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group id="r9hwm"></optgroup><nav id="r9hwm"><label id="r9hwm"></label></nav>

    <tt id="r9hwm"><tr id="r9hwm"></tr></tt>
  1. 
    
  2. <optgroup id="r9hwm"><samp id="r9hwm"><dl id="r9hwm"></dl></samp></optgroup>

  3. <optgroup id="r9hwm"><samp id="r9hwm"><dl id="r9hwm"></dl></samp></optgroup>

        1. <listing id="r9hwm"></listing>
          <delect id="r9hwm"></delect>
          <optgroup id="r9hwm"><samp id="r9hwm"><ol id="r9hwm"></ol></samp></optgroup>

          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是那幾位?

          一、竹林七賢是指三國魏時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 阮咸、王戎的合稱。

          二、人物簡介

          1、嵇康

          嵇康(223-262)三國魏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

          字叔夜。

          譙國至(今安徽宿州市西南)人。

          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任過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

          崇尚老莊,講求養生服食之道,著有《養生論》。

          與阮籍齊名,為“竹林七賢”之一。

          《魏氏春秋》:“(嵇康)與陳留阮籍、河內山濤、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瑯邪王戎、沛人 劉伶相與友善,游于竹林,號為七賢。”他的朋友山濤(巨源),后來投靠司馬氏 當了吏部尚書,曾勸他出去做官,他遂寫了一封《與山巨源絕交書》,加以拒絕。

          因“非湯武而薄周孔”,且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集團,遭鐘會誣陷,為司馬昭所殺。

          2、阮籍

          阮籍(公元210年—263年),三國時期魏詩人。

          字嗣宗。

          陳留(今屬河南)尉氏人。

          竹林七賢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

          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

          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采取謹慎避禍的態度。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詠懷》、《大人先生傳》等,其著作收錄在《阮籍集》中。

          3、山濤

          山濤(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

          河內郡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

          三國曹魏及西晉時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賢”之一。

          早孤,家貧。

          好老莊學說,與嵇康、阮籍等交游。

          山濤將離選職,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書與之絕交。

          年四十,始為郡主簿。

          山濤見司馬懿與曹爽爭權,乃隱身不問事務。

          司馬師執政后,欲傾心依附,被舉秀才,除郎中,累遷尚書吏部郎。

          司馬炎代魏稱帝時,任山濤為大鴻臚。

          入為侍中,遷吏部尚書、太子少傅、左仆射等。

          每選用官吏,皆先秉承司馬炎之意旨,且親作評論,時稱“山公啟事”。

          曾多次以老病辭官,皆不準。

          后拜司徒,復固辭,乃歸家。

          未幾,卒,謚曰康。

          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輯本。

          袁宏在《名士傳》中稱山濤等七人為“竹林名士”。

          4、向秀

          向秀,字子期 ,(約227年-272年),魏晉間文學家。

          竹林七賢之一。

          字子期。

          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人。

          生卒年不詳。

          少穎慧。

          與嵇康等友善。

          向秀本隱居不出,景元四年 (263)嵇康被害后,在司馬氏的高壓下,他不得不應征到洛陽。

          后任散騎侍郎,又轉黃門散騎常侍。

          向秀好老莊之學。

          當時《莊子》一書雖頗流傳,但舊注“莫能究其旨統”,向秀作《莊子隱解》,解釋玄理,影響甚大,對玄學的盛行起了推動作用。

          但向秀未注完《秋水》、《至樂》。

          稍后,郭象在《莊子隱解》的基礎上補完《秋水》、《至樂》注釋,又加發揮,成為今日所見的《莊子注》。

          5、劉伶

          劉伶,字伯倫,(約221年-300年),沛國(今安徽宿縣)人。

          竹林七賢之一。

          魏末,曾為建威參軍。

          晉武帝泰始初,召對策問,強調無為而治,遂被黜免。

          他反對司馬氏的黑暗統治和虛偽禮教。

          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

          一次有客來訪,他不穿衣服。

          客責問他,他說:“我以天地為宅舍,以屋室為衣褲,你們為何入我褲中?”他這種放蕩不羈的行為表現出對名教禮法的否定。

          唯著《酒德頌》一篇。

          6、王戎

          王戎(234─305),字濬沖,瑯邪臨沂(今屬山東)人。

          西晉大臣,竹林七賢之一。

          幼穎悟,神采秀徹。

          善清談,與阮籍、嵇康等為竹林之游,戎嘗后至,籍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他是七賢中最庸俗的一位。

