愛的工作。把不愛做的工作做得“足夠好”,然后再說去追逐什么理想。
3)逐步實現理想,做你不是最愛的工作,而在你不愛的工作上拼命,
賺夠了錢,解決了吃飯的問題,再去做你最愛的工作。 。。。
.
理想與實際是可以兼得的。但是你必須有計劃,必須付出,必須執著。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所以不能說什么工作好什么工作不好。
許多做出成就的人其實都是從小事做起,兢兢業業,然后才取得成功的。
一個工作只要你喜歡,而且這個工作又特別適合你,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你的長處,
那么,這就是個好工作。我不太贊成找不到工作就不就業的做法。在就業的同時能實現擇業當然好,
但是,在就業形勢比較嚴峻的形勢下,很難在就業的同時實現擇業。
在這種情況下,先就業后擇業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積累了好多社會經驗,
積累了許多職業技能,而現在企業越來越看中經驗。所以先積累經驗,
這也有助于你以后找到更為理想的工作。 打工,實踐,積蓄,有一定條件后自己發展。
應該說哪一行都不好做,只要努力哪一行都能做好!
.
祝你成功! .
5.我國目前的就業形勢
我認為 2008年中國就業形勢會朝什么樣的格局變化呢?從勞動力的供給方面看,近幾年每年2400萬的勞動力規模不會發生大規模減少的局面。
因此,就業形勢如何,主要決定于勞動力需求的情況。我認為2007年勞動力需求可能比上年相對萎縮,就業壓力可能比2007年大,就業形勢將會更加嚴峻。
2008年,新的勞動合同法,包括即將出臺的農民工社會保障條例等等的實施,加上收入分配改革使各地提高最低工資標準,都會使企業用人慎重,用機器替代勞動力,一部分企業可能從中國轉移出去,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將會減弱。新的勞動合同法,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在用工合同訂立、加班工資、社保交費、工作解聘等等方面作了對勞動者有利的規定,這無疑是一個進步。
但是,任何法律法規的出臺,客觀地講,都有其兩面性。新勞動合同法以及即將出臺的農民工社保條例,會使微型和中小企業的成本上升20%,甚至更高,包括一些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和建筑業企業的成本也會程度不同地上升。
勞動力成本昂貴,資本相對便宜,企業或者就會用資本替代勞動力,或者會轉移企業到其他勞動力便宜的國家。 2008年是一個重要的宏觀調控之年,調控的手段是用各種貨幣政策控制信貸規模;控制土地供應,關緊土地閘門;加大項目審批和環評力度,控制投資規模。
這在三個方面影響到對勞動力的需求:一是金融機構在提高存款準備金率、資金供給緊張的情況下,在信貸投放上,將會保大企業壓小企業,保國有和國有控股經濟壓民營經濟,保政府項目壓社會項目,保重大建設項目壓規模較小的項目,其結果是不顯著增加就業的領域將會得到貸款,而顯著增加就業的個體微型企業、中小企業、民營經濟、中小加工服務業或建設項目,得不到貸款。二是由于對建設項目投資規模的控制,包括對土地供應的控制,將影響建筑業吸收農業轉移勞動力的能力。
三是投資規模下降,投資和建設對建材機械制造等方面的購買也會下降,導致關聯行業開工率的不足,進而影響就業。當然,我不是說,以往的依靠投資拉動的就業結構是對的。
但是,投資規模壓縮后,過去依靠投資拉動的就業結構如何調整,是一個需要考慮的重大問題。 2008年是一個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之年,創新意味著技術進步,意味著新技術的不斷產業化,意味著在第二產業領域中技術和資本更多地替代勞動力;而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結構升級,一定是第一產業中擠出更多的勞動力,第二產業中由于產業技術的進步和企業規模的擴大,包括產業集中度的提高,相應數量的資本就業的勞動力數量也會越來越少。
特別是對一些資源、土地、環境等使用密集,技術工藝落后,但又就業了大量勞動力的中小企業,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需要關停并轉,其就業需求的強度會大大下降。 2008將是我們調整進出口關系,應付人民幣升值過快的一年。
過去,我們的出口強勁,而且出口之中具有勞動力比較優勢的制造業的出口強勁。這是許多年來東南沿海的勞動力需求較旺、大量轉移我國過剩的農村勞動力、增加城鎮就業機會的重要原因。
但是,近年來,出口順差過大,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出口創匯貶值壓力較大,廉價土地、資源、環境等的出口代價也過大,需要通過關稅調整,降低和取消出口退稅,提高社保、工資、土地、環境等出口成本等辦法平衡貿易。因此,出口的減速,也會減少勞動力的使用,使出口貿易強勁的勞動力需求勢頭減弱。
2008年也是改變收入分配格局之年,提高收入水平一個基本的做法是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由于消費物價上漲而使工資上漲與物價掛勾的呼聲也很高。但是,經濟學的道理是,只有勞動力需求較強,勞動力供給相對不足時,勞動力的需求對工資的提高有內在的拉動力,而且這時提高工資水平,才不會導致更多的人失業;相反的是,在勞動力需求不變,或者勞動力需求較弱,甚至勞動力需求下降的情況下,如果提高勞動力的價格,提升工資水平,用人單位的反映肯定是用較少的勞動力來平衡勞動力價格帶來的成本影響,結果工資上漲會使更多的勞動力失業。
因此,由于勞動力需求不會有強勁的勢頭,2008年可能是雖然在崗職工工資提高,而失業勞動者相對增加的一年。 勞動力就業的改善在于供給與需求兩側都發生變化。
當然,從2009年開始,勞動力的供給側由于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壓力減小。但是,勞動力需求側的形勢卻越來越嚴峻。
第一產業土地容納勞動力就業的能力越來越弱;黨政事業單位已經很膨脹,需要改革精簡壓縮;國有和集體企業還有往外減出勞動力的壓力,吸收勞動力就業的能力幾乎為零;外資企業資本有機構成提高,所用勞動力相對減少;國內第二產業因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吸收勞動力的能力也在下降。 需要指出的是,民生最重要的就業,宏觀調控最重要的應該是對失業率的控制。
需要果斷地廢除不反映真實情況的“城鎮登記失業率”指標的統計,代之以全社會的抽樣調查的真實失業率統計,并以此作為重要的宏觀和地方政績考核指標,來衡量全國和各地領導工作,包括評估中央各部門出臺各類(如住宅不讓辦企業之類)政策對就業的影響,從制度。
