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優美的語言描述五臺山
游五臺·陸深
五云常覆五臺端,天近清都特地寒。
澗道千年冰未化,林梢一夜雨初干。
黃河紫塞依依見,碧殿朱樓面面看。
萬壑千巖清未了,更從高處望長安。
五臺山·顧炎武
東臨真定北云中,盤薄幽并一氣通。
欲得寶符山上是,不須參禮化人宮。
菩薩頂·康熙
四十余年禮世伽,本來面目是天家。
清涼無物何所有,葉斗峰橫問法華。
送牧堂上人游五臺·孔尚任
層崖翠接蔚藍天,百丈清風待皎然。
古雪難消山北面,春鶯懶到寺東邊。
經包渡水何妨濕,衲袖穿花更覺鮮。
不比人間行路苦,離情也廢一霄眠。
清涼紀游:入山·雍正
清涼境界梵王宮,碧染芙蓉聳昊穹。
萬古云封五頂寺,千株松納四時風。
盤迥鳥道珠幡里,繚繞爐煙畫障中。
石立儼然如接引,疑逢青髻化身童。
清涼山·乾隆
雪蹊歷歷度橋蹤,白玉層梯認碧松。
春月景殊秋月景,下方鐘和上方鐘。
得教觸目清裁別,間復翹心□韻重。
只有清涼無改度,迎人翠掩五云峰。
黛螺頂·乾隆
巒回谷抱自重重,螺頂左鄰據別峰。
云棧屈盤歷霄漢,花宮獨涌現芙蓉。
窗前東海初升日,階下千年不老松。
供養五臺曼殊象,(門者)黎疑未識真宗。
笑題明月池·乾隆
盤轉山腰至山寺,蒼松怪石清絕倫。
寺額明月池三字,尋勝笑昔題非真。
一泓(木宛)大隱石罅,日間那乃瞻水輪。
設云無乃孤名也,卻是刻舟求劍人。
僧伽歌·李白
真僧法號號僧伽,有時與我論三車。
問言通咒幾千遍,口道恒河沙復沙。
此僧本住南天竺,為法頭陀來此國。
戒得長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蓮色。
意清凈,貌棱棱,亦不減,亦不增。
瓶里千年舍利骨,手中萬歲胡孫藤。
嗟予落泊江淮久,罕遇真僧說空有。
一言懺盡波羅夷,再禮渾除犯輕垢。
夜聽許十一誦詩愛而有作·杜甫
許生五臺賓,業白出石壁。
余亦師粲可,身猶縛禪寂。
何階子方便,謬引為匹敵。
高索晚相逢,包蒙欣有擊。
誦詩渾游衍,四座皆辟易。
應手看捶鉤,清心聽鳴鏑。
精微穿溟幸,飛動催霹靂。
陶謝不枝梧,風騷共摧激。
紫燕自超詣,翠駁誰剪剔?
君意人莫知,人間夜寥(門貝)。
送僧游五臺兼謁李司空·張籍
遠去見雙節,因行上五臺。
化樓侵曉出,雪路向春開。
邊寺連烽去,胡兒聽法來。
定知巡禮后,解夏始應回。
2.描述五臺山的句子
五臺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于山西省五臺縣,太原市北230公里。
五臺山由東西南北中五峰組成。五臺山曾經有360座寺廟,到1956年時還有124處,現存寺廟四十余處。
五臺山據傳是文殊菩薩的道場,這里眾多寺廟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薩為主。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的左脅侍,最流行的說法是他出身于舍衛國的婆羅門家庭,因有慈愛之心,后隨釋迪牟尼佛出家,成為佛的大弟子,幫助佛化導苔藝眾生。
他在諸大菩薩中智慧辯才第一,故專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號。文殊的坐騎丸請獅,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寶劍,表示智慧銳利。
文殊菩薩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為眾菩薩之首。五臺山位于山西省東部海拔624至3061米,橫跨忻州5個縣,周圍逶迤500余里。
與浙江的普陀山、四川的峨眉山和安徽的九華山并稱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五臺山由5座山峰組成,分別是東臺望海峰、西臺桂目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頭峰、中臺翠巖峰。
