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嘆經典語錄
1、干凈的痛苦會沉淀成悠閑。
2、美,竟是這般寂寞與無奈
3、誰都有千言萬語,誰都又欲哭無淚。
4、干凈的痛苦一定會沉淀,沉淀成悠閑。
5、一切語言,發音使人理解,語調給人親切。
6、不熱絡,也不容易破碎;不親昵,也不容易失望。
7、愚鈍使人安定,小智使人慌亂,大智又使人安定。
8、歷史的最終所有者,多半都是手無寸鐵的藝術家。
9、語言是文化,不一定屬于政治。
(巴格達14歲童言)
10、人類因無所敬仰而淺薄,古跡則因身后空虛而孤單。
11、原來我們的歷史只是游絲一縷,在赤地荒日的夾縫中飄蕩。
12、金字塔至今不肯坦示為什么要如此永久,卻透露了永久是什么。
13、未知和無知并不是愚昧,真正的愚昧是對未知和無知的否認。
14、圣潔總會遇到卑劣,而卑劣又總是振振有詞,千古皆然。
15、今天的世界多么現實,誰也不再理會歷史血緣和文化倫理。
16、區分作家優劣的界限:是小空間而大視野,還是大排場而小見識?
17、處于生態對抗和精神對抗的第一線,再悠久的歷史也只有枯萎。
18、歷史感受和現實感受很難分開,因為文明本身就有上下的粘連性。
19、佛教是一種智者文明,印度教是一種土著文明,伊斯蘭教是一種外來文明。
20、政治家敏感于主權歸屬,文化人敏感于歷史倫理,老百姓敏感于生態差異。
21、審美畏怯是一種奇特的心緒,大多產生于將見未見那些從小知名的物象之時。
22、干凈的痛苦一定會沉淀,沉淀成悠閑,悠閑是痛苦的補償,痛苦是悠閑的襯墊。
23、一種文明離開宗教是不完整的,同樣,一種宗教脫離了文明的走向也是要不得的。
24、一切摧殘都是具體的,一切委屈都是難以表述的因此那些答案也是值得懷疑的。
25、中華文明較少關注個體意義和機體意義上的自我,在人際關系上做了太多的文章。
26、不管多么強悍的君主,多么成功的征戰,多么機智的謀殺,到頭來都是自我毀滅。
27、貧困的直接后果不是反抗,而是尊嚴的失落,而失落尊嚴的群體,更能接受極權統治。
28、幾個文明古國的現代步履艱難,其中一個原因便是歷史負擔太重,玩弄歷史的人太多。
29、如果把東山魁夷最朦朧的山水畫在它未干之時再用清水漂洗一次,大概就是眼前的景色。
30、其實,人折騰人的本事,要算中國最發達。
五六千年間不知有多少精彩絕倫的智慧耗盡在這里。
31、文明之所以稱為文明,是與它周際的生態相比較而言的,因此,它注定要與野蠻和愚昧為鄰居。
32、人折騰人,人擺布人,人報復人,這種本事,幾千年來也真被人類磨礪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33、以巴沖突至今沒有看出和解的希望,再過多少年也不樂觀。
原因也恰恰是文化生態上的不可調和。
34、許多財富爭奪只是帳面概念,許多領土爭奪也只是地圖概念。
紙上的東西,最容易讓人熱血沸騰。
35、一種文明,能安頓個體精神已經不錯,而如果能安頓群體性的政治智慧和社會理性,則就更好了。
36、有很大一部分閑散走向了疲憊、慵懶和木然,很容易造成精神上的貧血和失重,結果被現代文明所遺落。
37、膽大包天的現代人,在歷史和自然面前要懂得謹慎。
再高亢的歌詠,怎么敵得過撒哈拉的夜風在金字塔頂端的呼嘯聲。
38、當人們終于懂得,籠罩荒原的不應該是戰火而應該是暖棚,播灑沙漠的不應該是鮮血而應該是清泉,一切就走上了正路了。
39、站在金字塔前,我對埃及文化的最大感慨是:我只知道它如何衰落,卻不知道它如何構建;我只知道它如何離開,卻不知道它如何到來。
40、大地所負載的精神流向,比它所負載的其他一切都更難判斷和預見。
但我們已經看到,大地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決定力量,那么,就讓我們先來閱讀大地。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求20句余秋雨《千年一嘆》名句質量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