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上的區別:
1,借助的對象不同。
《閣夜》是由時間而感嘆物的變化,而《旅夜書懷》是由眼前的情景而抒情。
2,表達情感不同。
《閣夜》是想到國家的戰亂,同時由歷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圖在內心超越這些人生的感慨,因作此詩。
詩中雖有悲涼哀傷之情,卻亦有壯情和超然之意。
《旅夜書懷》則是寫旅途風情,更感傷老年多病、漂泊無依的心境。
章法上的區別:
《閣夜》是層層鋪開,步步推進,首聯點明冬夜寒愴。
頷聯寫夜中所聞所見。
頸聯寫拂曉所聞。
末聯寫極目武侯、白帝兩廟而引出的感慨。
《旅夜書懷》則是由近及遠,借景生情。
詩的前半描寫“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寫近景,第三、四句寫遠景,詩的后半則是“書懷”。
《閣夜》為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全詩原文如下: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白話文釋義:年中白日的光陰逐漸縮短,寒夜霜雪籠罩著荒遠天涯。
破曉時軍營中鼓角的悲壯,星河的影子在三峽上蕩漾。
荒野中的人家為戰爭痛哭,遠處傳來漁夫悲凄的歌聲。
英雄的業績最終成了黃土,我何必介意書信音訊即少。
《旅夜書懷》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全詩原文如下: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白話文釋義: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那立著高高桅桿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著。
星星垂在天邊,平野顯得寬闊;月光隨波涌動,大江滾滾東流。
我難道是因為文章而著名嗎?年老病多也應該休官了。
自己到處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間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鷗。
擴展資料
《旅夜書懷》創作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辭去節度參謀職務,返居成都草堂。
(765)四月,嚴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攜家由成都乘舟東下,經嘉州(今四川樂山)、榆州(今重慶市)至忠州(今四川忠縣)。
此詩為途中所作。
第一、二句寫近景,寓情于景,通過寫景展示他的境況和情懷:像江岸細草一樣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寫遠景,雄渾闊大,詩人寫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正是為了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告的凄愴心情。
詩的后半是“書懷”,詩人素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長期被壓抑而不能施展,因此聲名竟因文章而著,這實在不是他的心愿。
杜甫此時確實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卻主要不是因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擠。
這里表現出詩人心中的不平,同時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飄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閣夜》創作背景:這首詩是公元766年(大歷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閣時所作。
當時西川軍閥混戰,連年不息;吐蕃也不斷侵襲蜀地。
而杜甫的好友李白、嚴武、高適等都先后死去。
感時憶舊,他寫了這首詩,表現出異常沉重的心情。
開首二句點明時間。
歲暮,指冬季;陰陽,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
一“催”字,形象地說明夜長晝短,使人覺得光陰荏苒,歲月逼人。
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淪落天涯之意。
在霜雪剛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晝,詩人對著凄涼寒愴的夜景,不由感慨萬千。
頷聯承接上聯次句“寒宵”而來,描寫出了夜中所聞所見,詩人用“鼓角”、“五更”、“聲悲壯”表明了兵戈未息、戰爭頻繁不斷。
下句“三峽星河影動搖”是說雨后玉宇無塵,天上銀河顯得格外澄澈,群星參差,映照峽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搖曳不定。
詩人通過對時局的深切關懷和三峽深夜美景的贊嘆,蘊含著悲壯深沉的情懷。
頸聯上句是說,聽到征戰的消息,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慟哭,哭聲傳遍四野。
詩人所描繪景象是多么凄慘。
下句是說,漁夫樵子不時在夜深傳來“ 夷歌”之聲。
詩人在這一聯,用聲音來抒發情感,“野哭”、“ 夷歌”這兩種聲音都使他倍感悲傷,正好表現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尾聯寫道:“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臥龍”指諸葛亮。
“躍馬”指公孫述。
這里,詩人化用左思《蜀都賦》“公孫躍馬而稱帝”句,意指公孫述在西漢末乘亂據蜀稱帝,詩人運用典故,在比較中含蓄而深沉表達了自己憂國憂民的情懷。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詩《旅夜書懷》與《閣夜》在意境和章法上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