舉目"臺山如五瓣蓮花。(明王思任《游五臺山記》)"山上有臺,臺上有峰。
"崢嶸接勢","獻態呈奇","幽靚曰絕","高峰對峙,俱如仙掌插天。""寺宇幽麗,高下如圖畫"。
(《徐霞客游記》)清徐天敘《五臺山奇勝》詩又記:"屈指奇峰數,清涼絕塵埃。"山上有大小寺廟68座。
在眾多的菩薩之中,以大普文殊和大行普賢、大悲觀普賢最為顯赫。登上五臺山,只見寺廟星羅棋布,高低錯落有致。
"無寺不樹,無山不林。(梁衡《清涼世界五臺山》)"游覽之余,有優哉游哉的清涼感受。
山西的山一般都干燥缺水,黃沙彌漫,但一進五臺山,卻是滿眼碧綠,莽莽蒼蒼,空氣清新濕潤,截然另一片天地。導游小姐說,五臺山樹木繁茂,乾隆皇帝怕藏匿刺客,便張弓四周放箭,箭到之處,樹木全砍掉。
于是五臺山又有了郁郁蔥蔥的牧場,膘肥精壯的騾馬牛羊,成了五臺山特有的產物。山上有馬道,專供騎馬上下山的旅客用。
五臺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與峨眉山普陀山九華山齊名,五臺山座落于"華北屋脊"上,海拔3058米,面積2837平方公里,導游小姐張開手掌,伸著五個指頭說:有東、西、南、北、中五個臺頂,為五方文殊的殿堂。又說,登上一處臺頂,坐小車需要大半天時間,到頂上得穿棉衣。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廟宇繁多一座挨著一座。臺懷鎮是寺廟最集中的地方,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殊像寺和羅侯寺并稱為五臺山五大禪林。
一般游人都只圍著塔院寺的白塔轉。華夏有四大佛教名山,依次是,五臺山、峨眉山、九華山、普陀山。
他們分別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觀音菩薩的道場。雖然佛教進入華夏的時間說法不定,但大多數還認為是東漢初年。
史載,漢明帝曾派使臣迎奉天竺高僧前來傳法,回來后敕建了號稱中華第一寺的洛陽白馬寺,幾乎同時,建造了五臺山的古剎顯通寺。據傳,顯通寺的地址,是天竺高僧選定的,因為,這里的山勢奇偉氣象不凡,與釋迦佛祖在印度修行的靈鷲山極為相似。
寺院建成后,寺以山名,漢明帝為了表示信佛,敕封"大孚靈鷲寺,"大孚是弘信的意思,這也是現今顯通寺的前身。于是,五臺山從那時起就確立了佛法傳入華夏最早建寺的地位。
五臺山寺廟從始建開始,歷朝歷代都在修茸擴建,史載,最鼎盛時達到三百六十多座,雖歷經戰火屢遭破壞,但解放初期統計仍存一百二十多座寺院。歷史長河的演繹,真實的展現了寺院群如此集中的宏大場面,人們誠服的把五臺山稱之為佛國,奠定了它在佛教界的歷史地位。
到了宗教信仰自由的年代,五臺山更是全力打造發展已經存在的輝煌,憑借歷史,憑借五臺山的人文與自然優勢,現在已經跨入了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序列。五臺山的寺廟分布很廣,最集中的地方在臺懷鎮。
這里的寺廟,無論從規模還是樣式,都稱得上是佛國的精華所在。這里的寺廟分為兩大類,一種是青廟,一種是黃廟,青廟住的是和尚,黃廟住的是喇嘛,信仰相同,分支有別。
在天子皇帝為此為大的年代,青廟黃廟誰來主持五臺山的佛教事務,還得皇帝老子說了算,當然,現在五臺山不分青廟黃廟,由佛教協會來領導主持。臺懷鎮的寺廟集中。
相鄰之近,飛檐幾近勾心斗角,寺內古樹,一墻之隔枝葉交匯,平地古寺,金頂紅墻相互輝映,山巔古剎,隱在林間海市蜃樓。塔院寺的大白塔雄偉壯觀,藻瓶形狀,方圓搭配,粗細相間,高聳入云。
它通高56.3米,周長83.3米,上束252個風鈴,微風吹來清音入耳,塔身巍峨令人仰慕,人們通常把大白塔看成是五臺山的標志。這里有喇嘛宮之稱的菩薩頂,開花現佛的羅睺寺,五爺廟,善財洞,東山頂上的黛螺頂……當然,這里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聞名的殊像寺就坐落在緊鄰的塔院寺南邊。
