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作者:錢鐘書夫人楊絳
《我們仨》是楊絳女士在92歲時所著,該書以簡潔而沉重的語言,回憶了先后離她而去的女兒錢瑗、丈夫錢鐘書,回憶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
作者為我們講述了“我們仨”共同走過的一段悲愴而溫暖的旅程和一個人思念仨的凄美情思。
全書想要向讀者表達的是: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護所。
內容梗概
《我們仨》講述的是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幾十年平淡無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經歷。
全書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中,楊絳以其一貫的慧心、獨特的筆
我們仨
法,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后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
第二部分,以平實感人的文字記錄了自1935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并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女兒與錢先生相繼逝世,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
第三部分,女兒與丈夫先后病重去世,作者在書中以夢幻的形式表現了這段深重的情感經歷。
創作歷程
錢氏夫婦在學界德高望重,《圍城》、《洗澡》兩部暢銷書更令他
們聲名遠播。
然而,人們對其家庭生活卻不甚了解。
1998年,錢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
但罕為人知的是他和楊女士唯一的女兒錢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們而去。
一生的伴侶、唯一的女兒相繼離去,楊女士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體味。
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后,92歲高齡的楊女士用心記述了他們這個特殊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結成回憶錄《我們仨》。
最初設想,這本書一家三口各寫一部分,錢瑗寫父母,楊女士寫父女倆,錢先生寫他眼中的母女倆。
到1996 年10 月,錢瑗已經非常衰弱,預感自己的日子不多了。
她請求媽媽,把《我們仨》的題目讓給她寫,她要把和父母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寫下來。
躺在病床上,錢瑗在護士的幫助下斷續寫了5 篇,最后都不能進食了,還在寫。
楊女士見重病的女兒寫得實在艱難,勸她停一停。
這一停,就再沒有能夠重新拿起筆。
錢瑗最后一篇文章落的日期是1997 年2 月26 日,她去世的前6 天。
作者簡介
楊絳,(1911——),錢鐘書夫人,原名楊季康,著名的
作家、評論家、翻譯家、學者。
祖籍江蘇無錫,生于北京。
1932年畢業于蘇州東吳大學。
1935——1938年留學英法,回國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任教。
1949年后,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
主要作品有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長篇小說《洗澡》,散文《干校六記》,隨筆集《將飲茶》,譯作《堂吉訶德》、《吉爾·布拉斯》、《小癩子》、《斐多》等。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描寫親情的抒情散文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