          晉武帝時,歷任吏部黃門郎、散騎常侍、河東太守、荊州刺史,進爵安豐縣侯。

          后遷光祿勛、吏部尚書等職。

          惠帝時,官至司徒。

          戎茍媚取寵,熱衷名利,立朝無所匡諫。

          性極貪吝,田園遍及諸州,聚斂無已,每自執牙籌,晝夜算計,恒若不足。

          戎家有好李,常賣之,但恐別人得種,故常鉆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譏諷。

          7、阮咸

          阮咸,西晉時期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尉氏縣)人,字仲容。

          與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并稱“竹林七賢”。

          阮咸是阮籍之侄,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之孫。

          與阮籍并稱為“大小阮”。

          歷官散騎侍郎,補始平太守,生平放浪不羈;阮咸也是著名的音樂家,精通音律,有一種古代琵琶即以“阮咸”為名。

          作有《三峽流泉》一曲。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是那幾位?

          散文

          竹林七賢為什么會成為魏晉最有名的文藝組合

          閱讀(350)

          "竹林七賢"指的是晉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們放曠不羈,常于竹林下,酣歌縱酒.其中最為著名的酒徒是劉伶.劉伶自謂:“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講述劉伶經常隨身帶著一個酒壺,乘著鹿車,一邊

          散文

          魏晉竹林七賢的作品有什么

          閱讀(369)

          "竹林七賢"指的是魏晉間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此七人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他們放曠不羈,常于竹林下,酣歌縱酒。《魏氏春秋》說:“此七人相與友善,游于竹林,號為七賢”(《三國志.魏志.嵇康傳》裴松之注引)。漢

          散文

          魏晉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賢”是什么典故

          閱讀(502)

          相信對于歷史比較了解的人都知道,在魏晉時期,有著名的竹林七賢,當然,他們主要說的是,對于當時有相同文學抱負以及愛國理念的人的一種集合,也被稱之為當時的男子天團,那么,具體是有什么樣的典故呢?接下來就來具體說一說。其實,對于著名的竹林七賢來

          散文

          談談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去向嵇康為什么被殺

          閱讀(346)

          竹林七賢,詩魏末的七位有名文士,成名年代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嵇康嵇康(224—263),三國時譙國銍縣(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雖家世儒學,但學不師授,唯好老、莊之說。與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

          散文

          如果想詳細了解魏晉歷史及竹林七賢應看什么書

          閱讀(378)

          這先要看你想了解到什么程度。如果只是想了解其生平,而且古文功底還可以的話,建議看《晉書》和《世說新語》;如果古文稍差,建議看有現代文翻譯的;實在不行,就買幾本《竹林七賢》之類的書。如果是想具體了解其為人和思想,就建議看下他們的作品和

          散文

          魏晉文人道家儒家竹林七賢的生死觀急急急~

          閱讀(404)

          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修武一帶)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竹林七賢的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但由于當時的血腥統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

          散文

          有一篇散文叫希望不會老

          閱讀(319)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恒,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里安詳,一半的風力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如果有來生,要做一只飛鳥,飛越永恒,沒有迷途的苦惱。東方有火紅的希望,南方有溫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殘陽,向北喚醒芬芳。__三毛·《說給

          散文

          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是那些人并介紹一下

          閱讀(350)

          竹林七賢是指三國魏時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的合稱。他們常集于山陽(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稱竹林七賢。他們大都崇尚老莊之學,不拘禮法,生性放達。在政治上,阮籍、劉伶、嵇康對司馬氏集團均持不合作

          散文

          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分別是那七個人

          閱讀(588)

          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1、嵇康嵇(jī)康(224年-263年,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譙國铚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嵇康幼年聰穎,博覽群書,廣習諸藝,又喜愛老莊學說。身長七尺八寸,容止出眾

          散文

          以一見如故為內容的詩歌,散文

          閱讀(341)

          走過一段青苔琉璃,喚醒一座夢念孤城,你的名字依然是我深深地傷痛,與你相遇本以為是曼妙兒女情長,不料確是跌入紅塵萬丈,相思入髓,相牽如夢,柔情百轉遷回,落滿一紙寂寥飛鴻。雪渡梅,梅漸落,一襲白衣穿塵過,不碰塵埃,卻與你相遇,一瞬煙花,一場春夢,一段有

          散文

          以責任為話題的作文600字

          閱讀(311)

