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人記敘文的寫作技巧有哪些?
首先是要注意選用的素材,最好是那種切入點小,但是可以深入下去,發散開來的,透出人性光芒本質的一些東西。(如果有能力,可以選那種很普通的生活,但一定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然后就是要“觀察”,就是說你最好可以把人物刻畫的細致入微一點。比如什么肖像描寫啊,語言心理描寫啊,在刻畫人物形象上能用的筆墨千萬不要吝嗇。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適當插入一些自己的情感也是很好的烘托。如果可以,弄一些插敘呼應一下你的主題也是很好的。但是切記不要太過冗長,一定要有詳略,不然也沒什么味道。(推薦楊絳的《老王》,一些人物傳記也是不錯的)
當然,不能太過刻意的去雕琢。行文能夠流暢,讓人看著舒服,自己寫的舒服也是打動人很關鍵的一個方法。
嘮叨了那么久,其實記敘文,尤其是要刻畫東西的都是很看積累的,加油吧!
求散文的寫作方法~(歡迎粘貼)?
一、什么是散文
從廣義講,散文是泛指那些不講究駢偶押韻的文體。今天我們所說的散文是與小說、戲劇、詩歌并稱的一種文學體裁,專指用凝練、生動、優美的文學語言寫成的敘事、記人、狀物、寫景、喻理的短小精悍的文藝性文體。
散文的選材范圍海闊天空,表現形式靈便輕捷,行文活潑自由,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無一不可,反映現實迅速及時。散文的創作,常常是擷取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片斷甚至點滴小事,或自然界中的一個小小物件乃至一片葉、一縷光、一眼泉、一朵花來寄托作者的情思,表達主觀感受,流露某種意愿、希望和追求。散文常用象征、襯托的手法,借助某一具體事物的形象,來表達某種抽象的概念,寄寓某種思想感情和生活哲理。
二、散文的分類
根據表達方式的側重點不同,散文可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議論性散文。
敘事散文:以寫人敘事為主的散文,通過寫人敘事抒發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這類散文善于通過某些生活片斷、場景和細節描寫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現人物的精神風貌,揭示事件的審美意義。如:《背影》《藤野先生》《棗核》等。
抒情散文:以抒發感情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發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也就是通過對景和物極盡其妙的藝術描寫,抒發作者的主觀感受和特定情思。這類散文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如《春》議論性散文:以議論為主,借助某種形象說理,直接的發表議論,其特點是議論、抒情和描寫相結合。這類散文近似于雜文,但比一般雜文更具文藝性,如《松樹的風格》《愛國與小事》等。
三、散文的特點
散文的主要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謂“形散”,一般指散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同一篇中,可以從一個人物的某個側面或者一個先進事跡的片斷談起,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里,作者可以根據中心思想的需要,隨意選擇,精心安排。“形散”還體現在表達方式的靈活多樣。總之,無論是敘事、描寫或是抒情、議論、說明都能在中心思想的統帥下,得到盡情盡意的發揮。
所謂“神不散”,主要是從散文立意的角度而言的,就是要求立意高遠,主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如何廣泛,表現方法多么靈活,都應圍繞一定的中心,為中心思想服務。
寫得好的散文,“形散”與“神不散”是和諧辨證的統一。散文的題材廣泛,文章的“神”要“不散”,在結構上往往需要有一條鮮明的線索,把那些“散”的材料貫串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散文多以時間變化、空間轉移為線索;或以具體的人、事、物為線索;或以人物的思想感情的發展變化為線索。
敘事性散文的寫作特點
著名作家毛姆說過:“要把散文寫好,有賴于好的教養。散文和詩不同,原是一種文雅的藝術。有人說過,好的散文應該像斯文人的談吐。
敘事散文中,那些隱藏于文字后面的情與思,越厚重越真摯,就越能打動讀者,越能呈現出驗和事實的力量教養”、“文雅”和“斯文人的談吐”,一定是要有深厚的人生經驗作為支撐的,它必定暗含著對生活和存在的獨特發現,同時,它也一定是一種藝術的創造,否則就不會是“文雅的藝術”了 敘事散文的素材應該來源于我們熟悉的生活,人物和事件都應該是曾經使你產生過心靈震顫或者讓你記憶深刻的,你可以在行文的時候有具體細節上的修飾和加工,但不能失去生活的本來面目。
