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步當車:慢慢步行,就當是坐車。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驚慌。
閉門造車 關上門造車。
比喻只憑主觀辦事,不管客觀實際
敝帚自珍:比喻東西雖不好,可是自己珍視。
篳路藍縷:形容創業艱苦。
弊絕風清 形容社會風氣十分良好,沒有貪污舞弊等壞事情。
別具只眼 另有一種獨到的見解。
別無長物 沒有多余的東西。
形容窮困或儉樸。
波譎云詭:形容事態變幻莫測。
博聞強記:見聞廣博,記憶力強。
不恥下問 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不經之談:荒誕的,沒有根據的話,經,正常。
不絕如縷 像細線一樣連著,差點兒就要斷了。
多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
不刊之論:比喻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
不可理喻:不能夠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或態度蠻橫,不講道理。
不稂不莠:稂、莠,混在禾苗中的野草,比喻不成材或沒出息。
不落窠臼 比喻文章或藝術等有獨創風格,不落俗套
不毛之地:不長莊稼的地方,泛指貧瘠荒涼的土地或地帶。
不名一文:一個錢也沒有,名。
占有
不容置喙:指不容許別人插嘴說話。
不勝其厭:不能忍受煩瑣之事。
不速之客:沒有邀請而自己來的客人。
速,邀請。
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悶也不過火。
常被人用來表示商品銷售不夠火爆,且寫作“不溫不火”,真是不倫不類。
鼎力相助:只用于對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則太不謙虛
不厭其煩:不因煩瑣而厭煩。
不一而足 不止一種或一次而是很多
不虞之災:意料不到的災禍。
不足為訓:不能當做典范或法則。
慘淡經營:形容苦費心力地經營。
(中性)
滄海桑田: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
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滄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顆谷粒,比喻非常渺小。
側目而視:不滿而又懼怕地看著。
常誤解為“目光輕蔑地看
差強人意: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
如:那兒幅畫都不怎么使人滿意,只有這一還~。
誠惶誠恐:惶恐不安。
城下之盟:泛指被迫簽訂的條約。
懲前毖后:吸取過去失敗的教訓,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錯誤,毖,謹慎,小心。
春風化雨:適宜于草木生長的風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春秋筆法 指文章用筆曲折而意含褒貶的寫作手法
厝火積薪: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潛伏著很大的危險,也說積薪厝火。
大方之家:大方,專家。
學者或內行人。
大相徑庭:彼此相差很遠,或矛盾很大。
殫精竭慮:用盡精力費盡心思。
彈冠相慶:指一人當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貶)
當仁不讓:泛指遇到應該做的事,積極主動去做,不退讓。
道路以目:表示怨恨。
道貌岸然:形容神態莊嚴。
(現多含譏諷意)
得隴望蜀:比喻貪得無厭。
得魚忘筌 荃是用來捕魚的,得到了魚,就忘掉荃。
比喻達到目的以后就忘了原來的憑借
登堂入室:比喻學問或技能由淺入深 ,循序漸進,達以更高的水平。
也說“升堂入室”
釜底游魚 比喻處在極端危險境地的人
地老天荒:指經過的時間很久,也說天荒地老。
頂禮膜拜:比喻對人特別崇敬,現多用于貶義。
頂禮,兩手伏在地上,用頭頂著所尊敬的人的腳,是佛教徒最高和敬禮。
鼎力相助:敬詞,大力相助(表請托或感謝時用)
鼎足之勢:比喻三方并峙。
東山再起:比喻失勢之后,重新恢復地位。
洞若觀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對簿公堂:在公堂受審。
耳濡目染:形容見得多聽得多之后,無形之中受到影響。
耳熟能詳:聽得次數多了,熟悉得能詳盡地說出來。
耳提面命 表示長輩的諄諄教導.不用于同輩之間和貶義.
罰不當罪:處罰和所犯的罪行不相當,多指處罰過重。
翻云覆雨:比喻反復無常或玩弄手段。
繁文縟節:比喻其他煩瑣多余的事項,也說繁文縟禮。
比喻疑神疑鬼,妄自驚慌。
方枘圓鑿 形容格格不入
方興未艾:事物正在發展,一時不會終止。
沸反盈天:形容喧嘩吵鬧,亂成一團。
焚膏繼晷:形容夜以繼日地用功讀書或努工作。
粉墨登場:化裝上臺演戲。
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臺。
(含譏諷意)
風馳電掣:形容像刮風和閃電那樣迅速。
奉為圭臬 把某些言論或事物當作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