          人生因盡責而快樂在社會中生活,我們會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往往每一種角色都伴隨著一份責任而存.正因為有了責任,我們才有了動力;也正因為這種動力驅使我們不斷前進,我們才能享受到盡責的快樂。對自己盡責,享受成功的喜悅,“最大的敵人其實

          散文

          思想觀念和責任意識的散文

          閱讀(315)

          責任意識心得體會做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首先要具備的是什么?可能有人會說:是良好的文化素質啊,是扎實的基本功。不錯,基本功和素質是很重要。但我覺得,最最關鍵的,是責任心,強烈的責任感。沒有強烈的責任感和責任心,一切都無從談起。10000前面的1

          散文

          關于責任感的作文800字

          閱讀(324)

          讓責任像花兒一樣綻放責任是我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課.在社會中,我們每個人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每個人也都在承擔著相應的責任.責任像是一朵花,世界上每處都有花,世界上每處都有責任.有位哲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一個人肩負責任,

          散文

          竹林七賢為什么會成為魏晉最有名的文藝組合

          閱讀(350)

          "竹林七賢"指的是晉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們放曠不羈,常于竹林下,酣歌縱酒.其中最為著名的酒徒是劉伶.劉伶自謂:“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講述劉伶經常隨身帶著一個酒壺,乘著鹿車,一邊

          散文

          魏晉竹林七賢的作品有什么

          閱讀(369)

          "竹林七賢"指的是魏晉間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此七人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他們放曠不羈,常于竹林下,酣歌縱酒。《魏氏春秋》說:“此七人相與友善,游于竹林,號為七賢”(《三國志.魏志.嵇康傳》裴松之注引)。漢

          散文

          魏晉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賢”是什么典故

          閱讀(502)

          相信對于歷史比較了解的人都知道,在魏晉時期,有著名的竹林七賢,當然,他們主要說的是,對于當時有相同文學抱負以及愛國理念的人的一種集合,也被稱之為當時的男子天團,那么,具體是有什么樣的典故呢?接下來就來具體說一說。其實,對于著名的竹林七賢來

          散文

          談談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去向嵇康為什么被殺

          閱讀(346)

          竹林七賢,詩魏末的七位有名文士,成名年代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嵇康嵇康(224—263),三國時譙國銍縣(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雖家世儒學,但學不師授,唯好老、莊之說。與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

          散文

          如果想詳細了解魏晉歷史及竹林七賢應看什么書

          閱讀(378)

          這先要看你想了解到什么程度。如果只是想了解其生平,而且古文功底還可以的話,建議看《晉書》和《世說新語》;如果古文稍差,建議看有現代文翻譯的;實在不行,就買幾本《竹林七賢》之類的書。如果是想具體了解其為人和思想,就建議看下他們的作品和

          散文

          魏晉文人道家儒家竹林七賢的生死觀急急急~

          閱讀(404)

          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修武一帶)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竹林七賢的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但由于當時的血腥統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

          散文

          孫犁的創作可分幾個時期?各個時期作品和特點?

          閱讀(452)

          孫犁的創作可分前后兩個時期。分別論述如下:1、前期是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代表作品是小說《白洋淀紀事》、《風云初記》和《鐵木前傳》等,具有明麗、歡樂的特點,被稱作“老孫犁”。2、后期是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代表作品是散文《晚華

          散文

          古代有幾位像伯牙與子期志同道合一樣的朋友

          閱讀(598)

          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志同道合的知音,略舉一二:1、陸抗和羊祜:陸抗和羊祜分別吳、晉兩國的將領,羊祜在襄陽為官,陸抗鎮守荊州,兩個人你想統一我,我想滅掉你,但卻絲毫不妨礙二者是知音。陸抗病了,羊祜趕忙送藥來,陸抗手下東吳將領齊勸陸抗不要吃。陸

          <optgroup id="r9hwm"></optgroup><nav id="r9hwm"><label id="r9hwm"></label></nav>

            <tt id="r9hwm"><tr id="r9hwm"></tr></tt>
          1. 
            
          2. <optgroup id="r9hwm"><samp id="r9hwm"><dl id="r9hwm"></dl></samp></optgroup>

          3. <optgroup id="r9hwm"><samp id="r9hwm"><dl id="r9hwm"></dl></samp></optgroup>

                1. <listing id="r9hwm"></listing>
                  <delect id="r9hwm"></delect>
                  <optgroup id="r9hwm"><samp id="r9hwm"><ol id="r9hwm"></ol></samp></optgroup>
                  亚洲丰满少妇xxxxx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