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懂得欣賞,我們才能領悟到美麗世界的種種奇觀;因為懂得欣賞,我們才能發現人生的諸多坎坷,其實也是美妙的樂章;因為懂得欣賞,我們才能在被玫瑰刺傷手指后依然高興而不心傷。
陶潛欣賞“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灑脫,不為五斗米折腰,生活悠閑自在;李白欣賞“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豪放,放鹿青崖,享受到了大自然無限風光的美好。
秦檜沉迷權欲,害死岳飛,落得被后人唾罵的下場;成克杰欣賞名利,貪污受賄,結果枉送了卿卿性命。
可見,同樣是欣賞,會欣賞,欣賞正確的就快樂健康,而不會欣賞或欣賞不正確的就沒有好下場。
生活中常常有人抱怨自己缺憾多,不能像別人一樣擁有成功的喜悅。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缺陷,就象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正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歡他的芬芳。
因此,我們不必在乎命運的安排,只要把握生命,就能扼住命運的喉嚨,主宰自己的命運。
正如缺陷,只要我們學會欣賞,我們就不會沮喪,因為我們正是那上帝特別喜愛的蘋果。
學會欣賞,就是在找不到輝煌的終點時,依然能欣賞到起點的期盼;學會欣賞,就是在達不到生命的頂峰時,仍然能感受到攀登的激情。
學會欣賞,就是不沉淪于昨日的失敗和挫折,而是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一條成功之路;學會欣賞就是在錯過花季后,還能從繽紛落英里感受到果實的甘甜。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那就帶著你善于欣賞的眼睛走吧,你會發現蒼涼的在地下,有古蓮的胚芽;浩瀚的沙漠里,有燎原的綠洲。
著名雕塑家羅丹說:“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
”然而“ 金無足赤 , 人無完人”的古訓并沒有讓我們在認識事物時發生實質性的變化. 《安徒生童話》中有一個小故事: 一只鸛鳥偶然在一群雞中生活, 那群雞喋喋不休地對鸛鳥的與它們相異的外貌品頭論足, 結果一雙纖細的長腿說成呆板, 高貴的氣質說成自命不凡, 就連那抵御風雨的羽毛也被貶得毫無色彩, 單調極了.
我們自身的認識上的狹隘阻擋了發現美的道路, 而這些審美道路上的荊棘恰能被欣賞掃除。
同樣的陰云密布,敵人兵臨城下,有的人只看到“黑云壓城城欲摧”, 而李賀看到的卻是“甲光向日金鱗開”。
生活是一面公正的鏡子, 以欣賞的眼光看待事物, 它就呈現美麗, 反之則呈現丑陋.縱然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但尋找美麗, 看待真實的眼光須是同樣的.
學會欣賞, 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去觀察事物。
當你的生活一片陰霾時, 還會贊美墻角那支怯弱的紅玫瑰嗎? 批判雖可以矯正, 但這種否定一切的處世方法, 并不是我們推崇的. 一株向日葵, 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它, 你會發現它金黃的笑臉與太陽會面的情景是多么生氣勃勃, 然而, 當你戴著有色眼鏡觀察它時,它與太陽的照面簡直是一幅阿諛逢迎, 巴結諂媚的丑態畢露的寫真。
一彎小溪,以恬靜的心態去欣賞它,你會領略到這涓涓細流的輕柔曼妙的美。
一首流行歌曲,專注的欣賞它, 你就會覺得自己在享受另類音樂的激情. 命運的交響; 而你帶著蔑視 , 斜起眼光看它時, 你會以為這是對音樂的褻瀆, 對高雅藝術的侮辱, 甚至會罵道:“簡直是靡靡之音.”
生命的色彩只會在欣賞的眼神中尋找契合, 所以擯棄那些偏見, 種種厭惡, 用欣賞的眼光看待這周圍的一切, 才能沉淀出生活的原色.
一個小女孩在玫瑰園中玩耍, 當她的母親問她對這里的感覺時, 她回答是糟透了, 因為這里的玫瑰, 都有刺.而另一個小女孩則說:“上帝啊, 這些玫瑰是多么美麗!”在這個蘊涵淺顯道理的事例面前, 聰明的你已經找到發掘美的眼睛了吧?
