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要作者?再加分吧~~我還得去找作者,命苦啊
春天
1.窗外是春天
作者:佚名
每年春天,我都會將書桌搬到靠窗戶的角落。
這樣,我的眼光透過窗戶,便可觀賞到田野里大片大片的紫云英,傾聽到那還等不及夜色彌漫便迫不及待奏響的蛙鼓。
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蘊的事。
我的讀書和寫作便有了一縷詩意。
我一直在尋找春天,從書本里,從生活中,從自我營造的氛圍里。
我企圖將春天繡進人生的畫卷里,像永開不敗的鮮花一樣。
這個美麗的錯誤蠱惑著我,我選擇了堅持,堅守鄉村,堅守小屋,為生命編織一個絢麗的光環。
生命是我們在塵世上的最后一次努力。
這就決定,我對現實的審美關系,只是一枝媚春的幽花。
有陽光的日子,通過開放的窗戶,書房里便有了另一種的花朵。
春天多雨,我怕這淘氣的精靈尿濕心愛的書本,我關起窗戶,將雨關在外面,檐水擊打泥土的聲音,綿綿不絕地飄進來,一點一滴地啄掉這個季節的喧囂,一聲一聲地喚起這個季節的寧靜。
風中,雨中,倒有一方博大的寧靜。
入夜,淅淅瀝瀝的雨水淋著起起伏伏的蛙聲,我總是有點害怕,這乍暖還寒季節,無情的雨水會澆滅多情的蛙聲,亦如唐詩所言,“怪來一夜蛙聲歇,又作東風十日寒”。
然而,我的擔心是多余的,二十一世紀的春天大概比千余年前的春天更溫暖些吧!時代的發展令人驚嘆,氣溫越來越高了,詩歌越來越少了。
春雨綿綿好讀書,在孤獨和寂寞中倒覺得美麗更是達到了至高的境界。
這實在是因為心里有一個春天。
在春天,各種事物都忙著趕著出發。
蝶兒翻飛,蜂兒授粉,燕子從另一個世界趕來奔赴一個不聚不散的約會。
正如這樣一則手機短信,“鳥兒戀愛了,螞蟻同居了,蝴蝶離婚了,毛毛蟲改嫁了,聰明的你,還等什么呢?”百花競艷,萬木爭秀,流水以更歡快的旋律奔向遠方。
農民兄弟們又播下了一年的希望。
春天,沒有觀眾。
在春天,沉睡便是死亡。
坐在窗前,我將心中的歌謠唱響,一個直奔三十的男人,也要安安靜靜地寫一首關于春天的詩歌。
2.春
作者:朱自清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
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
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
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
可別惱。
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
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
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一年之計在于春”,這才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夏
1.夏之歌
作者:柳喜長
有人愛芳香四溢的春天,有人愛碩果累累的秋天,有人愛那雪花飛舞的冬天。
我卻獨愛多姿多彩的夏天。
夏天是炎熱的。
天公好像發燒了,氣溫竟達35度以上!太陽似火球一般,炙烤著大地,空氣悶熱,地面滾燙滾燙。
動物們可避暑有方,狗躲在陰涼處,伸出長長的舌頭“噓噓”地喘著粗氣,宛如剛剛參加了馬拉松比賽;魚兒急忙露出水面,吐著氣泡;水牛也“蹬蹬”跑到水里,賴在水里死也不肯出來;知了使足了勁,“知了,知了!”地叫喚著。
路旁的梧桐樹無精打采地站立在那,沒有一絲風,樹葉紋絲不動,上面落滿了厚厚的灰。
放在太陽下的嬌花幾分鐘便蔫了。
人們也像躲著妖怪似的躲在家里。
在屋子里的人也不好受,有空調的則開空調,沒空調的有的直吹電風扇,有的一個勁地搖著大蒲扇。
夏天是歡樂的。
炎炎夏日,正是游泳的大好時光。
憋不住的孩子們已經三個一群,兩個一伙,像火箭般奔向游泳池。
他們迅速地換好衣服,“撲通!”一聲,已經接而連三地沖進池里了。
游泳圈像一朵朵盛開的花朵綻放在游泳池上。
小朋友們宛如一只只活潑可愛的小鴨子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
他們的花樣可多啦!有的在游蝶泳;有的在游蛙式泳;還有的在游仰泳呢!游泳池永遠是我們心中的伊甸園。
孩子們笑啊,叫啊,喊啊,“太爽了”、“酷斃了”的聲音不絕于耳。
大人們再也忍不住了,跳下水去和小孩一起嬉戲起來,仿佛回到了天真美好的童年。
他們玩得可真開心啊!
