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老馬識途
管仲,隰朋從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導讀 :自然萬物都有其獨特的個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學習,則萬物可為我所用,為人類造福.
注釋:①管仲,隰(x )朋:皆齊桓公時大臣,幫助桓公成就了霸業.孤竹:古國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歸途.③掘:挖.
老馬識途
管仲,隰朋跟從齊桓公去征伐孤竹國,春天出發,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歸途.管仲說:"老馬的智慧能夠利用."于是放開老馬,隊伍跟在后面,終于找到了歸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蟻窩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會有水."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②,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導讀:傳言不可輕信,要實事求是.尤其"以訛傳訛"更要不得.
注釋:①常一人居外:經常派一個人在外面.②國人道之:全國人都在說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說,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節約一個勞動力,等于多得到一個人使用.
宋國有個姓丁的,家中沒有井,只好到外邊去洗滌,打水,經常要一個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訴人家說:"我家打井得了一個人."有人聽到這句話,就傳出去說:"丁家打井得了一個人."全國的人都在說這件事,后來被宋國的國君聽到了.他就派人向那個姓丁的人家查問,姓丁的人回答說:"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個勞動力使用,并不是從井里挖出一個人."像這樣聽到傳聞,還不如不聽.
4.南轅北轍
今者臣來,見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 "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導讀 : 成語"南轅北轍"可謂人人皆知,如果行動和目的相反的話,所得結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馳.
注釋:①持其駕:拿著韁繩,駕著他的車子.②之:動詞,往,到.③ 用:資用,即路費.④御者:駕車的仆夫.
剛才我來時,在大路上碰見一個人,臉朝北方手里拿著韁繩,駕著車,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您往楚國去,為什么要朝北走呢 "他說:"我的馬好!"我說:"馬雖然好,這不是通向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多!"我說:"路費雖然多,這不是通向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車夫能干!"這些條件越好,離楚國就越遠了.
5.千里之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返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① 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 天下必以王為能市③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導讀: "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 "涓人的一句反問可謂直接點出其舉動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可謂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注釋:①安事死馬:要死馬做什么 ②捐:白白費掉.③市:買.
古代有個國王,想用千金買千里馬,三年不能夠買到.有個宦官對國王說:"請讓我去買馬."國王派他去了.三個月就得到了千里馬;但馬已經死了,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馬的骨頭買來,回來向國王報告.國王大怒說:"所要買的是活馬,要死馬干什么 白白地花費了五百金!"宦官回答說:"死馬尚且用五百金買下,何況活馬呢 天下人必定認為大王肯出高價買馬,千里馬這就要到了."由此不到一年,買到三匹千里馬.
6.趙威后問齊使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①,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②耶 民亦無恙耶 王亦無恙耶 "使者不說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 "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 茍無民,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④而問末者耶 "
導讀:本篇運用了排比和反問的修辭手法,使趙威后對齊使的反駁更具聲勢和說服力,言簡意賅.
注釋 :①發:啟封.②恙:災害,憂患.③說:通"悅",高興.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齊王派使者問候趙威后,送給她的信還沒有啟封,威后問使者:"你們國家今年收成怎么樣 百姓怎么樣 國君怎么樣 "齊國使者很不高興,說:"我奉命問候威后,可您現在不問候我們齊王,先問收成和百姓的情況,難道有先卑賤而后尊貴的道理嗎 "威后回答道:"不是這樣的.如果沒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 沒有百姓,哪有君王啊 怎么能舍棄根本的而詢問次要的呢 "
7.齊欲伐魏
齊欲伐魏,淳于髡謂齊王①曰:"韓子盧者,天下之疾犬也;東郭逡者,海內之狡兔也.韓于盧逐東郭逡,環山者三②,騰山者五.兔極于前,犬廢于后;犬兔俱罷,各死其處.田父見之,無勞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齊魏久相持,以頓④其兵,弊⑤其眾,臣恐強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齊王懼,謝將休士也.
導讀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諫君王,避免了一場戰爭,可謂大功一件.
注釋 :①淳于髡(k n):戰國時齊國的上大夫.齊王:齊宣王,戰國時齊國國君,姓田,名辟疆.②環山者三:相當于"三環山",意思是圍繞著山追了三圈.③無勞倦之苦:意思是沒有費一點力氣.④頓:困倦,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勞,這里是"使……疲勞"的意思.
齊國要攻打魏國,淳于髡對齊王說:"韓子盧是天下跑得極快的犬;東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極其狡猾的兔子.韓子盧追逐東郭逡,環山追跑了三圈,跳躍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盡地跑在前面,犬疲憊不堪地跟在后面,犬與兔都疲憊至極,最后分別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農夫看見了,沒遭受任何勞碌之苦,就獨得了利益.現在齊國與魏國長期相對峙,以致使士兵困頓,百姓疲乏,我擔心強大的秦國和楚國會等候在身后,坐收農夫之利呀."齊王害怕了,遣散了將帥,讓士兵回家休息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5首100字左右的課外文言文加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