我們欣賞大自然, 歡歌鳴叫的鳥兒,粲然怒放的花兒,無語凝重的遠山,來去匆促的河流;我們欣賞人類幾千年來的人文藝術,一幅畫,一首歌,一行字,一幢建筑物;我們也欣賞人自身,因為欣賞是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溝通,也包含了信任和肯定,每一個人都渴望別人的欣賞,每一個人也應該懂得欣賞別人,欣賞是一種愛……。
1 、 學會欣賞別人
常見這樣的人:自己有了成績,有了榮譽,就歡呼雀躍,神采飛揚;別人有了成績,有了進步,卻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甚至冷嘲熱諷,挖苦、嫉妒。
真誠地為別人取得的成績,取得的進步,取得的榮譽喝彩,是一種胸襟,一種氣度。
只有不斷開闊自己的胸襟,恢弘自己的氣度,才能不斷擁有成就事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聽到別人有了成績就不自在,看到別人有了進步就不痛快,是心胸狹窄、氣量狹小的表現。
這樣的人很容易成為孤家寡人,不會有很多人愿意與他合作、共事和創業的。
學會欣賞別人,是一種人格修養,一種氣質提升,有助于自己逐漸走向完美。
一個人總能在某一方面勝過別人,但在這一方面也總會有人比他強。
所謂“一山還有一山高”,就是這個道理。
每人都各有所長,隨時發現別人的進步,隨時為別人的成績而喝彩,這對于一個人的生存能力、合作能力、發展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義。
贊美他人并不難做到,這要求我們去發掘生活和工作周圍的人,想想他們的好處和優點,并毫不吝嗇地稱贊他們,這將會在人與人之間形成良性互動,使我們的社會和工作環境更溫馨可愛.
培根說:“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漠視者冰結心城、四海枯竭、叢山荒蕪。
”讓我們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賞
2、 學會欣賞 有益健康
欣賞能使人產生一種輕松、愉快和滿足感,人的心靈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凈化與調適。
同時,欣賞還能開闊人的視野,充實生活并增添生活情趣。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人的精神狀態與肌體健康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作為一種審美活動,欣賞往往能夠促使人進入一種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
這對于身心健康,自然是大有益處的。
欣賞并不神奇,學會欣賞也不需要多么高深的藝術水平。
只要你稍加留意,就會發現日常生活中可供欣賞的客體隨處都是,譬如就在我們的家中,陽臺上栽培的花草、墻壁上張貼的字畫、案頭陳設的工藝品、水族箱里喂養的金魚等等,它們都無時不在向主人展示自己的美。
如果你在茶余飯后靜靜地專注地觀賞它們幾分鐘,便會生出一種難以言傳的愉悅感來。
又如人們平常所說的“自賞”,即品味自己在生活中創造出來的勞動成果,這也不失為一種高雅的養生之道,比如在觀賞自己精心創作而成的一篇文章抑或一幅字畫時,往往都會獲得一種極大的精神滿足、一種高層次的精神享受。
讀好書是欣賞,聽音樂是欣賞,看優秀的電視節目是欣賞,走出家門去領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同樣是欣賞,生活中到處都有可供欣賞的客體。
學會欣賞,它會讓你的生活更有詩意,讓你在獲得精神享受的同時,進而獲得心身的健康。
3、 學會欣賞凄美的往事
應該說,每個人都會有,而且一定會有,那種凄美的往事,這一種記憶中的傷感,是每個人心目中的唯美所在。
因為它無法實現,所以才美。
不管別人是怎么去面對這種傷感的,但你須學會怎樣去欣賞那種傷感。
在有酒的時候,在寂清的時候,在無聊的時候,翻出來慢慢回味。
或許在不多久的以后,你會把這種傷感當做一個故事,細細地告訴你的愛人,讓她和你一起共同體會故事中的美麗。
我不會為了過去而逃避,因為我已經知道珍惜今天的可貴,就象珍惜昨日一樣,我懂得怎樣去欣賞。
世事本無常,把握現在才最重要。
放眼前方,有誰說,秋風下,那片落葉不美?
