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切膚之痛——讀余秋雨《道士塔》隨想
很少讀余秋雨的散文。
可是,一部《文化苦旅》卻讓我喜歡上了他的作品。
在這部作品中,走在中華民族的土地上的余秋雨,用其獨特的觀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這古老民族的深層文化,用心思細膩的筆觸,記錄了這趟巡視華夏文化的“苦旅”!它不甘甜,因為里面有太多不忍與親身體驗的辛酸,苦苦的味道,為這本紀錄中國千年文化的書,多寫了一道至今時時縈繞心間的滋味。
“我好恨!”這是在讀過《道士塔》之后,我同作者一樣從內心深處發出的夫聲吶喊。
然而,卻仍不足以表達我內心的那份難言的痛楚。
試想:世界園林之瑰寶——圓明園的毀滅還是緣自西方列強的武力掠奪,可是莫高窟無價珍寶的流失卻是緣自無知道士的拱手相送。
此時,我不由得想起了魯迅的一句名言:“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這真是中華民族的一場悲劇啊!
請讀一讀下面這段文字:
“1905年10月,俄國人勃奧魯切夫用一點點隨身帶著的俄國商品,換取了一大批文書經卷;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疊子銀元換取了二十四大箱經卷、三箱織絹和繪畫;1908年7月,法國人伯希和又用少量銀元換去了十大車、六千多卷寫本和畫卷;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用難以想象的低價換取了三百多卷寫本和兩尊唐塑;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又來,仍用一點銀元換去五大箱、六百多卷經卷;„„”
當幾十年之后,新中國的敦煌文化研究者們拿著從外國拍回的膠片研究時,請想一想:他們心中會是怎樣的感受?
因此歷史雖然不可更改,但我真的好恨!„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文化苦旅讀后感三百字左右我不要太深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