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人性,愛情,倫理,母愛,男性的自私,感情的背叛與轉移,戰后的日本傳統文化不管是茶道還是花道在受到外國沖擊下的遺落帶給作者的感傷與戰敗后作者因感受到的“自已時間仿佛被毀滅的而青春不在的頹喪”才是小說哀傷情愫的更深沉所在。
小說處處流露出感傷的情調:親人的死去,情感的哀傷,人生的短暫。
每個人物都值得同情,每個人物的行為也都值得思考。
人物形象
近子:栗本近子是三谷的茶道學生,也是三谷的情人之一。
她自卑里蘊藏剛強,剛強里又只有齷齪的伎倆,她終生未婚,只為不讓胸前的黑痣“深刻地纏住孩子的一生”。
由此可見,她也有著對美的理想追求。
所以,對世俗的應對能力,對荒蕪的忍耐,她強于太田和三谷家族。
可是,她對美好的感悟,對哀傷的體察,卻遜于養尊處優的有產人家。
這樣的人是不會像太田夫人那樣,一死了之的。
她有她向來的生活方式,在庸常里沉睡,在倫常里衰老。
雪子:雪子在小說中是以最為潔凈而美好的形象出現的,在栗本千花子居中撮合下,雪子頗有意愿與菊治結婚。
可以說,雪子是美的化身,就如同一只在“晨空或暮色之中飛舞著”的千只鶴,令人憧憬。
然而“憧憬是不可達到的,達到憧憬就意味著走到了希望的盡頭。
文子:文子的身上更多的映射出她母親的身影,她被菊治更多的看做是太田夫人的替代品,她渴望擁有新的生活,但最終因為情感糾葛選擇死亡。
藝術特色:美學與象征手法。
每個人物都籠罩在悲劇中,雪子恭順,而近子卻居心不良。
一個是極致的“美”,一個是胸有黑痣,動機不純的“丑”,在這里美與丑又一次交鋒,似乎也暗示了雪子的命運發展。
最終美泯然眾人矣。
而丑依舊延續,可丑又真的是丑嗎?她放棄了結婚生子的機會,只是為了孩子不看到胸前的丑。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川端康成《千只鶴》的主題人物形象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