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五絕·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詞·醉花陰 宋·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注釋】
①瑞腦:龍腦香。
②金獸:獸形銅香爐。
③紗廚:有紗帳的小床。
【評解】
這是一首著名的重陽詞。
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中,加入自己濃重的感情色彩,使
客觀環境和人物內心的情緒融和交織。
用黃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
上片
詠節令,“半夜涼初透”句,尖新在一“透”字。
下片“簾卷西風”兩句,千古艷傳;
不惟句意秀穎,且以“東籬”、“暗香”,為“黃花”預作照應,有水到渠成之妙。
【集評】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此語亦婦人所難到也。
伊士珍《瑯嬛記》:易安作此詞,明誠嘆絕,苦思求勝之,乃忘寢食三日夜,得十
五闋,雜易安作以示陸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消魂”三句絕佳。
柴虎臣《古今詞論》:語情則紅雨飛愁,黃花比瘦,可謂雅暢。
陳廷焯《白雨齋詞
話》:深情苦調,元人詞曲往往宗之。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情深詞苦,古今共賞。
起言永晝無聊之情景,次言重
陽佳節之感人。
換頭,言向晚把酒。
著末,因花瘦而觸及己瘦,傷感之至。
尤妙在“莫
道”二字喚起,與方回之“試問閑愁知幾許”句,正同妙也。
詞·聲聲慢 宋·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注釋】
①將息:將養休息。
②怎生:怎樣,怎么。
③這次第:這一連串的情況。
【評解】
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
通過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國破家亡、
天涯淪落的悲苦,具有時代色彩。
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詞一氣貫注,著意
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
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
下
文“點點滴滴”又前后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郁情緒和動蕩不安的心境。
全詞
一字一淚,纏綿哀怨,極富藝術感染力。
【集評】
羅大經《鶴林玉露》:起頭連疊七字,以婦人乃能創意出奇如此。
楊慎《詞品》:宋人中填詞,易安亦稱冠絕,使在衣冠,當與秦七、黃九爭,不獨
爭雄于閨閣也。
其詞名《漱玉集》,尋之未得,《聲聲慢》一詞,最為婉妙。
張端義《貴耳集》: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
字者,用《文選》諸賦格。
后疊又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又使疊字,
俱無斧鑿痕。
更有一奇字云:“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許第二人押。
婦人有此文筆,殆間氣也。
徐釚《詞苑叢談》: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盤也。
劉體仁《七頌堂隨筆》:易安居士“最難將息”“怎一個愁字了得”深妙穩雅,不
落蒜酪,亦不落絕句,真此道本色當行第一人也。
周濟《介存齋詞選序論》:李易安之“凄凄慘慘戚戚”,三疊韻,六雙聲,是鍛煉
出來,非偶然拈得也。
許昂霄《詞綜偶評》:易安此詞,頗帶傖氣,而昔人極口稱之,殆不可解。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后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
陸鎣《問花樓詞話》:《聲聲慢》一詞,頓挫凄絕。
吳灝《歷朝名媛詩詞》:易安以詞專長,揮灑俊逸,亦能琢煉。
其《聲聲慢》一闋,
其佳處在后又下“點點滴滴”四字,與前照應有法,不是草草落句,玩其筆力,本自矯
拔,詞家少有,庶幾蘇、辛之亞。
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李易安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連上十四疊字,則出奇制勝,真匪夷所思矣。
梁啟超《中國韻文里頭所表現的情感》:那種煢獨恓惶的景況,非本人不能領略;
所以一字一淚,都是咬著牙根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