掂日月的含量。
品日月的味道。
為何稱為日月山?琢磨著,伴著旅途和行程。
日為何光芒四射,月為何亮光如鏡?
路漫漫地茫茫。
塵世的砂石。
自有其重量。
天遙遙宇渺渺。
空中的云團,自有其光芒。
月追隨日,日映照月。
離不開日月,就如花朵離不開綠葉。
日月意味光芒,意味希望和夢想。
患難兄妹,相互守望。
每一天均打個照面,每一天均可昭見。
暴曬億萬年,山頂砂土赤紅。
日月山,青海東部外流河與內陸河的分水嶺,農業區和牧業區的自然分界線。
夏秋時節,山坡之上,綠草如茵,野花燦爛,帳篷點點,景色壯美。
這里,山巒起伏,峰嶺高聳,氣候寒冷,雨水充沛,水草豐美。
山麓兩邊景色迥然不同:山麓西邊是廣袤蒼茫,牧草豐茂,牛羊成群的大草原;山麓東邊是村落點點,梯田阡陌,麥浪滾滾的農區。
古道尚存,文成公主經日月山赴吐蕃和親形成的唐蕃古道,讓人浮想聯翩。
傳說動人,為了漢藏人民世代和好,唐太宗將自己的宗室女兒文成公主許配給了藏王松贊干布。
文成公主一行由江夏王李道宗、藏相祿東贊陪同,從京都長安迤邐西行,來到日月山。
當公主登上山頂,舉目環顧時,但見山麓兩邊竟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一邊是雨打芳草萋萋,一邊是雪壓枯草慘慘;一邊是煙雨飄搖枝新,一邊是玉鱗紛飛草葉枯,甚至連這里的日月,也沒有家鄉那樣明亮、溫暖,不禁心潮起伏,愁思萬縷,潸然淚下。
唐太宗聽說公主懷鄉思親,不肯西進,為了替女兒解愁,特意鑄造了一面日月如意寶鏡送上此山,說是如果公主想家,打開寶鏡,可以從中看到家鄉父母、故里山河。
護送的吐蕃大相怕公主見到親人,思故不進,便暗中將日月寶鏡換成了石刻日月鏡。
公主拿起鏡子來看,怎么也看不到長安城里的父母,以為是父皇薄情而在有意欺騙她。
于是,一氣之下,將石刻日月鏡拋在一邊,毅然西進。
寶鏡變成了碧波蕩漾的青海湖,而公主的淚水則匯成了滔滔的倒淌河。
后人為紀念文成公主,就把赤嶺改名日月山。
日月山頂的廟宇已成廢墟,為力緬懷和紀念,人們在日月山口修建了兩座造型美觀、風格獨特的日亭和月亭。
山何為山,河何為河?
歲月見證,情誼永恒。
日可證明月亮,月可證明日長。
山再高高不過天空,水再長長不過江河。
日月山,只可證明,他們擁有流水般的情意,川流不息,生生不滅。
攬不走星月,帶不走晨輝。
我是日月山的過客,我因走過日月山而變得坦蕩和柔情。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日月山一日游散文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