國學大師余光中先生在《散文的知性與感性》一文中說:“在一切文體之中,散文是最親切、最平實、最透明的言談,不像詩可以破空而來,絕塵而去,也不像小說可以戴上人物的假面具,事件的隱身衣。散文家理當維持與讀者對話的形態,所以其人品盡在文中,偽裝不得。”
在寫敘事散文的時候,用情虛假,不是一味拔高,歌功頌德,就是情緒低落,盲目的貶低。其實這是敘事散文行文的大忌。前蘇聯劇作家維o羅佐夫談自己寫作的經驗,他這樣說:“按照自己心靈的吩咐”。我的理解是敘事散文應該注重個人內心情感的真實抒發和自然流露。 細節是事物的細部特征,在敘事散文寫作中尤其要注重細節描寫。因為細節不但是你形象思維的一個展現,而且往往會成為文章中的一個亮點,對刻畫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性格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細節包含很多種,像人物的動作刻畫,人物的神態刻畫,個性化語言的刻畫,當時環境的刻畫,人物內在心理的描摹等等,不一而足。
在敘事散文中,對人物的動作描寫的要求,就是要通過人物的動作表現人物的心理。這里就涉及到了細節的典型性的話題。其實人物的舉手投足都是細節,但并不是這些舉手投足的動作都能讓我們印象深刻。真正打動人心的細節是具有典型性的,但又是常常被人們所忽略的,比如有一篇散文寫一個經濟條件不允而被迫輟學的女孩子,全班同學為了這個女生送行,吃飯的時候,作者描寫了這個女生夾豆腐的細節,她怎么努力都無法把豆腐夾進嘴里。這就是一個生活中常常被忽略的地方,作者把她夾豆腐的神態和對生活無能為力的趕上描寫得淋漓盡致,感人至深。細節是刻畫人物的有力武器,通過細節刻畫人物,才能讓人物鮮活有力,性格清晰可見。
細節一般采取白描的手法,魯迅在談到白描時這樣說:“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
在《故鄉》中描繪楊二嫂的形貌時,魯迅這樣寫道:“凸顴骨,薄嘴唇,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洗腳伶仃的圓規。” 簡單的幾筆勾畫就把楊二嫂尖酸刻薄的形象塑造的淋漓盡致。
“她一面忿忿的回轉身,一面絮絮地說,慢慢向外走,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幅手套塞在褲腰,出去了。” 將楊二嫂的自私,貪小便宜的性格刻畫的神形兼備。這就是細節描寫的魅力。這里的細節描寫,已經不再是客觀地對某一場景或特征的敘述,而是作者內心情感的外在體現了。
細節如雕塑,面無表情的塑像雖然威嚴但生硬。要是在塑像上雕出這人微微翹起的嘴角,這個雕塑馬上便生動活潑起來。好的細節描寫,往往可以打動考官并會留下深刻印象。但是細節一定要運用有度,并不是越多越好,整篇文章都是細節,便成了流水賬,不但沒有妙用,反而顯得累贅。
散文文有哪些寫作手法?有寫什么作用?
寫 作 手 法
寫作手法屬于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夸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象,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征、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表達方式就是常見的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其實也屬于藝術表現手法)。
寫人作文的寫作方法是怎樣的
寫人的作文側重于對人性格特點的描寫,通過一個人的言談舉止,為人處事,內心思維活動等等的描寫來表現。寫人的文章中出現寫事時必須是特定人才能做出的特定的事,能表現出一定的內涵。所以選材時,不能所有的事情都一股腦的安排上去,應該經過加工挑選,使其符合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符合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寫事的作文側重于對于事情的描寫,包括起因,經過,發展,結局等等。可以有敘述法,倒敘,插敘各種寫作手法。可以通過各種手段描寫渲染環境從正面側面宏觀微觀來表現你的目的。可以是某個人的事,也可以是某群人的事情,對人的描述可以少些,但應該側重于揭露中心思想,使別人認識到這件事的與眾不同,使之與文章產生共鳴。
總而言之,就是,側重點的不同。因此選材時應該圍繞著題材中心慎重選擇,寫人時就摘選能統一于一種特質的某些具體事件;寫事時就專門圍繞這件事寫人對它的反應和思想活動,以期通過人物的描寫使人們意識到事情的本質與中心。
希望能給你幫助。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寫人敘事類的散文寫作手法,寫人記敘文的寫作技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