這里的廟宇有的順山走勢,有的平地拔起,有的建在山巔。近視大德威坐法相莊嚴,遠眺廟宇巍峨肅穆莊嚴。
這里隨處可聽朗朗經聲,不時飄來陣陣梵音,旺盛的香火青煙飄渺繚繞,做功課的出家人念經打坐,信眾居士燒香禮佛與師傅不時的交談,更多的是游人摩肩擦踵,虔誠的觀摩佛國建筑,駐足傾聽佛家佛事。臺懷鎮之外,五臺山的寺廟還廣布延綿在附近的村莊,山間,相隔遠近不同,建廟年代不同,。
3.描述五臺山的句子
五臺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于山西省五臺縣,太原市北230公里。
五臺山由東西南北中五峰組成。五臺山曾經有360座寺廟,到1956年時還有124處,現存寺廟四十余處。
五臺山據傳是文殊菩薩的道場,這里眾多寺廟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薩為主。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的左脅侍,最流行的說法是他出身于舍衛國的婆羅門家庭,因有慈愛之心,后隨釋迪牟尼佛出家,成為佛的大弟子,幫助佛化導苔藝眾生。
他在諸大菩薩中智慧辯才第一,故專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號。文殊的坐騎丸請獅,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寶劍,表示智慧銳利。
文殊菩薩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為眾菩薩之首。五臺山位于山西省東部海拔624至3061米,橫跨忻州5個縣,周圍逶迤500余里。
與浙江的普陀山、四川的峨眉山和安徽的九華山并稱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五臺山由5座山峰組成,分別是東臺望海峰、西臺桂目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頭峰、中臺翠巖峰。
舉目"臺山如五瓣蓮花。(明王思任《游五臺山記》)"山上有臺,臺上有峰。
"崢嶸接勢","獻態呈奇","幽靚曰絕","高峰對峙,俱如仙掌插天。""寺宇幽麗,高下如圖畫"。
(《徐霞客游記》)清徐天敘《五臺山奇勝》詩又記:"屈指奇峰數,清涼絕塵埃。"山上有大小寺廟68座。
在眾多的菩薩之中,以大普文殊和大行普賢、大悲觀普賢最為顯赫。登上五臺山,只見寺廟星羅棋布,高低錯落有致。
"無寺不樹,無山不林。(梁衡《清涼世界五臺山》)"游覽之余,有優哉游哉的清涼感受。
山西的山一般都干燥缺水,黃沙彌漫,但一進五臺山,卻是滿眼碧綠,莽莽蒼蒼,空氣清新濕潤,截然另一片天地。導游小姐說,五臺山樹木繁茂,乾隆皇帝怕藏匿刺客,便張弓四周放箭,箭到之處,樹木全砍掉。
于是五臺山又有了郁郁蔥蔥的牧場,膘肥精壯的騾馬牛羊,成了五臺山特有的產物。山上有馬道,專供騎馬上下山的旅客用。
五臺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與峨眉山普陀山九華山齊名,五臺山座落于"華北屋脊"上,海拔3058米,面積2837平方公里,導游小姐張開手掌,伸著五個指頭說:有東、西、南、北、中五個臺頂,為五方文殊的殿堂。又說,登上一處臺頂,坐小車需要大半天時間,到頂上得穿棉衣。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廟宇繁多一座挨著一座。臺懷鎮是寺廟最集中的地方,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殊像寺和羅侯寺并稱為五臺山五大禪林。
一般游人都只圍著塔院寺的白塔轉。華夏有四大佛教名山,依次是,五臺山、峨眉山、九華山、普陀山。