6.現在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龍源期刊網 摘;要:大學生就業形勢偏緊和就業層面下移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大學生就業是世界性的難題,關系著大學生本人的發展、家庭的穩定、社會的和諧,因此政府、社會、家庭要高度重視,尤其是高校大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與環境,要有客觀的認識和評價,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占據有利地位。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形勢作者簡介:簡超宗(1986-),男,四川巴中人,黨員,助教,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圖分類號]:F24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1--01一、引言高校大學畢業生就業關系著大學生本人的成長成才與發展、家庭的穩定幸福、社會的和諧。
大學生就業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大學生就業難的呼聲近年來持續上漲。
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陡增,人才市場中競爭力度越來越大。2013年我國經濟形勢不樂觀,2013年可能是最復雜的一年,畢業生人數達699萬,號稱“史上最難就業年”,整個宏觀層面就業形勢非常嚴峻。
然而,這個數字在不斷刷新,20l4年的畢業生人數729萬,再加上往屆沒有實現就業的,畢業生數量非常大。據權威機構數據統計顯示,美、英等國大學生就業也不樂觀,青年人就業已經是一個全球性的難題,因此高校教師和學生一定要對就業形勢、環境,要有客觀。
7.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
當代大學生面臨著相當嚴峻的就業形勢,這場經濟危機不僅影響了世界各國的經濟,還導致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各校大學生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面對危機我們應該何去何從呢? 全國大學擴招后,大學生就業 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走向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勢有很大關系,另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后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進行各方面的調查,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 調查結果呈現出以下幾個問題. 一 多數學生對于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1 就業方向:先就業后擇業成為第一選擇,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后擇業,先擇業后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 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對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占 ,有過四分之一的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經濟知識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人才;三是心理素質,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回避即時就業問題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弊何在?其利在于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憂慮的是它反應出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方面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回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于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客觀的評價,這里除了客觀因素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室必要的。
8.當今的 就業形勢是咋樣的
2010年總共有630萬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不容樂觀。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視頻會議上直言: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就業的不利影響還沒有消除,如果說今年是我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明年可能是最復雜的一年,整個宏觀層面就業形勢就很嚴峻。那么,明年的畢業生人數630萬,再加上往屆沒有實現就業的,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之大可想而知。
面對今年這種嚴峻的就業形勢,目前大學畢業生應該及早準備,做信息搜集工作,尋找自己想找的工作方向,同時也要想清楚大致自己可以面向哪些專業等地。現在用人單位的錄用標準水漲船高,原來招本科的崗位可能現在就要研究生了,在清華大學的首場招聘會上,大學畢業生也說:北京的高校比較多,人才非常多。所以選擇到重慶,可能自身能有點優勢,自己在技術方面的專業優勢就可以更好地體現出來。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當前就業形勢的簡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