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賦》寫作背景
阿房宮是秦始皇在渭南營造的宮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據說動工不到兩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繼續修建,還未完成,即于公元前206年被項羽燒毀(實為咸陽宮而非阿房宮,作者以此以示誡人。
)從此,阿房宮的興滅就同秦王朝的興亡聯系在一起,成為人們議論的話題。
本文寫于唐敬宗寶歷元年(825年),這時的唐王朝已是大廈將傾,搖搖欲墜。
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獵,務聲色,大興土木,不理朝政。
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一文中說:“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
”
這是一篇借古諷今的賦體散文。
作者通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其毀滅,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朝統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經驗,向唐朝統治者發出了警告,表現出一個封建時代正直的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
杜牧這篇《阿房宮賦》之所以能流傳千古,正在于它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杜牧為什么要寫阿房宮賦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