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割席斷交 譯文
割席分坐
割席分坐
發音 gē xí fēn zuò
釋義 席:坐席。把席割斷,分開坐。比喻朋友絕交。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書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十一割席分座
管寧①、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②,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③,曰:" 子非吾友也!"
「注釋」
①管寧:字幼安,漢末魏時人,不仕而終。
②軒冕:此單指車子。
③寧割席分坐:后人以" 管寧割席" 、" 割席分坐" 喻朋友斷交。
「譯文」
管寧和華歆一起在園中鋤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寧依舊揮鋤,視之如同瓦石一樣,華歆卻揀起來給扔了。倆人還曾坐在一張席上讀書,有人乘華車經過門前,管寧讀書如故,華歆卻丟下書,出去觀望。管寧就把席子割開,和華歆分席而坐,并對華歆說:" 你已經不是我的朋友了。"
2.割席斷交的翻譯
割席斷交,出自《世說新語·德行》
原文: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miǎn)過門者,寧讀書如故,歆廢書出觀。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譯文
管寧和華歆(xīn)同在園中鋤草。看見地上有一片金,管寧依舊揮動著鋤頭,像看到瓦片石頭一樣沒有區別,華歆高興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寧的神色后又扔了它。曾經,他們同坐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有個穿著禮服的人坐著有圍棚的車剛好從門前經過,管寧還像原來一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觀看。管寧就割斷席子和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割席斷交成語啟示:志不同道不合,便難以成友。真正的朋友,應該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礎和奮斗目標上,一起追求、一起進步。如果沒有內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親熱,這樣的朋友是無法真正溝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義了
3.割席斷交翻譯
割席斷交,出自《世說新語·德行》“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翻譯:
管寧和華歆同在園中鋤草。看見地上有一片金,管寧仍依舊揮動著鋤頭和看到瓦片石頭一樣沒有區別,華歆高興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曾經,他們同坐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有個坐著有圍棚的車穿著禮服的人剛好從門前經過,管寧還像原來一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觀看。管寧就割斷席子和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華歆因心神不一,管寧割斷席子與之斷交。后用來形容與朋友斷交。后用來比喻多指指朋友之間因志不同道不合而絕交。
4.古代有一個“割席斷交”的故事:管寧與華歆原來是好朋友,曾經有很
(1)①“割席斷交”,如果僅僅因為朋友經不住喧嘩、熱鬧的誘惑,作為益友、諍友,管寧應對華歆的缺點、錯誤進行坦率的批評和誠懇的勸告,幫助華歆改過從善,幫助華歆上進,這樣做才會使友情倍顯純潔和珍貴。從這個角度看來,管寧的做法有些過于急躁。②不過,如果管寧發覺華歆完全不接受自己的批評、勸告,不肯改過從善,確實不是自己的益友、諍友,那么就應當斷然與其斷交。從這個角度看來,管寧的做法是正確的,表明他堅持交友的原則。所以,“割席絕交”的故事說明交友一定要堅持善交益友、樂交諍友、不交損友的原則。
(2)“略”。
(3)“略”。
5.請問“割席斷交”“割袍斷義”有什么典故嗎
割袍斷義是什么動物,而是典故;
割席斷交和割袍斷義是出自同一個典故: 管寧好學,結交了幾個后來很著名的學友,一個叫華歆,一個叫邴原,三個人很要好,又很出色,所以當時的人把他們比為一條龍,華歆是龍頭,邴原是龍腹,管寧是龍尾,他們最尊敬的大學者是當時著名的陳仲弓,陳仲弓的學識行為成了他們的追求目標。 但是,龍頭華歆和龍尾管寧之間,曾發生過一件著名的絕交事件,后人稱之為“管寧割席”,這是出于《世說新語》記載。
當時,他們求學的時候,常常是一邊讀書,一邊勞動,正是所謂的知行合一,并不是一味的書呆子。有一天,華歆管寧兩個,在園中鋤菜,說來也巧了,菜地里頭竟有一塊前人埋藏的黃金,鋤著鋤著,黃金就被管寧的鋤頭翻騰出來了。 金子誰不喜歡呀!但是華歆管寧他們平時讀書養性,就是要摒出人性中的貪念,見了意外的財物不能動心,平時也以此相標榜。所以這時候,管寧見了黃金,就把它當作了磚石土塊對待,用鋤頭一撥就扔到一邊了。
華歆在后邊鋤,過了一刻也見了,明知道這東西不該拿,但心里頭不忍,還是拿起來看了看才扔掉。這件事說明,華歆的修為和管寧比要差著一截。 過了幾天,兩人正在屋里讀書,外頭的街上有達官貴人經過,乘著華麗的車馬,敲鑼打鼓的,很熱鬧。管寧還是和沒聽見一樣,繼續認真讀他的書。華歆卻坐不住了,跑到門口觀看,對這達官的威儀艷羨不已。車馬過去之后,華歆回到屋里,管寧卻拿了一把刀子,將兩人同坐的席子從中間割開,說:“你呀,不配再做我的朋友啦!”后世的所謂割袍斷義,劃地絕交,就是從這里來的。
6.割席斷交的介紹
割席斷交,出自《世說新語·德行》“管來寧、華歆共園中除菜,見地有片金,管源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2113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5261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4102曰:‘子非吾友也。 ’”后用來比喻多指指朋友之間因志不同道不合而絕交。1653
7.短篇成語故事20字
目瞪口呆 西漢初年,韓信被封為齊王,丞相蕭何擔心韓信兵權太大,就找樊噲共商計策。
樊噲自鳴得意,連夸自己是如何斗敗項羽,嚇得他目瞪口呆,從而保住主公。面對這淮陰一餓夫且手無縛雞之力的韓信,只須叫一兩個人就可以把他一刀兩斷 才高八斗 南朝時期,文學家謝靈運做永嘉太守時,經常游山玩水,寫詩作賦,深得文帝的賞識。
他因此驕傲地說:“天下的文才總共有一石,曹植占其中的八斗,我占一斗,其余的人合占一斗。” 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于治理國事。后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
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
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后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