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散文和現代散文一樣嗎?
1.古代散文:我國古代,為區別于韻文、駢文,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在內,一律稱之為散文。我國古代散文的發展歷程:先秦散文:包括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諸子散文以論說為主,如《論語》《孟子》《莊子》;歷史散文是以歷史題材為主的散文,凡記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文章和書籍都是歷史散文,如《左傳》。兩漢散文:西漢時期的司馬遷的《史記》把傳記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東漢以后,開始出現了書、記、碑、銘、論、序等個體單篇散文形式。唐宋散文:在古文運動的推動下,散文的寫法日益繁復,出現了文學散文,產生了不少優秀的山水游記、寓言、傳記、雜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時涌現。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擬古為主,后有唐宋派主張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較為有名的是歸有光。清代散文:以桐城派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義理”的體現。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對我國古代散文文體加以總結,分為13類,包括論辯、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志、雜說、箴銘、頌贊、辭賦、哀奠。2.現代散文:指與詩歌、小說、戲劇并稱的文學樣式。特點是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片斷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達作者的觀點、感情,并揭示其社會意義,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加工創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而是著重于表現作者對生活的感受,具有選材、構思的靈活性和較強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語言不受韻律的限制,表達方式多樣,可將敘述、議論、抒情、描寫融為一體,也可以有所側重;根據內容和主題的需要,可以像小說那樣,通過對典型性的細節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寫、心理刻畫、環境渲染、氣氛烘托等,也可像詩歌那樣運用象征等藝術手法,創設一定的藝術意境。散文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雜文、短評、小品、隨筆、速寫、特寫、游記、通訊、書信、日記、回憶錄等都屬于散文。總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廣泛、寫法靈活、語言優美,能比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們喜愛。
散文與現代文的區別
我上次就是回答這個,提問都很滿意。希望也能幫到你。
散文和詩歌都有著極其美麗的語言和豐富的內涵,但是散文是形散意不散,散文的語言相對來說可以更加自由一些,但是詩歌的話雖然現代詩歌的要求自由 了很多,但是詩歌的邏輯性依然要求很高,他的語言不能太散,另外詩歌還是有格式的要求
附:答案太復雜的均非原創,在我的領域里就這么多了。剛出道不久,希望我的答案能滿意。
提問人的追問 2009-11-08 06:00相同的呢?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1-08 08:27 詩歌和散文的區別完整版。精而不雜,希望您能滿意。 詩體概說 詩體的分類,是一個復雜的問題。現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簡單地談談漢魏六朝和唐宋的詩體。 漢魏六朝詩,一般稱為古詩,其中包括漢魏樂府古辭、南北朝樂府民歌,以及這個時期的文人詩。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樂府歌辭是由樂府機關采集,并為它配上樂譜,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龍·樂府》篇說:"凡樂辭曰詩,詩聲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詩、歌、樂府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關系:詩指的是詩人所作的歌辭,歌指的是和詩相配合的樂曲,樂府則兼指二者而言。后來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體裁寫的作品,雖然沒有配樂,也稱為樂府。中唐時白居易等掀起一個新樂府運動,創新題,寫時事,因而叫作新樂府。 唐以后的詩體,從格律上看,大致可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兩類。近體詩又叫今體詩,它有一定的格律。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詩簡稱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詩簡稱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過八句的叫長律,又叫排律。長律一般都是五言詩。只有四句的叫絕句;五絕共二十個字,七絕共二十八個字。絕句可分為律絕和古絕兩種。律絕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一般只限於五絕。 散文,是文學里的一株奇葩。中國的文學里很早就有了散文的蹤 跡,如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等等。但最成 功的,莫過于那部《徐霞客游記》。