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閱讀散文示例
寫景抒情散文是以描繪景物為依托而抒發作者思想情感的文學作品。
它要求抓住景物特征,對景物作真實細致生動的描繪;要把“景”和“情”有機結合起來,以情統率景,或先景后情,或先情后景,或將情融入景中。
寫景抒情散文大多以空間(如游蹤)或時間的轉移為線索來結構全文。
多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常用色、形、聲結合,視、聽、觸、味覺結合,虛實結合等手法繪景。
語言生動,形象優美,多用比喻、擬人、通感、襯托等修辭手法。
【閱讀示例】
古城信步 郭振海
①云南麗江是一座別具一格的古城。
不久前,我踏上了這片魂牽夢縈的土地。
雨后的古城籠罩在幽情逸韻的氛圍中,如同一幅中世紀風景油畫。
②古城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
這座位于云貴高原西部蒼涼群山之中的古城,完好地保存了原來的城市架構。
古城的一些房屋,經風歷雨,千年不衰,古韻猶在,成為建筑活化石。
因此,古城又有“活著的古城”之稱。
在我國所有城鎮中,只有麗江古城與山西平遙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文化遺產。
③ 恍如夢境的古城,吸引了海內外游客陶醉在古色古香的街巷間,如癡如醉地呼吸遠古空氣,聆聽納西古樂,鑒賞東巴文字,領略滇西風情。
④古城是依著獅子山、象山、金虹山而建。
街道連接小巷,小巷銜著萬戶門洞。
門洞內為“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的納西宅院。
宅院既有北京四合院的韻味,又有江南水鄉居民的情調。
這些蘊含納西傳統母房文化的宅院,主要由平房、妹樓、明樓、騎廈樓、古宗樓等組成。
望著這些房子,我感覺到納西民族是一個具有創造力的民族,她奇跡般地將東巴經書、東巴古典舞蹈、東巴音樂以及當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東巴文字等完整地保存下來。
⑤古城還是一座水中之城。
我循著叮叮咚咚的水流聲,走進了古城新華街。
與江南水鄉平靜的水不同的是,古城的水是湍急地流著的。
盡管水流急,但河岸很低,兩岸綠樹婆娑,垂柳依依。
⑥古城的河上,有很多橋。
橋是古城的神來之筆,它使古城充滿靈性。
在草叢中,在垂柳間,那一座座橋就像一條條彩虹,把古城連成一個整體,構成了藍天、白云、綠樹、小橋、流水、人家的美景。
⑦到了阿余燦至大石橋一段的街道,我信步走上大石橋的橋頭,往南眺望,古城北面的玉龍雪山直指蒼穹,發出的炫目銀光,折射得古城迷離而神奇。
當我調整視線往橋下看時,驚呆了:河水留有雪山的倒影。
抬起頭,眼前的景色使我又醉了:河道上,一座座古栗木板橋離河面很低,掩藏在綠柳草叢中。
河水碰撞岸堤濺起水花,灑在橋板上,增添了橋的鮮活情趣。
就在這時,一曲空靈飄逸的納西古樂,從不遠處漫了過來,流遍我全身,沁入我肺腑。
⑧隨著音樂,我踅進一間古樂館,擇個臨窗見河的位置坐下,一邊品著清茶,一邊聆聽著臺上十余位年逾古稀的納西樂師的演奏。
一曲曲古奧的音樂,使我塵念盡除、心靜如水。
⑨從古樂館出來,行到大石橋至百歲坊小巷時,青石板鋪成的路面光滑、陡斜,順著栗木板橋,望向對岸,納西民居從河岸砌起,墻上攀滿藤本植物,疏影橫斜,滿目一派寂境。
在白沙銅街至“刮當閣”勻水處街道,水聲大了起來。
西河水流到這里,變得如脫韁的野馬狂奔向前,濺起了一片片水花。
“刮當閣”勻水處兩岸,種滿粉團花樹和柳樹。
柳條纏花枝,在風中輕輕起舞,微微發出簌簌聲,蝴蝶翩翩翻翻,辨不清是花還是柳……這又是古城一處獨特的景觀。
⑩傍晚時分,我走出古城,來到華燈高照的廣場。
這時,天又下起雨來,雨點打在身上,既像為我洗塵,又像為我洗禮。
對我來說,古城之行,不就是一場文化洗禮嗎?
11雨中飄來的納西古樂,顯得更加悅耳,更加醉人。
(選自《人民日報》2009年4月11日)
(一)讀后小思(限時:4分鐘)
1.本文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點?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
2.“云南麗江是一座別具一格的古城”,聯系全文看,“別具一格”體現在哪些方面?