4、 學會欣賞自己的學生
曾讀過這樣的一個故事:臺灣作家林清玄當年做記者時,曾經報道了一個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細膩。
他在文章的最后,情不自禁地感嘆:“像心思如此細密、手法那么靈巧、風格這樣獨特的小偷,又是那么斯文有氣質,如果不做小偷,做任何一行都會有成就的吧?”沒想到,這句話卻影響了一個青年的一生。
如今,當年的小偷已經是臺灣幾家羊肉爐店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這位老板誠摯地對林清玄說:“林先生寫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點,使我想,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沒有想過做正事呢?”從此,他脫胎換骨,重新做人。
的確,如果沒有林清玄當年對小偷的“欣賞”和期盼,恐怕也就沒有他今天的事業和成就。
不難看出,欣賞對人生多么重要啊!
當然,我絕對無意把學生比作小偷,但小偷尚且能因“欣賞”而改過,學生為什么不能因欣賞而奮發呢?
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欣賞,老師的欣賞對學生的影響很大,有時甚至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所以,我認為,做一個老師,首先要學會欣賞!
學生當然會缺點多多:沒有集體榮譽感,沒有團結的精神,沒有勞動觀念,對老師過分挑剔,對自己要求過松,驕傲自滿,自私自利。
結果是老師挑剔學生,學生挑剔老師,工作沒法打開。
但只要老師嘗試從另外的角度來看自己的學生,發現他們也有很多的優點:勤奮、積極、向上,在學習上不甘落后于人,有遠大的理想,個個都想爭第一。
這時,老師們會發覺,自己的學生也有這么多的“亮點”!這些“亮點”,老師應該欣賞!
欣賞是一種信任和肯定。
對學生來說,沒有什么東西比老師的賞識更值得自豪的了。
有一個女生在日記中這樣對我說:“能得到老師的賞識是最值得自豪的,我只有在你寫給我的話中,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你對我的關注。
”的確,在學生看來,老師對他們的賞識是一種信任和肯定。
老師的欣賞,就是對學生的信任和肯定,而這正是學生工作和學習的最大動力!
欣賞是一種激勵和引導。
想不到,真的想不到,那么一點點的欣賞,對老師來說輕而易舉,對學生卻有這樣大的作用!欣賞的確能引導學生向好的方面發展。
欣賞是一種理解與溝通。
原來,在你欣賞自己的學生的同時,肯定也教會了學生去欣賞別人。
人與人能互相欣賞,還有什么不能溝通呢?師生之間能互相欣賞,還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呢?學會欣賞吧,欣賞是一種美德。
老師學會欣賞學生,這是師生之間理解和溝通的一個有效途徑。
5 、 屠格涅夫與托爾斯泰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獵時,無意在松林中撿到一本皺巴巴的《現代人》雜志。
他隨手翻了幾頁,竟被一篇題名為《童年》的小說所吸引,作者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無名小輩,但屠格涅夫卻十分欣賞,鐘愛有加。
他四處打聽作者的住處,最后得知作者兩歲喪母,七歲失父,是由姑母一手撫養照顧長大的,屠格涅夫更是給予了極大的同情和關注。
姑母很快就寫信告訴自己的侄兒:“你的第一篇小說在瓦列里揚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大名鼎鼎、寫《獵人筆記》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稱贊你。
他說:‘這位青年人如果能繼續寫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驚喜若狂,他本是因為生活的苦悶而信筆涂鴉打發心中的寂寥,并無當作家的妄念。
由于屠格涅夫的欣賞,竟一下子點燃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價值,于是一發而不可收地寫了下去,最終成為具有世界聲譽的藝術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的作者列夫•托爾斯泰。
在社會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同樣,每一個人也應該學會去欣賞別人。
欣賞與被欣賞是一種互動的力源,欣賞者必具有愉悅之心,仁愛之懷,成人之美之善念。
因此,學會欣賞,應該是一種做人的美德,肯定了別人也是肯定了自己,誠如愛默生所言:“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就是人們真誠地幫助了別人之后,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
6、 學會欣賞與贊美
你懂得欣賞嗎?你會贊美嗎?就像古代詩人將那原本毫無生機的月球賦予了“月照花林皆如霰”的柔情一樣; 你不是也陶醉于“星垂平野闊,風涌大江流”的美景之中嗎?你與朋友的交往中,若只把發生的點點滴滴當作過目云煙,而忽視了平凡中的一絲亮跡,那又何必相逢呢?
