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林清玄自述:我小時候家里也很清苦,兄弟姐妹共有18個,后來有個大事情發生就是來電了! 爸爸就申請了一個燈泡,不管掛多久都是五塊錢,所以18個孩子就圍在電燈下24小時不熄燈的讀書。
讀書很快樂,可以彌補吃不飽帶來的遺憾;讀書也可以改變家族的命運,我從家里有了燈泡就開始讀書,到初中的時候我幾乎讀遍了名著經典作品。
讀書到8歲的時候,我就在想為什么課外書那么好看,我長大后一定要寫課外書給別人看,那個時候我就種下了寫書的念頭,我爸爸問:“12(我在家的排名),你長大干什么?”我說當作家,我住的地方從來沒有人知道作家是干什么的。
我父親曾當場給了我一巴掌。
二、林清玄自述:后來我上學了,班里就17個孩子,我去的時候給我留了一個位置,跟我同桌的是一個體型很威猛的高大的女孩子,她用刀子在桌子上刻了一道三八線,我三個月都不敢在桌子上爬睡。
有一天我實在不小心睡著了,結果醒來后發現我的左胳膊袖子被她割掉了,她還說沒有割掉我的胳膊已經很不錯了。
我氣得不行就帶來一只蜈蚣放在她的抽屜里,沒想到她一掌就拍死了,說拿回家去把蜈蚣燙一燙吃起來味道很不錯的。
后來為了報復,她睡著之后,我用剪刀剪了她的辮子,等她睡醒大哭,我卻在竊笑。
后來我就想,人和人之間為什么要有界限呢?我就要打破人與人之間的界限,那這個事情就是寫作,英國的莎士比亞就是這樣的。
三、林清玄自述:我小時候一直生活在高雄一個偏僻的山村,家中有兄妹近20人,我排行12,少年時代沒有吃過一頓飽飯,吃飯是件很“莊嚴”的事情,因為怕兄弟姐妹們和自己搶飯吃,每次吃飯前都向碗里吐唾沫。
由于家里的孩子實在太多,父親每周都要開家庭會,目的就是“認自己的孩子”。
有一天放學我向父親打招呼,他說,你是誰,怎么這么面熟?我說我是你孩子,他說:你騙誰啊?回到家一看,發現我坐在家里,父親嚇了一大跳。
如果換成現在某些年輕人,是不是已經死了很多回了呢?
那時候家里實在是太窮了,看見有錢人家的孩子喝汽水打嗝覺得那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所以就有機會就一口氣喝了1500CC的汽水就等著打嗝,連著打了幾十個嗝,長長的享受,每一個打嗝的過程,我覺得人生就是這樣美!
不管條件有多么的好或者不好,及時打開幸福的開關很重要。
這是清歡的第一個來源,每年陪你美麗的太太轉圈圈就是美,和最好的朋友喝茶就是美。
四、林清玄自述:我12歲開始學英語,我們的英語老師都是不懂英語的,有一次學校來了兩個外國人,英語老師嚇得全部躲在廁所里。
英語給我們教today 我們注上“土堆”yestoday注上“也是土堆”,Tomorrow注上“土馬路”。
我心里想,今天是土堆昨天也是土堆,明天就是土馬路,算了我還是出門去學習吧!14歲生日那天我就給爸爸媽媽說要離開家,爸爸媽媽很高興六答應了,因為這樣就可以少一個人吃飯。
臨走前,媽媽給了三樣東西:拜祖先的香灰還有閩南的泥土和水。
我就離開了家。
帶上這三樣東西,我覺得人與人之間沒有界限,心里有廣大的世界,人在哪里那里就是家鄉就有親人。
五、林清玄自述:離開家鄉的日子很難過的,我就穿了一身衣服出門了,我自己開始賺錢養活自己,我做過各種事情,做過餐廳的二廚,要升大廚了離開了,因為我想當作家;后來在燙衣店打工,老板想把女兒嫁給他,我趕緊逃跑,因為我不想當燙衣店老板,我想當作家。
我就一邊做事情一邊讀書,當作家就要懂得感恩要常常被感動,就是要懂得經常打開內在的幸福開關。
這是第一點。
有個孩子就想不通蘋果怎么就砸中牛頓了,他就坐在蘋果樹下想,蘋果那么小蘋果樹那么大,西瓜那么大西瓜藤那么小,榴蓮樹有六層樓那么高,后來他就想明白了,幸虧西瓜是長在地里的,砸在牛頓頭上的也不是榴蓮,要不然西瓜和榴蓮從樹上掉下來砸在頭上那該怎么辦!