3.分析第7段的寫景方式。
4.結合全文,談談你對倒數第2段畫線句的理解。
(二)整體把握(限時:14分鐘)
快速閱讀一篇文章,一定要樹立整體閱讀的觀念。
因為一篇優秀的作品必是一個有機整體,只有從整體出發才能正確把握文意,也才能準確深入地領會文章結構和語言妙處。
就寫景文來說,整體把握主要做兩項工作:一是跟隨作者的游蹤(寫景文很多是游記),尋找作者觀景的“足跡”,理清作品線索;二是通過分析作品對景物的描寫,結合文中抒情議論的句子,概括作品主題。
在對文章整體進行把握時思考第1題和第4題。
第1題是從線索的角度設題的。
我們通過梳理不難看出,全文先寫出作者對麗江古城的整體感受,然后依次寫了納西宅院、古城新華街、古城的橋、納西古樂、納西民居及刮當閣,最后走出古城陶醉在納西古樂之中。
全文以游蹤為序來組織材料,移步換景,線索十分清晰。
閱讀本文時,我們要注意寫景過程中使用的“魂牽夢縈”、“如癡如醉”、“神來之筆”、“驚呆了”、“更加悅耳,更加醉人”等感情色彩極強的詞句,借此可以歸納出作品的主題:《古城信步》一文通過對麗江自然與人文景觀的素描,抒發了作者對納西古城強烈的熱愛之情,表現了對少數民族文化的欣賞和尊重。
弄清了本文的主題思想,第4題就迎刃而解了。
(三)重點探究(限時:15分鐘)
整體把握文章思路和主題之后,本文還有兩個與整體理解文章有關的重要問題需要探討:
一個是景物的特點。
一篇好的寫景文必然會寫出景物特點。
要借助原文中的關鍵詞句(重點是形容詞、動詞),快速抓住景物特點。
本文采用總分結構。
作者游覽對象是“古城”,文章首段開門見山地寫出古城總的特點是“別具一格”。
下面各段分寫“別具一格”的具體體現:是“建筑活化石”,其街巷“古色古香”,是“水中之城”,其民俗文化古老而豐厚。
第2題就是從這個角度來考查的。
另一個是寫景方式。
作者觀察的方式往往就是寫景的方式。
作者游覽古城是邊走邊看,因而全文采取移步換景的方式。
還有一種定點觀察的方式,即觀察者立足點不變,只是進行“移目換景”。
本文第7段的寫景方式正是這樣。
作者以橋頭為立足點,遠眺近觀,仰視俯察,加之動靜結合,寫出了古城的神奇與迷離,有效地表達了文章主旨。
第3題考查的正是這個內容。
(四)歸納整理(限時:5分鐘)
1.結合本堂課所學,總結高效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主要方法。
2.揣摩“讀后小思”4道題的命題意圖,并將其答案整理出來。
課外延伸(限時:25分鐘)
陜北的山 祁玉江
①陜北真是一個神奇而美妙的地方。
說它神奇而美妙,更多的是因為它的山——神奇而美妙的陜北的山!
②我常常懷疑造物主將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堆在了這地球的一隅,使陜北成了山的世界,山的海洋!
③我生在陜北,長在陜北,曾經和陜北的山零距離地親吻過。
在這茫茫的大山深處,我扶過犁,拾過糞;吞過糠,咽過菜;淌過汗,流過淚。
一切都是那么無助,那么渺茫。
我對生我養我的陜北的山,鄙視過,厭倦過,一度竟然埋怨起我的祖先為什么不把自己定居在廣闊的平原上、浩瀚的大海邊、秀麗的江南間,而偏偏要將家安在這貧瘠苦焦偏遠落后的千山萬壑中?使得日后的子孫們在這里永遠地受苦受難,千回百轉走不出大山,享受不到山外精彩世界的生活!我甚至怨恨大山,詛咒大山,盼望有一天天崩地裂,將這茫茫大山夷為平地;或者乞求上蒼有朝一日將這些綿綿山巒搬到天的盡頭,使這里的人們再也不要受苦受難了。
但是現在想來,我那時是多么的無知,多么的任性,多么的忘本!如果當初沒有汲取大山的營養,沒有經過大山的磨礪,沒有遵循大山的教誨,我不可能體格健壯、意志頑強,更不可能走出大山。
④陜北的山是雄壯的。
當你登上高高的山巔,舉目四望,視野所及,蒼蒼茫茫,一望無際。
那數不清的梁峁,千姿百態,形狀各異,像條條巨蟒、像只只雄獅、像頭頭大象、像個個巨人……盤踞在這廣袤的黃土高原上,正蓄勢待發;那層巒疊嶂的山脈,仿佛是大海的波濤,一浪接著一浪,涌涌不退,大有排山倒海之勢。
總之,任憑你怎么想象,想象什么就是什么。
⑤陜北的山是博大的。
它胸襟開闊,無私無畏,可以容納世界的一切,包容人間萬象。
如果你走錯了路,做錯了事,大山并不記恨你、拋棄你,依然像慈祥的母親一樣,緊緊地把你攬在懷里,教育你、鼓勵你、引領你重新振作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繼續前進。
夜晚,睡在大山里就像睡在慈母的懷抱一樣,是那樣的溫馨,那樣的甜蜜。
陜北的山是純潔的。
如果你坐在高高的山巔,細細地觀察,認真地品味,這廣袤的高原就像一泓清澈的湖水,一塵不染。
沒有喧鬧,沒有嘈雜,一片寂靜,遠處偶爾傳來幾聲雞鳴、狗吠、鳥叫、機器聲,升騰起幾縷裊裊炊煙,使空曠寂靜的大山顯得更加靜寂。
