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ul Johnson 是誰?
簡介
塞繆爾·約翰遜(Samuel Johnson)(1709—1784)英國作家,批評家。英國文學史上重要的詩人、散文家、傳記家和健談家,編纂的《詞典》對英語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和瓊森一樣,他也是當時文壇的一代盟主,他對文學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的評論,即使片言只語,也被眾口宣傳,當作屑金碎玉。約翰遜1765年出版了經他校訂的《莎士比亞全集》,這個版本在后世常為學者詬病,因為約翰遜有時出于己意,對原文進行刪改。他對莎評的主要貢獻,在于他為莎劇所作的批注和他為這個版本所作的序言。在約翰遜時代,文化氛圍已經在向浪漫主義方向發展,人們已不再視“三一律”為神圣。與德萊登、伏爾泰相比,約翰遜是更為寬容的新古典主義者。
生平事跡
塞繆爾·約翰遜(Samuel Johnson),是18世紀最重要的英國作家之一,在英國人心目中有著難以取代的地位。 英國人常常將18世紀的前50年稱為“斯威夫特和蒲柏的時代”(the age of Swift and Pope),同時將后50年稱作“約翰遜的時代”。約翰遜一生著述甚豐,最有影響的卻是完成于1755年的兩卷本《英語詞典》(Th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在長達150年的時間里,這本詞典一直是最權威的英語詞典,直到20世紀初才被《牛津英語詞典》取而代之。按照傳統的說法,約翰遜在6個抄寫員的幫助下連續奮戰,歷時9年編成了這本不朽的詞典。如今人們卻發現,這種說法并不完全符合事實。1746年,約翰遜接下了編纂詞典的合同。然而,根據伯明翰大學高級講師安妮·邁德莫特(Anne Mc Dermott)的研究結果,他并沒有如人們原先以為的那樣,在9年中堅持不懈地工作。相反,他曾經一度陷于一籌莫展的僵局,覺得自己無法按期完成詞典,于是破罐子破摔地放棄了編纂工作,并對出版商的催促置之不理。約翰遜把工作擱置了數年之久,最后才在區區兩名助手的協助下用兩年多的時間編完了詞典。他曾說過:“重要的是如何生存而不是如何死去。”他認為好的文學作品應該由通俗易懂的文字寫成,作品富有獨特的想像和創新。他質疑的米爾頓(Milton)不押韻的五步抑揚格。即blank verse(白話詩)。
johnson英文高級散文賞析
英國新古典主義時期的代表作家:約翰.班揚 John Bunyan, 代表作《天路歷程》(The Pilgrim's Progress)亞歷山大.蒲伯 Alexander Pope 新古典主義詩歌的代表,他模仿羅馬詩人,詩風精巧雋俏,內容以說教與諷刺為主,形式多用英雄雙韻體,但缺乏深厚感情。 他出版了散文《論批評》(An Essay on Criticism),從此奠定了他在詩壇的地位。次年,他又出版了《奪發記》(The Rape of the Lock),一部極妙的諷刺史詩。丹尼爾.笛福 Daniel Defoe 代表作《魯賓遜漂流記》(Robinson Crusoe)喬納森.斯威夫特 Jonathan Swift 代表作《格列佛游記》(Gulliver's Travels)亨利.菲爾丁 Henry Fielding 代表作 《棄兒湯姆·瓊斯的歷史》(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A Foundling )塞繆爾.約翰遜Samuel Johnson 編撰英文詞典的第一個英國人,作品為《英文大詞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這部巨著是塞繆爾.約翰遜花了七年時間獨自完成的。理查德.比.謝立丹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 代表作《情敵》(The Rivals )和《造謠學校》(The School for Scandal)被認為是上承莎士比亞,下接蕭伯納的紐帶,是真正的英國古典派喜劇。托馬斯.格雷Thomas Gray 代表作《墓園挽歌》(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
英國著名文學家
笛福(1660~1731)——《魯賓遜漂流記》
斯威夫特(1667~1745)——《格列佛游記》,大人國
理查遜(1689~1761)——《帕美拉》《克拉麗莎》
菲爾丁(1707~1754)——《約瑟•安德魯傳》、《大偉人江奈生•魏爾德傳》、《湯姆•瓊斯》、《阿米莉亞》
拜倫(1788~1824)——《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東方敘事詩》(異教徒豎芹、阿比托斯的新娘、余洞畢海盜、萊拉、巴里西納、柯林斯的圍攻)《錫隆的囚徒》《曼弗雷德》《普羅米修斯》《該隱》《青銅時代》《唐璜》
雪萊(1792~1822)——《麥布女王》(第一部作品)《伊斯蘭起義》(原名《萊昂和茜絲娜》)《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欽契》《西風頌》
濟慈(1792~1822)——《夜鶯頌》《憂郁頌》《希臘古甕頌》《伊莎貝拉》
司各特(1771~1832)——歐洲歷史小顫族說創始人
喬納森斯威夫特名著?
喬納森· 斯威夫特是英國十八世紀杰出的政論家和諷刺小說家。出生于愛爾蘭都柏林的一個貧苦家庭。他是遺腹子,從小由叔父撫養長大。十五歲時就讀于都柏林三一學院,獲學士學位;1692年伍冊獲牛津大學碩士學位,1701年獲三一學院神學博士學位。他在大學里的主業是哲學和神學,但他個人更偏愛謹簡文學和歷史。
1688年,斯威夫特前往英國,做了穆爾莊園主人威廉·鄧波爾爵士的私人秘書,直到1699年鄧波爾去世。在他擔任秘書期間,閱讀了大量古典文學名著。
1699年,斯威夫特回到愛爾蘭,在都柏林附近的一個教區擔任牧師,但為教會中的事務常去倫敦,后來卷入了倫敦的輝格黨與托利黨之爭,受到托利黨首領的器重,擔任過該黨《考察報》主編。1714年托利黨失勢,他回到愛爾蘭,任都柏林圣帕特里克教堂主持牧師,同時著手研究愛爾蘭現狀,積極支持并投入爭取愛爾蘭獨立自由的斗爭,但一個個美好的夢想最后都破滅了。
晚年的斯威夫特內心十分孤獨,只限于和屈指可數的幾個朋友交往。他將自己積蓄的三分之一用于各種慈善事業,用另三分之一的收入為弱智者蓋了一所圣帕特里克醫院。然而,斯威夫特本人也被疾病折磨得不成樣子,許多人甚至認為他已完全瘋了。1745年10月19日,斯威夫特辭世,終年78歲,葬于圣帕特里克大教堂。
斯威夫特的文學才能很早就顯露出來,他寫過一些詩腔晌宏和文章,但真正使他揚名的是諷刺散文《一只澡盆的故事》(1704),在這篇故事中他諷刺和抨擊了英國各教派的虛偽和無恥。此后他又寫了《布商的信》(1724—1725,抨擊英國政府對愛爾蘭的貨幣政策)、《一個小小的建議》(1729,諷刺英國對愛爾蘭人民利益的壓榨和情感的欺侮)等等。但是,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是《在世界幾個邊遠國家的旅行》,即通常所說的《格列佛游記》(GuHiver”s Trav—ek),這部書完成于1726年。斯威夫特一生寫的大量作品幾乎都是不署名出版的,只有《格列佛游記》例外,他出版此書得到的稿酬是200英鎊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斯威夫特散文作家,Samul Johnson 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