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是一鳴驚人的女作家。
她是在精神上苦極了的時因為寂寞,為造
反和革命寫起小說來的,于是,她的小說就不得不充滿了對社會的卑視和
個人的孤獨的靈魂的倔強的掙扎。
丁玲是當代優秀的散文家,她的散文創作歷程長達六十年, 漫長的寫作道路上,她奉獻給讀者約一百五十萬字的散文人,出版 了十幾本散文集。
在她散文創作的每一個時期,都對當時的創作 有較大的影響和貢獻。
因此,全面探討丁玲散文創作價值,對現 當代散文創作及理論建設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然而,丁玲散文研究與她散文所取得成就和貢獻并不相適應。
當前國內丁玲散文研究現狀是:丁玲散文研究較多停留在對丁玲 某一作品的具位分析上,缺乏總體的認識和把握:通行的現代, 特別是當代文學史著作對丁玲散文創作沒有作全面、客觀的評價, 對丁玲散文在現當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貢獻缺乏應有的論述。
針對近幾年來學術界丁玲散文研究的狀況,本文就丁玲散文 創作的價值作了探索,企圖還它以本來的面貌。
論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第一,著重分析丁玲散文作品中所反映的時代、社會內涵, 消指出丁玲散文從側面反映了從舊民主主義到新民主主義的歷久變 化,描繪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宏偉藍圖。
可以說它是一部反映中國 人民在半個多世紀來不懈抗爭、艱苦創業、振興中華的偉大歷史 巨著,是一部英雄的“詩史”。
第二,指出丁玲在描繪現代中國的歷史進程的同時,也塑造 了自我形象,她把個人命運溶入歷史進程即中國**領導下的革命斗爭歷程在不斷的社會斗爭中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展現出一個真正的、有個性的**員的精神世界,高尚的情操,開闊 的胸襟及豐富而細膩的感情世界。
第三,對丁玲散文藝術創作的獨特性作了一一闡述,指出她 的作品融小說藝術于散文之中,小說化的人物描寫行云流水,不 拘一格的結構;多姿多彩、引人向上的意境雋永蒼勁和凝練和 諧的語言。
第四,結合丁玲散文的創作歷程,分析她的散文對于中國現 當代散文發展階的貢獻。
我把她的散文創作分為三個時期即, 一九三六年到一九四九年為第一個時期;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八 年為第二個時期;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六年逝世為第三個時期。
(丁玲到達延安前的散文數量不多。
對當時文壇的影響不大,不 擬論述)。
她的散文創作體現了黨所倡導的文學發展的方向,反映了幾個歷史階段新的社會生活,描繪了許多不同個性特點的普通 勞動者及其干部的形象;她吸收了小說、詩歌、議論等的藝術手 法,形成散文小說化、詩化、議論化等文體特點。
這種融匯其它 藝術門類于散文之中的表現手法,許多散文家都曾運用過,但丁 玲表現得尤其突出、鮮明。
丁玲的散文風格既有獨特性,又有多 樣性;或冷靜思索,或酣暢抒懷,或大氣磅礴,或柔婉多姿,不 一而足。
這些將大大地豐富中國現當代散文品種,便之呈現更 加絢爛多彩的藝術境界。
第五,從丁玲作品的社會反響來論證丁玲的散文的價值,文章從眾多的評論中,引出“丁玲是個散文大家”,又介紹國外對 她的作品的翻譯與研究,引用美國文學藝術院授予丁玲榮譽院士 的證書,稱贊她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詩人和小說家之一”作為 結束。
這里所說的“詩人”據我們的理解,指的應是丁玲的散文 創作。
這篇論文在論述丁玲散文創作特點時,把她與新文學的奠基者、 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家魯迅、郭沫若.茅盾的散文創作作比較,揭 示她的散文創作的特色。
然后得出這樣的結論,丁玲是繼魯迅 郭沫若、茅盾之后的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又一富有獨創性的杰出散 文作家,在中國現當代散文史上,占有相當顯著的地位,也是二 十世紀世界散文文壇上享有盛譽的大作家之一。
本文用意在于探索丁玲在現當代散文史上的價值,以期引起 學者們進一步研討她的散文作品在二十世紀中國或世界文壇的獨 特貢獻,從而有助于探討她的散文在中國現當代史上的地位,促 進社會主義散文的發展,同時,也希望擴大中國社會主義文學在 世界文壇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