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
余秋雨
莫高窟門外,有一條河。
過河有一片空地,高高低低建著幾座僧人圓寂塔。
塔呈圓形,狀近葫蘆,外敷白色。
我去時,有幾座已經坍弛,還沒有修復。
只見塔心是一個木樁,塔身全是黃土,壘在青磚基座上。
夕陽西下,朔風凜列,整的塔群十分凄涼。
有一座塔,顯得比較完整,大概是修建年代比較近吧?好在塔身有碑,移步一讀,猛然一驚,它的主人,竟然就是那個王圓箓!
再小的個子,也能給沙漠留下長長的身影。
再小的人物,也能讓歷史吐出重重的嘆息。
王圓箓既是小個子,又是小人物。
我見過他的照片,穿著土布棉衣,目光呆滯,畏畏縮縮,是那個時代到處可以見到的一個中國平民。
他原是湖北麻城的農民,在甘肅當過兵,后來為了謀生做了道士。
幾經轉折,當了敦煌莫高窟的家。
莫高窟以佛教文化為主,怎么會讓一個道士來當家?中國的民間信仰本來就是羼雜互溶的,王圓箓幾乎是個文盲,對道教并不專精,對佛教也不抵拒,卻會主持宗教儀式,又會化緣募款,由他來管管這一片冷窟荒廟,也算正常。
但是,世間很多看起來很正常的現象常常掩蓋著一個可怕的黑洞。
莫高窟的驚人蘊藏,使王圓箓這個守護者與守護對象之間產生了文化等級上的巨大的落差。
這個落差,就是黑洞。
我曾讀到潘絜茲先生和其他敦煌學專家寫的一些書,其中記述了王道士的日常生活。
他經常出去化緣,得到一些錢后,就找來一些很不高明的當地工匠,先用草刷蘸上石灰把精美的古代壁畫刷白,再掄起鐵錘把塑像打毀,用泥巴堆起的靈官之類,因為他是道士。
但他又想到這里畢竟是佛教場所,于是再讓那些工匠用石灰把下寺的墻壁刷白,繪上唐代玄奘到西天取經的故事。
他四處打量,覺得一個個洞窟太憋氣了,便要工匠們把它們打通,大片的壁畫很快灰飛煙滅成了走道。
做完這些事,他又去化緣,準備繼續刷,繼續砸,繼續堆,繼續畫。
這些記述的語氣都很平靜,但我每次讀到,腦海里也總像被刷了石灰一般,一片慘白。
我幾乎不會言動,眼前一直晃動著那些草刷和鐵鍾。
“住手!”我在心底呼喊,只見王道士轉過臉來,滿眼困惑不解。
我甚至想低聲下氣地懇求他:“請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腦中依然一片慘白。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揚州小巷古建筑名家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