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有自己的特點,每個人都不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福報,生命都會自己找出路。
六、林清玄自述:我考了三年大學最后一年終于超過分數線0.5分,我爸爸激動地在村里放炮,我們全家都非常的高興,被我上過的那個大學后來因為被我念過了就變成了非常好的學校,所以,快樂的活在當下非常重要。
當下是佛經的語言,是最小的時間單位,一個剎那是60個當下,一個當下是3600秒,今天把今天的落葉打掃干凈就是活在當下,把全部身心放在你喝的這杯茶上,這就是最好的一杯茶。
你所擁有的就是最好的,你所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最美好的當下。
這是第二點,快樂的活在當下。
我教給你們一個簡單的方法,每次把茶拿起來喝的時候,先念一個句子:好好地喝這杯茶吧,因為這輩子不可能再喝到跟這杯一模一樣的茶了。
端起茶杯的時候,你想象那是見愛人時的歡喜之心,放下茶杯的時候,你想象那是離別愛人時的纏綿之心。
那樣的生活就不會有壓力了。
第三個觀點是盡心即是完美。
有個老人在年輕的時候就發誓,要找到一個最完美的女人娶她為妻。
他就開始去旅行,六十年后,在一個隱蔽的城市里,有人看到了這個老人,有些年輕人問他說老先生你在找什么?他說我要找一個最完美的女人結婚。
他們說還沒找到嗎?他說我找了六十年了。
難道這六十年來您都沒有找到最完美的女人嗎?他說我30歲時曾經找到一個世界上最完美的女人。
年輕人問您為什么沒有結婚呢?他說因為那女人說她也在尋找這個世界上最完美的男人!
看來追求最完美的境界是不存在的,只要自己盡力就好了,盡力之后可以無恨、無悔、無憾。
你只要今天比昨天更慈悲、更智慧、更懂得愛和寬容,就是一種成功。
這是第三點。
第四點、提升自己的心往更高的境界。
顏回很快樂,“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回也不改其樂”,顏回追求的是精神層面上的快樂,有錢人的空間就是商場是高樓大廈,窮人的家就是大海是天空是寬闊的大自然,更遼闊更寬廣。
要追求生活的更深刻的層次,平面里找立體,在無趣里找有趣,在粗糙里找細膩,最后在這些體驗與別人分享。
這些都離不開讀書的滋養。
我五十歲時寫了《在云上》,境界一天比一天高,大家可以讀一讀。
我經常誦讀觀世音菩薩心咒,我給大家唱一下吧。
唵(ōng )嘛(ma)呢(nī)叭(bēi)咪(mēi)吽( hōng)。
希望大家也經常誦讀,祈求內心的蓮花開放。
七、林清玄曾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透露,他初中時就每天堅持寫作1000字,高中增加到2000字,從大學開始,不管多忙每天堅持寫3000字。
這一寫作習慣讓他成為臺灣最高產的作家之一。
他曾對新華社記者說:“我一年中有半年在大陸,走過很多地方,碰到很多大陸的作家,每次去都有新的感動,這種感動是,我和這些作家是沒有什么分別的。
作為中華文化傳統下的作家,我們共同的理想就是去創作包容力更強的文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林清玄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林清玄自己的小故事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