夏天是美麗的。
人民子弟兵戰斗在抗洪第一線,披星戴月地護衛著大堤,保護著人民財產的安全。
夏天,驕陽似火,地面溫度在50度以上。
一出門,熱浪滾滾,馬路如赤道一般,交通民警筆直地站在烈日下,一絲不茍地維持著交通。
他們的每一動作都是那么瀟灑、規范,在交通民警的正確指揮下,馬路上秩序井然,沒有一起交通事故。
交通民警如一座豐碑,是何等的神圣!令我肅然起敬。
雖然他們的身影在馬路上顯得很小,但他們在我心中卻是最高大的人。
城市建設者為建設美好家園揮汗如雨、加緊施工。
烈日下,他們在鋪路、架橋、蓋高樓……鋼筋達到60度,手摸上去都會燙起水泡。
他們的皮膚被曬成古銅色。
太陽越烈,他們干得越歡。
保潔員、郵遞員……他們為了我們美好的生活,無怨無悔地在烈日下干著。
他們是夏天里最亮麗的風景。
夏天是炎熱、歡樂、美麗、多姿多彩的,我贊美你,夏天……
2.
關于夏天
作者:佚名
時間過著,帶著所有過往的風沙,秫秫的穿越過人們的靈魂。
一切,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幻化成一個又一個美麗的泡影。
那是我們想要追逐的過去,又是我們遙不可及的曾經。
關于一切,我們只有無奈的看著它們的消逝。
關于夏天,我們用身體所觸碰的溫度感受著。
春天,我們可以看見滿山遍野的野草野花開得那樣的燦爛,我們早已習慣枯干上偶然冒出的新芽的欣喜之情。
于是,在我們的記憶里存留著關于春天的記憶,但是,在我們的靈魂里,它早已遠去。
它太過溫柔的性格,總讓人把它的到來看成一種習慣。
卻帶給人們少了些獨特的感覺。
所以,我們的靈魂再也無法觸及它帶給我們的最初的感動。
而夏天,當一切都變得成熟而顯得有些老成的時候,它帶著狂熱,頃刻間席卷了整座城市。
偶爾刮起的夏風,掃過這個城市的每個角落,也都蘊涵著襲人的熱量。
匆匆從熾熱的太陽底下飛奔過的人,也忘不了抱怨幾句“這個天好熱喲,曬死人了。
”關于夏天的記憶,從這里開始。
短短的短褲,薄薄的短袖T-shir,一雙大大的涼拖鞋,讓我們用隨意詮釋著夏天的含義。
還有隨處可見的拿著一把大大的蒲扇,若諸葛孔明揮動羽扇指點江山,揮灑著豪爽的老大爺。
浮躁的空氣中,一切又顯得那么得怡然自得。
時光停止了腳步,所有關于夏天的一切如流星,閃耀過記憶的剎那,拖著長長的尾巴,或多或少讓人有幾分懷戀。
有些事雖然就是人生中的一瞬間,或許美好或許有些不盡如人意,就像夏天,炙熱的天氣讓人心情躁動,但夏天的輕薄、自由又令人向往,我們渴望但又畏懼。
一切東西都有兩面性,無論好還是壞,既然都已過去,為甚麼不用心去銘記?
銘記著像夏天一樣炙熱的苦楚,銘記著像夏天一樣輕快的自由。
銘記著人生中的不如意,銘記著人生中的小快樂。
銘記,隨時光消逝的過去。
讓歡笑在回憶的快樂中滌蕩···
就像,我們銘記著關于夏天的一切···
關于夏天,是如絲如縷的回憶和銘記。
秋天
1.故都的秋
作者:郁達夫 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
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并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混混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
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
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
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
說到了牽牛花,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色最下。
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教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輟。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
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
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
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
這秋蟬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在家里的家蟲。
還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樣。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來了。
一層雨過,云漸漸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陽又露出臉來了,著著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的都市閑人,咬著煙管,在雨后的斜橋影里,上橋頭樹底下去一立,遇見熟人,便會用了緩慢悠閑的聲調,微嘆著互答著地說:
“唉,天可真涼了-----”(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
)
“可不是嗎?一層秋雨一層涼了!”