試著用你心靈的視力去觀察每一個人吧,你發現的每一處閃光點都會成為黑夜中的一點星光,只有到了繁星不滿蒼穹時,不僅是自己,其他人也會與你共同分享這份激情與喜悅。
大家都一樣,希望身邊的人喜歡自己,希望自己的觀點被別人采納,希望別人重視自己,希望聽到真誠的贊美,那么,你為什么不讓這些并不難實現的愿望成為事實?“尊重他人,滿足對方的自我成就感”。
,古代圣賢早先給予教誨:己所不欲,勿失于人;己所欲者,亦施于人。
這正是哲學家們悟出的一條人類行為的新奧妙
學會欣賞別人,努力去發現潛藏在深處的一線光輝,學會贊美別人,讓每一縷光輝都放射出最奪目的光芒,這樣,即使是星光燦爛過后的拂曉時分,啟明星也會被映得更加耀眼了!
7、 學會欣賞老年人
林語堂說過,有人用老氣橫秋來罵人,實在是不曉得秋林古色之美啊!的確,老年人具有豐富的人生閱歷,顯示出如秋天般深沉、博大的氣度與胸懷,那種美是年輕人難以散發出來的。
老年人因經歷過生命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所以錘煉出一種從容、淡泊的心境,使他們常能以靜看花開花落、閑觀云卷云舒的超然,來對待紛紜的人世。
老年人因為有了豐富的人生積淀,以及晚年充裕的時間,常能做出令世人驚嘆、贊賞的事業,綻放出絢麗多姿的七彩云霞。
老年人同樣是寶貴財富,誰都不能小看他們。
他們的知識、經驗尤其值得重視,青年人可以從中學習到應對各種困難的技巧和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
有人說過,老年時代如蜿蜒河流的下游,寬闊而平靜,是人生一個看似平淡實則豐美的重要階段。
世人要學會欣賞老年人,這才不愧是生活中的智者,因為他領悟了“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哲學真諦。
8、 學會欣賞
顧不上欣賞周圍的景致,要趕路,要往前看。
來不及對身邊的一切心存感激,以為以后有的是時間。
放棄了心中曾有的浪漫和幻想,因為那和現實是多么格格不入。
人生路上,我們越往前走越無法停留,越來越多的景致被我們丟在了腦后。
是生活使我們變得疏忽?還是歲月讓我們變得庸俗?
為什么我們忙忙碌碌內心卻依然空虛?為什么我們日益變得麻木和疏懶?為什么我們總是容易傷害身邊最親的人?
為什么我們越是平凡越是不甘于平凡?
每天,我們重復著昨天,時光悄悄地在我們眼角留下滄桑。
人生的經歷,世事的悲歡已使我們的心靈變得波瀾不驚。
面對榮辱,我們已經學會了冷靜對待。
可是,我們依然沒有學會一件最重要的事——欣賞。
學會欣賞,學會熱愛周圍的一切。
學會欣賞,學會感激生活的饋贈。
學會欣賞,讓愛人更溫柔更體諒,學會欣賞,讓心靈放松。
學會欣賞,將生活的點點滴滴融入愛的海洋。
假如你感到壓力不堪重負,請你停下匆忙的腳步,看看天空,欣賞藍天和白云,欣賞月亮和星辰,在大自然的風中靜靜呼吸,讓清新的感覺撫平你粗糙的心。
再上路時,我們一定不再是疲憊不堪的趕路人,學會欣賞,我們就是輕松愉快的行路人。
學會欣賞,讓我們永遠**的主人!
參考資料:自己拼的,希望能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