他們分別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觀音菩薩的道場。雖然佛教進入華夏的時間說法不定,但大多數還認為是東漢初年。
史載,漢明帝曾派使臣迎奉天竺高僧前來傳法,回來后敕建了號稱中華第一寺的洛陽白馬寺,幾乎同時,建造了五臺山的古剎顯通寺。據傳,顯通寺的地址,是天竺高僧選定的,因為,這里的山勢奇偉氣象不凡,與釋迦佛祖在印度修行的靈鷲山極為相似。
寺院建成后,寺以山名,漢明帝為了表示信佛,敕封"大孚靈鷲寺,"大孚是弘信的意思,這也是現今顯通寺的前身。于是,五臺山從那時起就確立了佛法傳入華夏最早建寺的地位。
五臺山寺廟從始建開始,歷朝歷代都在修茸擴建,史載,最鼎盛時達到三百六十多座,雖歷經戰火屢遭破壞,但解放初期統計仍存一百二十多座寺院。歷史長河的演繹,真實的展現了寺院群如此集中的宏大場面,人們誠服的把五臺山稱之為佛國,奠定了它在佛教界的歷史地位。
到了宗教信仰自由的年代,五臺山更是全力打造發展已經存在的輝煌,憑借歷史,憑借五臺山的人文與自然優勢,現在已經跨入了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序列。五臺山的寺廟分布很廣,最集中的地方在臺懷鎮。
這里的寺廟,無論從規模還是樣式,都稱得上是佛國的精華所在。這里的寺廟分為兩大類,一種是青廟,一種是黃廟,青廟住的是和尚,黃廟住的是喇嘛,信仰相同,分支有別。
在天子皇帝為此為大的年代,青廟黃廟誰來主持五臺山的佛教事務,還得皇帝老子說了算,當然,現在五臺山不分青廟黃廟,由佛教協會來領導主持。臺懷鎮的寺廟集中。
相鄰之近,飛檐幾近勾心斗角,寺內古樹,一墻之隔枝葉交匯,平地古寺,金頂紅墻相互輝映,山巔古剎,隱在林間海市蜃樓。塔院寺的大白塔雄偉壯觀,藻瓶形狀,方圓搭配,粗細相間,高聳入云。
它通高56.3米,周長83.3米,上束252個風鈴,微風吹來清音入耳,塔身巍峨令人仰慕,人們通常把大白塔看成是五臺山的標志。這里有喇嘛宮之稱的菩薩頂,開花現佛的羅睺寺,五爺廟,善財洞,東山頂上的黛螺頂……當然,這里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聞名的殊像寺就坐落在緊鄰的塔院寺南邊。
這里的廟宇有的順山走勢,有的平地拔起,有的建在山巔。近視大德威坐法相莊嚴,遠眺廟宇巍峨肅穆莊嚴。
這里隨處可聽朗朗經聲,不時飄來陣陣梵音,旺盛的香火青煙飄渺繚繞,做功課的出家人念經打坐,信眾居士燒香禮佛與師傅不時的交談,更多的是游人摩肩擦踵,虔誠的觀摩佛國建筑,駐足傾聽佛家佛事。臺懷鎮之外,五臺山的寺廟還廣布延綿在附近的村莊,山間,相隔遠近不同,建廟年代不同,。
4.贊美五臺山的句子
五臺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于山西省五臺縣,太原市北230公里。
五臺山由東西南北中五峰組成。五臺山曾經有360座寺廟,到1956年時還有124處,現存寺廟四十余處。
五臺山據傳是文殊菩薩的道場,這里眾多寺廟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薩為主。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的左脅侍,最流行的說法是他出身于舍衛國的婆羅門家庭,因有慈愛之心,后隨釋迪牟尼佛出家,成為佛的大弟子,幫助佛化導苔藝眾生。
他在諸大菩薩中智慧辯才第一,故專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號。文殊的坐騎丸請獅,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寶劍,表示智慧銳利。
文殊菩薩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為眾菩薩之首。五臺山位于山西省東部海拔624至3061米,橫跨忻州5個縣,周圍逶迤500余里。