如果你走累了,煩惱了,不妨走進大山,走上這高高的山梁,在那兒坐一坐,歇一歇,躺一躺,吸一吸清新的空氣,接受一下山風的撫摸,你的精神會頓時為之一振,心靈得到了凈化,一切疲倦和煩惱早已拋到九霄云外,驀然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
⑥我忽然明白了,陜北這塊貧瘠的土地上,為什么走出了像李自成、高英祥、劉志丹、謝子長、李子洲等這樣的無數英雄豪杰和革命志士;為什么產生了那么多悲歡離合的動人故事和百唱不厭的像《蘭花花》、《三十里鋪》、《走西口》、《東方紅》等信天游歌曲;為什么**主席將長征的落腳點、抗日戰爭的出發點、解放戰爭的總后方選在了陜北,而且在這里一住就是13年;為什么陜北人是那樣的豪放,那樣的仗義,那樣的純樸,那樣的勤勞,那樣的堅強!等等。
我想這都是沾了陜北的山的靈氣的,是大山養育和熏陶的結果。
⑦陜北的山喲,我怎能不謳歌您、向往您呢?
(《人民日報》2009年4月13日,節選)
【設題】
1.作者為什么在第3段寫對陜北的“鄙視與詛咒”?
2.本文在描寫陜北的山時,語言靈動、意境優美,請從句式的選擇、修辭手法運用的角度選擇一例分析并說明其好處。
3.為什么說“陜北真是一個神奇而美妙的地方”?請聯系全文分析。
4.聯系全文思考本文為什么以“陜北的山”為題。
漓江情韻 從維熙
① 雨霏霏,霧茫茫。
雨霧好像是漓江的紗巾,籠罩在它美麗的面頰之上。
江里的漁舟、游船以及江邊的垂釣者.都成了一個個逗點,在雨霧漓江的詩章中,挑逗著你手中的筆.把大自然中的絕美鳊織成篇。
②我漫步江邊,向這一個個黑色標點走去。
最近的一個標點圓圓的,像是句號。
等我走近了,才看見那是一把雨傘,但傘下空無一人。
轉身剛要離去.傘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問候:“你好——你好一”我頓時愣在那兒了。
還沒客我醒過悶兒來,那細嫩的童聲又飛了出來:“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哎呀,他在背誦韓愈描寫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尋覓與我開玩笑的傘下頑童。
一看嚇了一跳,與我逗趣的競是一只伏在鳥籠里的鸚鵡。
鸚鵡覓我俯視它,又對我來了一句歡迎詞:“要知漓江美,請你登木舟。
”我不禁笑出聲來,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個十分風趣的搖船人。
③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現。
終于,a在漓江朦朧詩中,又出現了一個標點,那是一個破折號。
順著江心漸漸向江邊移動過來。
我從木槳擊水的聲音中悟出,那破折號是一只小舟。
我猜想這葉木舟上的搖槳人,一定是這只神奇鸚鵡的主人;這只鸚鵡,是他有意安排在這兒吸引游客的。
妙!這個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給這首朦肫詩又增添了一個驚嘆號。
④果然,一葉木舟從雨霧中現身。
一個低沉蒼勁的男低音傳入我的耳鼓:“你是過江,還是想游漓江?上船來吧!”
⑤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臉清癯瘦削,身備和那張臉一樣瘦削,讓我吃驚的是,他竟是個一走一歪的殘痰人。
我的興致頓時跌落了下來。
他卻不知我心態上的變化,依然興致勃勃地對我說:“看你這身行頭,不像是本地的過江人。
你想去哪兒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從漓江搖到桃花江。
先生如果有遠游的野興,我還可以送你到陽朔,那兒有一條洋人街,是中國的一絕。”
⑥我搖搖頭,告訴他昨天我已經乘坐游艇去過那些景區了。
⑦“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著我。
⑧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調教鸚鵡讀詩的搖船人。
僅此而已。
⑨他大聲地笑了起來。
b那朗朗的笑聲,驚飛了江邊的水鳥,像是標點中的一串黑色省略號,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霧深處。
⑩ 他告訴我,他先天殘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拋在江邊,是一對在江上擺船的夫婦把他養大成人的。
待收養他的兩個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會低保”打發日子,便開始了搖船生涯。
有一天,他到鳥市去買魚鷹,看見這只僅有一條腿的鸚鵡,便把它買了下來。
從此,這只鳥兒與他朝夕相伴。
11“那韓愈贊美漓江的詩.是你教它的?”我問。
12“不是。
桂林人都會背誦這兩句詩,它聽多了,就會學舌了。”
13 “那么請客人登船的兩句話呢?”