北方人念陣字,總老像是層字,平平仄仄起來,這念錯的歧韻,倒來得正好。
北方的果樹,到秋天,也是一種奇景。
第一是棗子樹,屋角,墻頭,茅房邊上,灶房門口,它都會一株株地長大起來。
像橄欖又像鴿蛋似的這棗子顆兒,在小橢圓形的細葉中間,顯出淡綠微黃的顏色的時候,正是秋的全盛時期,等棗樹葉落,棗子紅完,西北風就要起來了,北方便是沙塵灰土的世界,只有這棗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國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沒有的Golden Days。
有些批評家說,中國的文人學士,尤其是詩人,都帶著很濃厚的頹廢的色彩,所以中國的詩文里,贊頌秋的文字的特別的多。
但外國的詩人,又何嘗不然?我雖則外國詩文念的不多,也不想開出帳來,做一篇秋的詩歌散文鈔,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詩人的集子,或各國的詩文的Anthology來,總能夠看到許多并于秋的歌頌和悲啼。
各著名的大詩人的長篇田園詩或四季詩里,也總以關于秋的部分。
寫得最出色而最有味。
足見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于秋,總是一樣地特別能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
不單是詩人,就是被關閉在牢獄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種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嘗有國別,更何嘗有人種階級的區別呢?不過在中國,文字里有一個“秋士”的成語,讀本里又有著很普遍的歐陽子的《秋聲》與蘇東坡的《赤壁賦》等,就覺得中國的文人,與秋和關系特別深了,可是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國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國之秋,當然也是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
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
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2.秋韻
作者:佚名
這是大自然最杰出的作品——秋天.郁達夫的眼里,江南之秋的奇異是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北國的秋槐,秋蟬的殘聲,平平仄仄的秋雨,絕好的果樹……印象里,秋的格調,秋的意蘊,秋的味道——深沉,蕭條。
說實話,鷺島的秋我是沒有什么記憶的。
它沒有江南之秋的纖細,也沒有北國秋色的豪邁,只是淡淡的綻放秋的華美。
說它華美,多半也是不準確的。
秋天的美多少帶點瀟湘之意,“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秋下加心就是愁,秋天不見人字形的大雁飛過,也不知道夏蟲何時隱身而去。
只覺得有莫名其妙的寂寥,逃不掉凄楚的印象。
枯黃的秋葉好似在向人們訴說不久前的美麗及光彩照人的蔥綠。
在自己短暫的生命里,無悔的傾心怒放那生平唯一的綠色。
直至秋的來臨,它才依依不舍的帶著那個醞釀已久的夢想,在秋風陣陣寒意的催促下,萬般無奈的離開了大樹,告別了那份蔥綠。
鷺島的秋大概是伴隨著落葉分沓而至的。
踏著凋零的樹葉,迎著清涼的晚風,隨裙襟飛舞,任夕陽余輝,秋天雖枯萎了碧綠的原野,卻也拂紅遍山的楓葉。
寬厚堅實的金色之秋,讓人覺得一種想去飛翔、想去歌唱的愉悅。
那飛揚的雨絲,讓漂泊的浪子百感交織,如煙的客愁,如霧的夢鄉,有幽怨、有感懷、有徹悟、有千百種托不起的心緒;秋水潺潺呢喃,像和白云與藍天互道珍重的依依低語,那若有若無的音符彈跳在心間,帶來的是一陣莫名的心悸,洗滌著心扉,叫人心怡;月朗風清,最是相思無眠,蔚藍的月夜,密密的星云如同撒了一把珍珠,鑲嵌在絲戎藍般的蒼穹。