與浙江的普陀山、四川的峨眉山和安徽的九華山并稱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五臺山由5座山峰組成,分別是東臺望海峰、西臺桂目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頭峰、中臺翠巖峰。
舉目"臺山如五瓣蓮花。(明王思任《游五臺山記》)"山上有臺,臺上有峰。
"崢嶸接勢","獻態呈奇","幽靚曰絕","高峰對峙,俱如仙掌插天。""寺宇幽麗,高下如圖畫"。
(《徐霞客游記》)清徐天敘《五臺山奇勝》詩又記:"屈指奇峰數,清涼絕塵埃。"山上有大小寺廟68座。
在眾多的菩薩之中,以大普文殊和大行普賢、大悲觀普賢最為顯赫。登上五臺山,只見寺廟星羅棋布,高低錯落有致。
"無寺不樹,無山不林。(梁衡《清涼世界五臺山》)"游覽之余,有優哉游哉的清涼感受。
山西的山一般都干燥缺水,黃沙彌漫,但一進五臺山,卻是滿眼碧綠,莽莽蒼蒼,空氣清新濕潤,截然另一片天地。導游小姐說,五臺山樹木繁茂,乾隆皇帝怕藏匿刺客,便張弓四周放箭,箭到之處,樹木全砍掉。
于是五臺山又有了郁郁蔥蔥的牧場,膘肥精壯的騾馬牛羊,成了五臺山特有的產物。山上有馬道,專供騎馬上下山的旅客用。
五臺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與峨眉山普陀山九華山齊名,五臺山座落于"華北屋脊"上,海拔3058米,面積2837平方公里,導游小姐張開手掌,伸著五個指頭說:有東、西、南、北、中五個臺頂,為五方文殊的殿堂。又說,登上一處臺頂,坐小車需要大半天時間,到頂上得穿棉衣。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廟宇繁多一座挨著一座。臺懷鎮是寺廟最集中的地方,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殊像寺和羅侯寺并稱為五臺山五大禪林。
一般游人都只圍著塔院寺的白塔轉。華夏有四大佛教名山,依次是,五臺山、峨眉山、九華山、普陀山。
他們分別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觀音菩薩的道場。雖然佛教進入華夏的時間說法不定,但大多數還認為是東漢初年。
史載,漢明帝曾派使臣迎奉天竺高僧前來傳法,回來后敕建了號稱中華第一寺的洛陽白馬寺,幾乎同時,建造了五臺山的古剎顯通寺。據傳,顯通寺的地址,是天竺高僧選定的,因為,這里的山勢奇偉氣象不凡,與釋迦佛祖在印度修行的靈鷲山極為相似。
寺院建成后,寺以山名,漢明帝為了表示信佛,敕封"大孚靈鷲寺,"大孚是弘信的意思,這也是現今顯通寺的前身。于是,五臺山從那時起就確立了佛法傳入華夏最早建寺的地位。
五臺山寺廟從始建開始,歷朝歷代都在修茸擴建,史載,最鼎盛時達到三百六十多座,雖歷經戰火屢遭破壞,但解放初期統計仍存一百二十多座寺院。歷史長河的演繹,真實的展現了寺院群如此集中的宏大場面,人們誠服的把五臺山稱之為佛國,奠定了它在佛教界的歷史地位。
到了宗教信仰自由的年代,五臺山更是全力打造發展已經存在的輝煌,憑借歷史,憑借五臺山的人文與自然優勢,現在已經跨入了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序列。五臺山的寺廟分布很廣,最集中的地方在臺懷鎮。
這里的寺廟,無論從規模還是樣式,都稱得上是佛國的精華所在。這里的寺廟分為兩大類,一種是青廟,一種是黃廟,青廟住的是和尚,黃廟住的是喇嘛,信仰相同,分支有別。
在天子皇帝為此為大的年代,青廟黃廟誰來主持五臺山的佛教事務,還得皇帝老子說了算,當然,現在五臺山不分青廟黃廟,由佛教協會來領導主持。臺懷鎮的寺廟集中。
相鄰之近,飛檐幾近勾心斗角,寺內古樹,一墻之隔枝葉交匯,平地古寺,金頂紅墻相互輝映,山巔古剎,隱在林間海市蜃樓。塔院寺的大白塔雄偉壯觀,藻瓶形狀,方圓搭配,粗細相間,高聳入云。