14 “兩個瘸子之間,心靈相通,我一點撥它也就會了。
”說這話時,他似乎十分開心,又爽朗地笑了起來。
15我沉默了。
我不知這個腿部殘疾的搖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條腿的鳥,在雨霧漓江上苦心經營一天,能有多少收入。
我想問問他,但嘴唇像被貼了封條一般,怎么也張不開。
我不愿再耽誤這個搖船人的寶貴時間,從衣兜里掏出一張五十元的鈔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
他從船上跳了下來,急切地對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沒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錢……”
16回到江邊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傘已不再是朦朧詩中的標點,陰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滿陽剛的人,編織成了漓江一首美麗的人文詩章……
1、請簡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3分)
2、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3、“我”見到搖船人時為什么“興致頓時跌落了下來”?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4分)
4、從文中畫波浪線的a、b兩個比喻句中任選一句,分析其表達效果。
(3分)
5、文中的搖船人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
(寫出兩個主要的方面即可) (4分)
【《古城信步》參考答案】:
1.以作者的游蹤為線索。
先寫出對古城的整體感受,然后依次寫了納西宅院、古城新華街、古城的橋、納西古樂、納西民居及刮當閣,最后走出古城陶醉在納西古樂之中。
2.建筑活化石,古色古香的街巷,水中之城,古老而豐厚的民俗文化。
3.以橋頭為立足點,定點換景。
遠近、俯仰、動靜結合,寫出了古城的神奇與迷離,自然景物相互映襯,意境幽美淡雅。
4.作者游覽了麗江古城,領略了古城保存的原始風貌,古城獨特的民俗文化和自然景觀的藝術魅力,自己的性情得到陶冶,心靈得到凈化。
所以作者說此次古城之行“就是一場文化洗禮”。
【《陜北的山》參考答案】
1.為了突出作者在大山深處生活的艱難,在貧瘠的土地上受到的磨難,與后文作者認識上的轉變作對比,也為下文謳歌陜北的山作鋪墊。
2.(第4段)①句式長短句、整散句并用,語言簡潔有力,便于表達作者對陜北的謳歌、贊美之情。
②運用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陜北的山的雄壯、千姿百態、氣勢磅礴。
(第2、5、6段均可以)
3.陜北物產豐富,有雄壯、博大、純潔的山,涌現出無數英雄豪杰,陜北滋養著純樸、勤勞、有堅強意志的山民,有絢爛多彩的民俗文化。
4.(1)陜北的山是人們的物質和精神寄托,是生命的源泉。
(2)陜北的山給予山民頑強的意志與靈氣。
(3)陜北的山哺育了生于斯長于斯的勤勞純樸的人民。
(4)表達了作者對陜北的山的謳歌、敬慕之情。
【《漓江情韻》答案】
1、在漓江邊,“我”被一只鸚鵡吸引,結識了一位殘疾的搖船人,被他身殘志堅、自食其力的故事所感動。
(意思對即可。
人物1分,情節2分,共3分)
2、①交待故事發生的環境。
②引起下文。
③營造朦朧的詩情。
④用漓江的陰柔情致烘托搖船人的陽剛之美。
(意思對即可。
答出任意兩點,一點1分,共2分)
3、因為搖船人其貌不揚且有殘疾,與“我”想象的差別很大,“我”很失望。
(2分)與后文“我”的感動、贊美形成對照(作鋪墊、欲揚先抑),(1分)突出搖船人的精神品質。
(1分)(意思對即可。
共4分)
4、a示例:把雨霧中的漓江比作艨朧詩,把遠處江中隱約可見的小舟比作破折號,形象地寫出了小舟的形態,生動別致,富有詩情畫意。
b不例:把被笑聲驚飛的水鳥比作一串黑色省略號,形象地寫出了水鳥漸飛漸遠的身影,生動別致,富有詩情畫意。
(對比喻內容的分析l分,效果2分,共3分)
5、①身殘志堅、自食其力、拒絕憐憫:不甘一i5靠屹"社會低保"打發日子,靠搖船為生,不接受"我"給他的五|_元錢。
②樂觀、開朗、熱愛生活:愛笑,不避諱自己的殘疾,積極面對生活。
(意思對即可。
每個方面2分,其c"形象l分,分析1分。
共4分。
若答"陽剛",言之成理也可)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如何快速閱讀散文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