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層層的葉 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
對荷葉的描寫:“葉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如果我們拋開特定的環境,用“青翠的玉盤”來比喻荷葉行嗎?當然行,而且表現力還相當強。
這樣的描寫既繪出了荷葉的色,又表現了荷葉的質,還狀摹了荷葉的形。
然而這種比喻只好在朝霞、夕照里,或蒙蒙細雨中,絕不能在淡淡在月光下。
夜不辨色,更難辨質,月色中所見的荷葉,主要是其自然舒展的形態,與裙十分相似。
2、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原文連用了一個比喻:“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荷花嬌艷華貴,堪以美人作比。
宋代詩人楊成里的《蓮花》詩中就有“恰如漢殿三千女,半是濃妝半淡妝”的句子。
朦朧的月色中把荷花看成美人,而且是剛出浴的,朦朧之感恰當好處。
相反,若不是在朦朧的月色中,而將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也有幾分牽強。
3、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
葉子和花仿佛 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葉下的流水被密密的葉子遮住了,不能看見,而葉上“如流水”一般的月光卻在 “靜靜地瀉”著,一個“瀉”字,化靜為動,使人看到了月光的流動感;“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一個“浮”字又突出了霧的輕飄朦朧。
葉子和花在薄霧籠罩下,迷迷蒙蒙,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如夢似幻。
月色迷蒙柔和、薄霧輕籠飄浮,這月下的荷塘真是恍如仙境了!
4、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
滿月而有淡淡的云霧,給人的感覺如“小睡”一般,正如作者此時的心境,卻是恰到好處。
作者在這里無意中流露出了淡淡的喜悅。
5、中的月色并不均勻 ,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小提琴上奏著的名曲。
“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月色清淡,黑白相間的光和影猶如和諧的旋律,荷香縷縷,水**融,作者如此細膩入微的感受真是令人如癡如醉!
擴展資料: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中國大地。
這時,**叛變革命,中國處于一片黑暗之中。
朱自清作為“大時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吶喊和斗爭,但是在四一二政變之后,卻從斗爭的“十字街頭”,鉆進古典文學的“象牙之塔”。
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筆從戎,拿起槍來革命,但又始終平息不了對黑暗現實產生的不滿與憎惡,作者對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內心是抑郁的,是始終無法平靜的。
于是作者寫下了這篇文章。
這篇散文通過對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寫,流露出作者想尋找安寧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脫現實但又無法超脫的復雜心情,這正是那個黑暗的時代在作者心靈上的折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荷塘月色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荷塘月色句子的賞析下面的5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