它通高56.3米,周長83.3米,上束252個風鈴,微風吹來清音入耳,塔身巍峨令人仰慕,人們通常把大白塔看成是五臺山的標志。這里有喇嘛宮之稱的菩薩頂,開花現佛的羅睺寺,五爺廟,善財洞,東山頂上的黛螺頂……當然,這里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聞名的殊像寺就坐落在緊鄰的塔院寺南邊。
這里的廟宇有的順山走勢,有的平地拔起,有的建在山巔。近視大德威坐法相莊嚴,遠眺廟宇巍峨肅穆莊嚴。
這里隨處可聽朗朗經聲,不時飄來陣陣梵音,旺盛的香火青煙飄渺繚繞,做功課的出家人念經打坐,信眾居士燒香禮佛與師傅不時的交談,更多的是游人摩肩擦踵,虔誠的觀摩佛國建筑,駐足傾聽佛家佛事。臺懷鎮之外,五臺山的寺廟還廣布延綿在附近的村莊,山間,相隔遠近不同,建廟年代不同,。
5.描寫五臺山的名句有哪些
1、五云常覆五臺端,天近清都特地寒。
2、古雪難消山北面,春鶯懶到寺東邊。
3、萬古云封五頂寺,千株松納四時風。
4、只有清涼無改度,迎人翠掩五云峰。
5、盤轉山腰至山寺,蒼松怪石清絕倫。
6、許生五臺賓,業白出石壁。
7、遠去見雙節,因行上五臺。
8、佛國世界數五臺,清境世界本無埃。
9、東臨真定北云中,盤薄幽并一氣通。
10、夕陽返照影流東,點點寒鴉過遠峰。
11、清涼無物何所有,葉斗峰橫問法華。
12、大周東北五臺山,其山高廣與天連。
13、本不游五臺,迂道時日緊。
14、游五臺山顯通寺,佛宇輝煌譽久馳。
15、青煙碧樹紫云開,安步當車上五臺。
6.描寫五臺山的特點的一段話
五臺山這一名稱是對五座山峰的共同特點的形象概況。
東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的山巔都是高大的緩坡平臺,所以叫五臺山。五臺的海拔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臺海拔達到3058米,為華北第一高峰,素有“華北屋脊”之稱。
地處黃土高原的山西,絕大部分地區干旱少雨,而五臺山例外。這里山高林深,氣候涼爽,降雨較多,植被覆蓋率很高,風光秀麗,景色壯觀,有清涼山之稱,是旅游避暑的勝地。
五臺山雖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較方便,有“四關一門”與外部相通。北部有華嚴嶺鴻門巖關,通往繁峙縣境,西部有峨嶺關通往代縣,東部有龍泉關通向河北阜平,東南有牛道嶺關可通盂縣、陽泉,南部有大關連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7.贊美五臺山的詩句有哪些
贊美五臺山的詩句有
1.《五臺山》
年代: 清 作者: 顧炎武
東臨真定北云中,盤薄幽并一氣通。
欲得寶符山上是,不須參禮化人宮。
2.《五臺山和韻》
年代: 宋 作者: 史監
群峰歷盡到巔巒,極目清涼境界寬。
山入雁門真設險,地藏佛國即長安。
雨來絕澗自成響,云渡遠溪時作團。
花落經臺鐘梵寂,袈裟香靄翠云蟠。
3.《送僧游五臺山》
年代: 宋 作者: 釋簡長
五峰橫絕漢,寒翠倚蒼冥。
積雪無煩暑,高杉礙落星。
磧雪檐外見,邊角坐中聽。
師到棲禪夜,龍湫獨灌瓶。
4.《故人梁天機家岢嵐即五臺山之南也余馳使云中》
年代: 宋 作者: 鄭獬
君家在山南,我行在山北。
山如碧連城,千里萬重隔。
我行君不知,乘冰赴異域。
異域無春風,未晚日先黑。
思君應在家,游衍甘眠食。
復恐為薦書,去謁天子國。
寒云在山頭,應見真消息。
我欲訊寒云,云飛攀不得。
我馬不行空,如何度山側。
相望兩不知,立馬情何極。
5.《游五臺》·陸深
五云常覆五臺端,天近清都特地寒。
澗道千年冰未化,林梢一夜雨初干。
黃河紫塞依依見,碧殿朱樓面面看。
萬壑千巖清未了,更從高處望長安。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五臺山優美的簡短語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