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和古箏最大的區別是外觀上的區別,具體區別如下:
一、用途上的區別:
古箏:箏常用于獨奏、重奏、器樂合奏和歌舞、戲曲、曲藝的伴奏,因音域寬廣,音色優美動聽,被稱為“眾樂之王”,亦稱為“東方鋼琴”。
古琴:根據文獻記載,先秦時期,古琴除用于郊廟祭祀、朝會、典禮等雅樂外,普通民眾也會彈奏,使用較廣。
二、外觀根弦上的區別:
古箏:箏的形制為長方形木質音箱,弦架“箏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動。
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列,最早以25弦箏為最多(分瑟為箏)。
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最常用的規格為二十一弦。
古琴: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內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宮、商、角、徵、羽。
后來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為文弦;武王伐紂,加弦一根,是為武弦。
合稱文武七弦琴。
三、發展起源上的區別:
古箏起源時間:戰國時期。
早在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戰國時代,古箏就在當時的秦國(現陜西)一帶廣泛流傳,當時又名秦箏。
算起來,它已經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了。
古琴起源時間:西周至春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古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古箏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古琴和古箏的區別最大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