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作文題目的第一特點:大熟大俗。
“車”,人人有話說,但“挖深”就得轉個彎,于是,學生會死盯題干中的第二個關鍵詞:“車來車往”。
其實,此“車來車往”無需拘泥,完全可虛化:個人記憶,歷史記憶,文化變遷。
此時的“車來車往”讓想出彩的學生恐慌了,漫長三年,積累的作文素材堆積成山,除了傳說中的木牛流馬,就只剩下無法脫穎的馬車、人力洋車、自行車、汽車了,有的學生會想:讓我寫車的進程?肯定不止,于是盯住第三個關鍵句:“觀念的變遷,人生的哲理”,這樣,就程式化地寫“車科技反映人類創新精神”。
思維被框死,一篇篇人類“車史”文,就會從高考的應試作文機器上復制出來。
題目的第二特點:大不公大不平,寫車史,本就是平庸作文,但平庸中還分等級,城里的孩子有點寫頭:博物館見過古老青銅戰車,生活中坐過舒適保姆車,還見識過堵車,他體悟到的車歷程豐富多了,在平庸中占優勢了,這對農村學子不怎么公平。
兩大特點造成今年作文難出彩,但并不意味無法寫佳作。
本次還是材料作文,只要緊扣“車”:記敘童車的深情,母親助力車的真情,單車上的成長等,就可亮出個性。
至于議論文和文化類散文,必須注重車折射的厚度:車本是代步,但發展它的竟是戰爭;車載人走,卻意味著文化經濟的遷移:漢民南遷、絲綢之路、昭君出塞……文化的大圓融和大傳播,在車上進行。
不過,題干把學生的構思方向引偏了,又有多少學生會快捷地向這些觀點和材料靠攏?思維不很敏捷,但積累了無數素材、準備大放亮點、相信天才出于勤奮的學子,在這個題目前,注定泯然矣。
還有一點小建議,大部分學校在高三的復習中為求穩,著重訓練議論文,所以在這次“車輪”的前行中,被輾壓得粉身碎骨。
個人覺得,高三復習中,應當記敘文、散文、議論文全面開花。
江蘇省武進高級中學 李麗
【作文評析】“車來車往”你會如何寫?省常中名師點評——
寫出車承載的世間真情,方可打動閱卷老師
【江蘇高考作文題回放】:車有各種類型,車來車往,車傳遞著真情,承載著時代的變遷,折射人世的變化,道出人生的哲理。
請以此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題目自擬,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作文題面世后,網友們炸了,有人說“江蘇作文是叫我們開車么”,還有網友表示“對車友和車迷來說,別說800字了,他們能一口氣從卡爾本茨發明汽車寫到昨天晚上的交通事故……”
省常中語文老師陸建生認為,這是一道接地氣而又創新的作文題,以下是他的點評——
今年江蘇省的高考作文命題非常接地氣,選取了為所有人熟知的“車”為核心話題,既貼近學生實際,關注到學生的生活和情感,又緊跟時代變遷,關注社會,體現時代特征。
而且命題彰顯濃逸的人文關懷,三句話從不同角度提示著考生的立意方向:一句話說車的種類和形態,方便考生寫說明文;第二句話說車承載了世間的真情,方便寫與車有關的記敘文和抒情散文;第三句話說車也蘊含著人生的哲理,方便寫議論文。
同時又有創新。
往年江蘇作文命題,用的關鍵詞一般是如青春、智慧、個性、時尚、憂與愛等是抽象詞匯,考生寫作往往需要由虛到實,才可能真切,可把握。
而今年命題用的核心詞為“車”,是一具象詞匯,個人以為考生如果學會由實到虛將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這能夠使得作文寫得有臺階,從而走向深刻。
看到這個作文題,考生第一時間喚起的是與車相關的記憶。
所以跑題現象幾乎不會發生,關鍵是要寫出車承載的世間真情從而打動閱卷老師,這個是寫記敘文和抒情散文的著力點。
高考作文要寫出高中生應有的深度和厚度,就必須淡去文章中的“小我”情調,彰顯“大我”情懷。
“大我”情懷可在這四方面升華:
1、人性:價值追求、心胸氣度、節操尊嚴、境界情趣等,例如蘇教版中楊絳寫的《老王》:老王用三輪車改造的兩輪車送**中打倒的錢鐘書上醫院且不肯收錢體現他對知識分子的尊重。
2、人情:待人之心、處世之道、悲天憫人、人間道義等。
例如蘇教版中當代知名作家曹文軒寫的課文《前方》,作者由一幅裝滿各種人運往前方的破爛的綠皮火車的攝影作品,寫出充滿了對人類的悲憫之情和深刻的人文關懷的散文。
3、民族:文化傳統、文明素養、社會基石、脊梁魂魄等。
現代作家張煒寫的《木車的激情》,歌頌了坐著木車孜孜不倦傳播思想的孔子。
4、草根:生存狀態、生命質量、精神空間、幸福指數等。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中用草根般的車輛為他人鋪砌幸福之路的底層人。
本次作文便于考生由實到虛進行發散思維立意:由眼下越來越高的車速想到我們每天生活在快節奏的高速的世界,呼喚人們放慢腳步。
再譬如,發展到今天,我們的時代是不是像一部永遠向前奔馳的列車,一路行來我們沿途拋棄許多落伍的東西,那些傳統經典的文明如何好好傳遞、帶向遠方?
總而言之,今年江蘇的高考作文題還是可以很好地讓考生由“車”這個核心詞引發對人與自我、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歷史、人與文化、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思考。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車來車往議論文怎么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