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次,我愛上了作文
作文課,聽到這三個字我就頭疼……
雖然說我平時作文成績還不錯,但是我寫作文的時間卻是別人的幾倍.有人說寫的時間長也許作文里的真情實感會越多.但我卻不是,我的作文里有散文般優美的詞句,但卻沒有真摯的情感.好的作文似乎是靠平時的積累所拼湊而成.我認為這樣的作文無血無肉,無情感.而前一次的作文課卻讓我改變了想法.
那是一個雨天.悶熱的夏天開始細雨霏霏,下午正好有一節作文課.
伴著“叮鈴鈴……”的鈴聲,同學們都陸續坐到了座位上.大家也因為這綿綿細雨安扶了煩燥的心情,教室里鴉雀無聲十分沉寂.朱老師滿面春風地走進教室,沒有像往常一樣,捧起語文書,而是莞爾一笑,說:“前幾天天氣悶熱,而今天卻十分涼爽,老師就給你們一個機會到外面去爽快爽快吧!不過,我們可不能離開這節課的主題—寫作文.所以你們一定要用心感受.可以用眼看、用手摸,甚至用嘴嘗,好了,大家出發吧!”驀地,教師里的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高興地回應老師:“ok!”
我在扶廊,觀察著天空……
起初,天空烏云密布,讓我們不禁感受到了白天中黑夜帶來的恐懼.過了一會兒,天空漸漸從黑夜中出來了!卻又開始了傷心地抽泣,“滴答,滴答……”,大雨(前面還說是“細雨”而且細雨才拂面,我不知道你是大雨還是細雨,所以依我的建議自己改下)猶如輕風拂面而來,感覺十分涼爽.果然,秋天來了.漸漸地,天空露出了微笑,雨勢由大變小.于是,整個城市便因它而精彩;把把五顏六色的雨傘為它撐起,使城市更加美麗;那路旁的樹、野菜為它抽出新牙,點綴著大地;人們那一個個苦澀的嘴角也因它而向上揚,露出燦爛的微笑.前幾天的天氣干燥,總讓人感到很壓抑,這會爾終于盼到了降雨之際,自然要淋它個痛快!雨繼續下著,幾天沒有被澆灌的樹木花草已是干渴難熬,在這個節骨眼上,誰也顧不上什么互相禮讓的高風亮節,個個爭先恐后地貪婪地吮吸著雨露……
回到教室,大家結束了觀察,朱老師問我們的感受,有的同學說:“感覺自己像美猴王,在水簾洞里;有的說雨滴像珍珠,還有的說雨滴像老天爺的眼淚在哭泣……一個個有趣的想法使班里鬧開了鍋.輪到寫作的時候了,大概是親自體驗,大家個個都有了靈感,“奮筆急書”.這時的窗外仍是細雨綿綿,雨敲打在屋檐所發出的那奏鳴曲般的響聲,激發了我的靈感.我在作文最后寫到:但愿雨后的天更藍,樹更綠,城市更加美麗,人們的心靈也回變得更加純潔. (文章閱讀網http://**)我喜愛這樣的作文課,它讓我懂得好的作文不是寫出來的,而是用心感受出來的,只有真正感悟某件事,才能酣暢淋漓地在紙上盡情揮灑.動與靜的學習方式,也會被我們所青睞,讓我們感受到了撰寫作文的樂趣!
那一次,我愛上了作文!老舍就任小學校長的第二年,爆發了五四運動.他自稱只是“看見了五四運動,而沒在這個運動里面,……對于這個大運動是個旁觀者”(《我怎樣寫〈趙子曰〉》).這確實使他在一段時期里,對于青年學生及其活動,有些隔膜和誤解.但“五四”時期興起的新的時代潮流,包括文學革命在內,仍然沖擊著他的心靈.本來,軍閥政府基層機構的腐敗,混跡其間的衛道者們的虛偽,在這個剛剛來自社會底層的年輕人的眼中,無處不是破綻和丑態,難以與他們安然相處.當“五四”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呼聲,把他從“兢兢業業地辦小學,恭恭順順地侍奉老母,規規矩矩地結婚生子,如是而已”的人生信條中驚醒(《“五四”給了我什么》),他作出了新的抉擇.1922年9月,老舍辭去所有職務,到以開明新派著稱的天津南開學校中學部任國文教員,在那里寫下了第一篇新文學習作《小鈴兒》.在這以前,還堅決退掉母親包辦的婚約.次年回到北京,任顧孟余主持的北京教育會的文書,同時在第一中學兼課,業余時間到燕京大學旁聽英文.一度還信仰過基督教.雖然道路不無曲折,但“五四”推動他進一步掙脫了封建的、世俗的羈絆,去尋求一種比他已經得到的更有意義的生活.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求老舍的散文集有沒有網址或上哪個網站下載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