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3篇僅供參考,不合適請追問。
1.
玩了一天,到了晚上一上床,我就沉沉欲睡……
當時,我正在看電視,忽然聞聲有人喊:“有人嗎?快開門”。
我打開房門,哇!原來是孫悟空。
我暗想:孫大圣大駕光臨,肯定是有喜事。
誰知大圣卻說:“我剛剛陪唐僧西天取經回來,途經此處,想參觀一下。
”我點頭答應了。
大圣掃視一下房間,說:“這個石碑我怎么從來沒見過?”“哈哈!這是空調,夏天按制冷,就會從小縫中出冷氣,可涼快啦!”大圣一邊撓著頭一邊不無感慨地說:“當年要是有這玩意,我們也不會在火焰山遭此大罪了!”這時,大圣又對手機起了疑心,他用手好奇地撫摩著那光滑的手機屏幕說:“你家是干什么的?怎么會有驚堂木呢?”這下我笑得更厲害了!
“這是手機,可以互相通話,傳遞消息辦起事來比你的筋斗云還厲害呢!”
大圣慚愧地低下了頭“看來我真是落伍了,請你做我的師傅吧!”還能做孫悟空的師傅,太好了,我興奮地叫起來……
“徐晴,徐晴,干什么呢?起床了,快點!”原來是媽媽把我從夢中叫醒了。
這個夢可真有趣!它讓我明白了知識的重要,我要把這個有趣的夢講給大家聽,怎么樣?
2.
西風吹老洞庭波,
一夜湘君白發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滿船清夢壓星河。
夢,一個令人神往的字眼。
它似乎像一片云,看得到卻永遠也摸不到。
但還有什么比夢更貼近生活呢?人生便是由一個個斑駁的夢串接成的。
夢的腳步雖只在夜深徘徊,但卻有著心靈的裝飾音,夢的旋律固然急如一瞬,卻伴隨著我們的一生。
癡人說夢,為什么只有癡人才說夢呢?難道人不癡就不夢了嗎?夢果真可使人變癡。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曹雪芹將畢生精力都傾注于《紅樓夢》中,可見夢的魅力是多么大。
夢賦有浪漫主義*彩。
人世間還有什么比它更隨人意呢?夢可以超越時空,可以穿梭宇宙,可以縱橫萬里。
真是“觀古今之須臾,撫四海之一瞬。”
最輝煌的創造起初都只是一種夢想,但夢想終究總是實現了——人類創造了現代社會。
我們傾慕夢似的生活,卻無志于大膽創造,所以,日日活在夢里的人卻失往了夢想,只剩下了空想。
“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
”沒有知偉大的人敢于幻想,由于敢于幻想,所以因襲的禁錮被沖破,由于偉人具有驚人的洞察力和勇敢。
偉大的抱負始于夢,夢就是生活積累的折*。
有折*才能創造,有知識就有氣力。
歌德筆下“沉浮著的幻影”竟能使“心旌感覺著青春般的搖撼”,喚起“一種景仰的至誠又來系人牢牢”。
在夢里找回曾經失落的美好,重睹它們的音容笑貌。
夢將心靈的空缺填補,填補成一種完美與美好的追求。
夢是可以誘導、啟發的。
“日有所思,也有所夢。
”它是我們靈感的產物。
《紅樓夢》中香菱在夢里作詩。
德國生物學家額圖深夜夢見利用兩只田雞做實驗,從而獲得啟發,解決了神經傳導的理論,以神經的化學傳導研究贏得了諾貝爾獎。
經常在夢里,凝聚思想;經常在夢里,超越現實;經常在夢里,放飛理想。
夢的本身就是創造!人生如夢嗎?這太理想化。
人生多夢嗎?這足以刻畫世間征途。
人生應尋夢!這才能給我們以鼓勵。
3.
沒有路的路
夢見了一個無際的草場,沒有路的草場,但卻有感覺自己在不斷地前進。
是在飛么?
看腳底下沒有路,沒有那熟悉形式的路痕,但卻怎么都能感受到那路上那熟悉的油柏味。
是隱形的路么?
"飛”的感覺是吧,才慢慢地發覺,是路吧。
又或許是沒有路的路吧。
夢幻國度
無謂的想法,無謂的發呆,無謂的一切,似乎只是為了純粹的“夢”來服務。
可以感覺自己一直生活在不搭實際的夢幻中,從來沒有脫離過自己夢幻的國度。
一個傻傻的女孩,有自己的想法,可惜全都只是不符合實際的胡亂思想罷了,不過或許,生活在夢幻中,比現實要安逸幸福得多。
月亮在哭
有時會看見月亮在哭,可是天卻沒有下雨……覺得這樣子很是不公平,憑什么老天一哭就會下雨,而其他的生物哭都沒法得到安慰與共鳴?
這不是一個夢我知道,因為夢是美好的是不?夢里沒有邪惡沒有偏私,夢里是純潔的對不,像玉蘭一樣純潔,像曇花一樣值得去珍惜,對不?
我不相信月亮會在夢里哭,不相信夢里哭的月亮沒有人陪伴……
夢醒
夢醒之后,覺得自己去了一次旅行,一次純純的旅行,沒有污穢的國度。
夢醒了,什么都不存在了,存在的只是一切純潔的蠢蠢欲動,只是渴望美好的心。
夢醒之后,沒有什么值得去留戀的,畢竟一切都是那么的虛幻,只有假裝自己從來沒有過渴望單純的想法。
一切都掩蓋在夢中,那迷茫懵懂的薄紗……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以夢為主題寫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