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自然觀是自然辯證法的重要理論基礎。
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是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形成的思想淵源,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是自然觀的高級形態,是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核心。
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發展的基礎是20世紀以來的科學技術成就和社會進步,其主要體現在系統自然觀、人工自然觀和生態自然觀等方面,它們是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發展的當代形態,是中國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重要內容,是科學發展觀和生態文明觀的理論基礎。
中國在自然辯證法的傳播和發展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自然辯證法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是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相伴隨的。
改革開放以來,自然辯證法結合中國現代化建設,開始了建制化過程,突出了中國自然辯證法的研究傳統和價值取向,強化了自然辯證法的意識形態特征和理論教育功能,形成了系統的自然辯證法理論體系。
馬克思主義自然辯證法與我國社會生活、社會實踐相結合,成為我國馬克思主義思想運動和推進科學技術現代化、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一部分。
馬列主義著作蘊涵的真理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辯證統一,要求人們必須高度重視馬列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全面掌握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指導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要求人們不能拘泥于馬列主義的條條框框,不能搞教條主義、經驗主義,而是始終要堅持和發揚實踐主義精神,在實踐中運用、發展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現當代中國歷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偉大的理論及實踐價值。
產生于西方的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砸碎舊世界、創造新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并獲得偉大的成功,其根本原因乃是由于中國**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了。
我們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探討它的歷史地位,全面分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一方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理論方面的地位,即在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中的地位,也就是它與“老祖宗”的關系問題。
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在實踐中的地位,也就是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以及在凝聚民族精神中的地位,也就是它與中國革命和建設以及中華民族精神的關系。
就第一個方面而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即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就第二個方面而言,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行動指南,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這一命題包括三層含義: 一是說明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性質,即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直接繼承和堅持; 二是歷史定位即“新階段”,說明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所作的貢獻,即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和創新,它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三是地域定位即“在中國”,這是關于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所固有的地域特點,說明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而不是在其他國度,其立足點是近現代中國的具體國情,所回答的是關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重大問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每一理論新形態都有自己的時代支撐點。
“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時代的需要決定著理論的內容,也構成了理論系所體現的時代性。
新的時代呼喚新的理論,新的理論的產生也必將有力地指導新的實踐。
從世界范圍看,雖然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但冷戰結束后,國際局的確發生了深刻變化。
從國內看,我國仍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從發展過程的具體階段來說,我們已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目標,從新世紀開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
這個新階段有著與以往階段不同的特殊性。
國際國內的這些重大變化,以及黨自身的發展和變化,使黨在新形勢下面臨著一系列新問題新挑戰新考驗,也更需要新的理論來指導,實現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
****在慶祝中國**成立9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提高全黨思想政治水平。”中國**九十年的歷史可以說是一部將馬列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行動指南。
馬克思主義認為,理論與實踐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理論是在實踐中產生和形成的,反過來,理論對實踐又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實踐需要理論的指導,沒有科學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同時,中國革命和建設是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進行的,是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
自從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誕生之日起,中國革命和建設就一直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指導,從而使中國革命和建設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不僅取得了中國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而且也取得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
**思想是中國建國的科學理論和行動指南。
它在科學分析中國國情和階級力量對比的基礎上,正確解決了中國革命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從而指明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建立了新中國。
**思想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是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得以確立的思想政治基礎。
社會主義中國的一系列根本的或基本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以及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等,都是在**思想的理論指導下建立的。
**理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理論的指導下,中國**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進行撥亂反正和全面改革,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成功地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指針,它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是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正在指引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新世紀新階段的發展目標和宏偉藍圖而奮斗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現當代中華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民族精神是衡量國家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尺度。
綜合國力,主要是經濟實力、技術實力,這種物質力量是基礎,但也離不開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強大的精神力量不僅可以促進物質技術力量的發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質技術力量發揮出更好更大的作用。
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必須是能夠為中華民族在當代世界上如何自立、自強和發展指明方向的科學的理論。
歷史已經證明并且將繼續證明,能夠擔當這歷史重任的,只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即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形成、發展和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也是激勵和形成中華民族精神的過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既是馬克思主義的,又是中國化的,是時代精神和民族 精神的統一,是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的統一。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反映了我國最廣大人民的共同意愿,體現了世界和中國發展的時代精神,顯示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強大力量。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培育了幾代中國人民,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團結一致、振興中華的強大精神動力和重要精神支柱。
我們堅信, 在新世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 在與世界共同發展的過程中, 馬克思主義必將發揮出更加巨大的作用, 指引我們不斷前進, 最終實現國家繁榮富強、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 參考文獻:
[1][英]柯林伍德: 《自然的觀念》[M]. 吳國盛譯,北
京: 華夏出版社, 1999 年第2 版,第47 ~ 48 頁 [2][英]柯林伍德: 《自然的觀念》追問
您是說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當代形態就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嗎?我覺得這樣貌似就有些泛泛而談的意味了,不過還是謝謝您!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形成和發展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