薄薄的月紗,流淌的月海,枕著老樹的年輪,銀色的月浪載你飄向秋的夢鄉;秋風蕭瑟的時節,心底總會有一絲惆悵和幾許淡淡的憂傷。
樹葉在無情的秋風中瑟縮顫抖,拼命的將大樹攀住,充滿了對生的渴求。
陣陣的秋風將秋葉毫不憐惜的從樹梢拽下,枯黃的秋葉在空中翻飛,無可奈何的隨風飄散,是怎樣的孤立無助。
古有劉徹說,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王勃說,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還有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秋風萬里動,日暮黃云高……今有徐志摩說,一顆憔悴的秋柳里,一條怯懦的秋枝上,一片將黃未黃的秋葉上;杜運燮說,連鴿哨都發出成熟的音調,過去了,那陣雨喧鬧的夏季;還有秋花、秋實、秋天的紅葉,裝點著秋色,裝點了單調。
冬天
1.期待一場雪
作者:網絡作家
我不喜歡冬天,因為我討厭冬天的寒冷,討厭冬天的沉重;
我不喜歡冬天,因為我討厭灰色的天空,討厭沉睡的大地;
我不喜歡冬天,因為我討厭緊閉的門窗,討厭厚重的衣服;
但是有一點,我必須承認,那就是我喜歡雪。
有人說雪是世界上最純潔的,因為它是那樣的潔白無瑕;
有人說雪是世界上最骯臟的,因為它是那樣的充滿雜質。
我不想去分析究竟誰對誰錯,因為我喜歡雪,無論它是純潔還是骯臟。
我常常奇怪,究竟是怎樣的造物主,創造了這樣美麗而又可愛的雪花。
我想,他一定是個頑皮的天使,又或者她是個美麗的仙女。
我常常猜想,每當有人許愿,上帝就會制作一片雪花。
等到人們的愿望實現,上帝就會放飛這些雪花。
所以,雪花才會一直飛舞,從天上到地下。
它飛舞,因為它是愿望的承載者;
它飛舞,因為它是愿望的實現者。
站在窗前,我許下心愿。
然后,我會一直靜靜等待,期待屬于我的那一場雪。
期待一場雪,
我想,不久之后,上帝一定會為我下一場最大最美的雪。
期待一場雪,
我祝福,
我等待。
2.迎望你,這場美麗的意外
作者:天高云淡
寒冬的夜晚,風肆意的咆哮著,樹枝被搖曳的颼颼作響。
北方的冬季,冬日里惟恐刮風,那股寒涼鉆透衣衫,直直的滲入人體每一根神經,每一個細胞。
窗外,風聲,汽車喇叭鳴叫聲,嘈雜,心亦變得雜亂。
或許是因為凄冷,莫名,心生一絲悲憐,對溫暖很是急切的渴望。
與其這樣說,還不如低低的放下這股倔強去承認,全全因為想你。
在這樣一個嘈雜寒冷的夜晚,想著你。
這一幕,這一刻,曾是多么的熟悉。
何止一次在腦海里,一如現在這樣閃爍著你的印跡,冬天被你擁入懷里的暖意,一天,我愿意用一整個春天去換取,如果可以。
有人說“相遇是場美麗的意外,如同旅途中一道靚麗的風景”。
我小心翼翼的呵護著這份美麗,止停流浪的步履,駐扎漂泊的心靈。
守著這片寧靜的港灣,任嘴角的笑意揚起。
有時候我們就這樣純粹的在一起,相擁著,聽著彼此的心跳,淪陷在彼此的眼眸。
此時無語,卻也勝過千言。
習慣了這種溫暖,一度讓我不能適應嚴寒,沒有你的日子,隔著冰冷的屏幕我曾戲謔道,“今天好冷,不過我不怕,我想著你溫暖的懷抱,也就不覺得冷了”。
對你是戲言,如我則是發自內心。
有時候,自己想要的很簡單,卻也很難得到。
簡單的弄得復雜,是否代表著簡單只是假象,復雜的弄得簡單,是否代表著一切只是虛幌。
猜疑,糾結,總是在我們的城池里安營扎寨。
滿目瘡痍的心靈,坍塌過的城池,需要一磚一瓦來壘砌。
讓它重新屹立,迎接暴風雨來襲。
會不會再受傷?抑或是怕了吧!如你,似我。
我們像兩個重傷過后,小心挪步著的傷員,每一步都在試探中前行,惟恐踏步過大,撕裂傷口引發疼痛。
不覺中,那包扎傷口的白紗已越裹越緊,身體,乃至心靈。
傷口總是會痊愈的吧,污穢的白紗也總會被扯起,我愿意去相信。
或許來年春天,在一個陽光溢滿你心田,春暖花開,微風輕起的日子里,你會朝著有我的方向邁進,在離你幾米之遙的地方你會看見,我在不遠處迎望你 .
夜已深,那風還在刮著。
輕閉雙眼,感受著你的余溫,那一指的溫柔,那一臂的溫暖。
多少倚臺望月憶離愁的夜晚,多少秉燭書寫寄相思的時刻。
皆因,遇見你,這場美麗的意外。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寫春、夏、秋、冬的散文一個季節要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