此文雖同屬于游記的范疇,但在 內容和思想性方面,已經脫離了那種單純的借景抒情式的文章,開創 了散文新的體裁。 到了近代,中國更是涌現出一大批散文家。如朱自清、揚朔、艾 青等,他們的作品,有的清新娟秀,有的深厚凝重。但同樣之處都是 記錄、贊嘆了新中國的建立,成長,發展。這對于后來的散文,在風 格上影響甚深。 綜上所述,散文主要有兩個方面值得注意,既體裁和風格。 先說體裁。現在的散文體裁已經分有好幾種。有隨筆小札、心情 文字、旅行游記、敘事抒情等等。隨著筆者的感觸不同,每篇散文的 定義上就有所區別。 寥寥幾語,盡述心事,這樣的散文很精悍,與現代詩歌相得益彰; 洋洋灑灑,闡述心情,這樣的散文很凝鑄,作者一定必有深意,要結 合題目去理解,才能領悟。 再說風格。有清新的、凝重的、喜悅的、悲傷的、積極的、落寞 的,數不勝數。但有一個宗旨,既文筆一定要優美,文章一定要流暢。 "形散而神不散’。最后結尾處,一定要有點睛之筆,突出主題,反 應出這篇文章的思想。 其實,人生如酒自斟酌,文章似茶隨調和。一篇好散文的成功之 處,只要能引起讀者共鳴的,都是好文章。散文雖有它自己獨特的一 些規定和范疇,但只要是發自內心的文字,誰不為之感動呢?古詩中 的拗句也是如此。 什么是散文?散文就是剖露在紙上跳躍的心靈文字散文是不是現代文
散文是現代文的一部份
散文(prose;essay)是與詩歌、小說、戲劇并稱的一種文學體裁,指不講究韻律的散體文章,包括雜文、隨筆、游記等。是最自由的文體,不講究音韻,不講究排比,沒有任何的束縛及限制,也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行文體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個或多個中心思想,以抒情、記敘、論理等方式表達形散而神不散,文章文筆隨意但詞詞句句都與主題中心有關。短小優美,生動有趣。我國傳統意義上的散文,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除詩歌、戲劇、小說、辭賦以外的所有散體文章,包括政論、史論、傳記、游記、書信、日記、奏疏、小品、表、序等各體論說、雜文。因為這些文章,既是美好思想情操的載體,也是語言藝術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在長期流傳過程中,它澆灌了各個時代的文學園地,也沾溉了歷代文人,至今仍使人們受益。
現代文 1、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 說明 2、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復、借代、反問、設問、引用、對比.疑問......... 3、常見寫作方法、表現手法:聯想、想像、象征、比較、對比、襯托、烘托、反襯、先抑后揚、以小見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狀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4、語句在文章篇章結構上的作用:總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承上啟下(過渡)、前后照應、首尾呼應、總結全文、點題、推動情節發展。 5、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題(深化中心)。 6、語句特色評價用詞:準確、嚴密、生動、形象、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語言簡練、簡潔明了、言簡意賅、富有感染力、節奏感強、委婉含蓄、意味深長、發人深省、寓意深刻、引發閱讀興趣、說理透徹、有說服力。
散文是不是現代文
散文是現代文的一部份
散文(prose;essay)是與詩歌、小說、戲劇并稱的一種文學體裁,指不講究韻律的散體文章,包括雜文、隨筆、游記等。是最自由的文體,不講究音韻,不講究排比,沒有任何的束縛及限制,也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行文體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個或多個中心思想,以抒情、記敘、論理等方式表達形散而神不散,文章文筆隨意但詞詞句句都與主題中心有關。短小優美,生動有趣。我國傳統意義上的散文,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除詩歌、戲劇、小說、辭賦以外的所有散體文章,包括政論、史論、傳記、游記、書纖宏或信、日記、奏疏、小品、表、序等各體論說、雜文。因為這些文章,既是美好思想情操的載體,也是語言藝術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在長期流傳過程中,它澆灌了各個時代的文學園地,也沾溉了歷代文人,至今仍使人們受益。
現代文 1、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 說明 2、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復、借代絕游、反問、設問、引用、對比.疑問......... 3、常見寫作方法、表現手法:聯想、想像、象征、比較、對比、襯托、烘托、反襯、先抑后揚、以毀伍小見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狀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4、語句在文章篇章結構上的作用:總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承上啟下(過渡)、前后照應、首尾呼應、總結全文、點題、推動情節發展。 5、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題(深化中心)。 6、語句特色評價用詞:準確、嚴密、生動、形象、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語言簡練、簡潔明了、言簡意賅、富有感染力、節奏感強、委婉含蓄、意味深長、發人深省、寓意深刻、引發閱讀興趣、說理透徹、有說服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現代文跟散文一樣嗎,古代散文和現代散文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