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有明確、具體的朗讀目標。
亂讀、濫讀不是朗讀。
一部分教師僅僅把朗讀看成是語文教學中的一種簡單過渡。
教師缺少給學生朗讀的具體任務和目標。
在學生朗讀課文時,也沒有用心聽,忙著板書或自己思考著下一個教學步驟,而對于學生的朗讀情況關注度不夠,因此更無法指出學生剛才的朗讀時出現的問題,最終只是無所收獲的朗讀。
所以在朗讀前教師應給學生布置具體的任務和目標。
如在初讀時,老師要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準句讀,讀通讀順課文。
從而讓學生慢慢地進入語境,品味文章的語言美和情感美。
進而在初步理解基礎上進行表達性朗讀,在此其中讓學生去試讀、練讀,從而讀出味道,讀出感覺,讀出情趣。
如《紫藤蘿瀑布》一文,在朗讀教學中,讓學生讀出“一片輝煌的淡紫色的明凈色調,像瀑布從空中垂下”的磅礴氣勢,“紫色條幅上的點點銀光”的生命的歡樂,教學生讀出“瀑布”的高下,“瀑布”的曲線,“瀑布”的動感,“瀑布”的光彩歡快,生動與熱烈,通過朗讀,讓學生全面感受本文的語言美,同時更深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所以通過朗讀教學既能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又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因此朗讀教學為語文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朗讀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速度大大加快,對文章理解的深度也大大加深,從而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2 要用靈活、多樣的朗讀方式。
朗讀的方式多種多樣,但不同形式的朗讀有著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為能準確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調動學生的朗讀感情、促進學生的朗讀水平的提高,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朗讀方式,如齊讀、單讀、一個接一個讀、對讀、分角色讀、賽讀、錄音朗讀、表演朗讀等等。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充分發揮朗讀的作用,全面加強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通過精心地對學生進行朗讀的指導,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從而使師生的朗讀達到聲情并茂的水平,全面展現出作品的聲音美、神韻美,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為語文的教和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朗讀時如需激情引導時,應用范讀指導。
如在教光未然的詩歌《黃河頌》時,教師應自己示范朗讀。
讓激情澎湃的朗讀感染學生。
讓學生產生馬上想朗讀的熱情,從而情不自禁地讀起來,并自然而然地進入詩歌的境界中去。
然而,范讀也只能起“示范啟發”作用,而不是讓學生一味的機械地模仿,因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在課堂中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中的精華部分,而不能漫無目的、從頭至尾、一遍又一遍地去讀。
如在《月光曲》一課中描寫月光內容的段落是精華部分,老師可在播放《月光曲》的過程中示范朗讀,讓學生閉著眼睛,想象大海的景象,使學生較快地融入課文描繪的情景中去,再指導學生朗讀這種部分內容,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同的形式的讀放在不同的環節有不同的作用,如范讀與學生的試讀,互換一下先后次序,它們所擔負的不同任務、教師要體現的目的和意圖也就不同。
因此,教師要對朗讀訓練過程精心設計,科學合理地選擇好每一環節讀的形式,讓它們各盡所能。
以下為幾種重要的朗讀形式。
有表情的朗讀為美讀。
這種朗讀方式要求教師要創設情境,適合意境優美的詩歌和散文。
教師通過播放課文朗讀錄音讓學生進行感悟。
放錄音的過程要求學生對比課文,邊聽邊領會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后讓學生朗讀,對比兩者的朗讀情況,從而讓學生明白該如何讀,進而領悟文章的內涵。
使學生品味到朗讀的樂趣。
分角色朗讀適合戲劇作品和小說中的對話描寫。
它有利于提高學生對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如在教《皇帝的新裝》這篇童話時,請七位朗讀水平好的學生來分別朗讀童話中的七位人物的語言,學生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使全班同學進入到童話的情境,尤其是讀到皇帝的新裝被小孩子揭露出真相后,部分學生皺了皺眉頭,顯示出對皇帝的虛偽、愚蠢、自欺欺人的丑惡行徑的厭惡。
分角色朗讀也應注意形式的多樣化,可讓個別男女生分角色讀,可讓幾個小組的學生分角色讀。
配樂朗讀。
歌曲既有優美的旋律,又有美妙的意境。
配樂朗讀,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盡快進入角色,調動課堂氣氛,感染學生,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在進行配樂朗讀時,要注意樂曲與課文內容的相輔相成。
背誦就是誦讀。
古詩文教學適合這種朗讀模式。
等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了一定深入的理解后,教師應要求學生背誦古詩文。
這樣既能加強對課文的認識,也能增強語言感知能力,從而積累佳詞妙句,品味藝術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升審美能力,養成高雅氣質。
總之,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到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全面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全身心地去指導學生朗讀,有效地進行朗讀教學,從而讓教師和學生的朗讀達到聲請并茂、和諧婉轉的水平,全面表現出作品的音韻美、語言美,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進而為語文的課堂教與學及運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如何發揮朗讀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