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準建立教育扶貧臺賬。
將“三區三州”教育扶貧工作納入臺賬管理。
將建檔立卡貧困教育人口底數臺賬。
每年春季、秋季學期進行建檔立卡貧困教育人口信息比對,精準定位每個建檔立卡貧困學生,為精準實施教育扶貧政策、精準投放教育扶貧資金提供依據。
建立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教育和資助狀況年度報告制度,有關結果作為監測各地教育扶貧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據。
2、是穩步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以保障義務教育為核心,發展學前教育夯實基礎,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拓寬通道,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保障質量,完善資助政策體系避免因貧失學輟學。
3、是實施推普脫貧攻堅行動。
多種形式加強少數民族青壯年農牧民普通話培訓,同步推進職業技能培訓與普通話推廣,解決因語言不通而無法就業創業的問題。
4、是多渠道加大教育扶貧投入。
發揮政府投入的主體和主導作用,中央相關教育轉移支付存量資金優先保障、增量資金更多用于“三區三州”教育發展和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受教育的需要。
發揮金融資金的引導和協同作用,精準對接教育扶貧多元化融資需求。
集聚教育對口支援力量,建立教育扶貧工作聯盟,統籌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支援、中央單位定點扶貧、攜手奔小康等方面幫扶力量,形成對口幫扶“三區三州”教育脫貧攻堅的合力。
拓展資料:
教育扶貧就是通過在農村普及教育,使農民有機會得到他們所要的教育,通過提高思想道德意識和掌握先進的科技文化知識來實現征服自然界、改造并保護自然界的目的,同時以較高的質量生存。
2016年1月22日,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54所高校代表聚集北京,共同商議教育助力扶貧攻堅。
54所高校宣讀《高校參與脫貧攻堅倡議書》,倡議動員更多高校和社會力量深度介入教育扶貧工作,努力打造教育扶貧培訓平臺、互動平臺、交流平臺、公益平臺。
倡議各高校開展貧困地區教師培訓,提高當地教學水平;開展貧困地區民眾技能培訓,提升當地民眾脫貧致富的技能和本領;開展貧困地區農村基層干部培訓,助力提高基層干部能力;開展貧困地區鄉村醫生培訓,助力提高醫療衛生水平。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貧困地區的教育扶貧工作主要包含哪幾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