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景散文 散文常用的表現手法有哪些
表達方式亦可稱為表達方法,是作者根據客觀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而運用的一種語言表達形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五種: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這五種表達方式的內涵比較容易掌握,此不贅述。記敘文多采用敘述、描寫和抒情的表達方式,議論文多采用議論的表達方式,說明文多采用說明的表達方式。當然,表達方式的運用也不是絕對的,如記敘文里也可以使用少量議論或說明,議論文里同樣也可以使用少量的敘述、描寫或說明,說明文里也可以有敘述或描寫。至于雜文、游記、隨筆等更細的分類文體,表達方式則更加靈活。總之,表達方式的使用,一切服從文體和表現主題的需要。
表達方式是文章的整體的語言運用形式,而修辭手法是針對具體的句子而言的。簡單地說,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和藝術美感從而促進文章的整體表達效果的某種方法或手段,都可稱為修辭手法。修辭手法的種類很多,內容博雜。但從多年來高考語文考試大綱的要求看,常見的需要學生掌握的修辭手法共有八種: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和反問。在平時的學習中,同學們可重點關注這八種修辭格。
表現手法也可稱為表現方法或表達技巧,它不同于修辭手法主要著眼于對句子的修飾,而是著眼于使文章的整體或部分產生效果。凡是能使文章整體或部分產生鮮明強烈的印象,達到感染讀者的藝術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視為表現手法。常見的表現手法有:烘托、渲染、鋪墊、照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白描、心理刻畫、蒙太奇、象征、用典、聯想和想象、寓莊于諧,等等。
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是一對容易混淆的概念。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都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表現手法是增強文章的整體或某一部分的表達效果,是從宏觀角度表現文章的;而修辭手法主要是增強文章中句子的表達效果,是從微觀角度表現文章的。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合在一起,可統稱為文學手法。
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絕對的。比如,反復是一種修辭手法,這是公認的,但它如果間隔使用,對文章的整體表達效果就非常明顯,也可視為表現手法;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有時也可以是一種表現手法;等等。總之,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當某種修辭手法在文章中產生了一種整體的效果,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或是某種修辭手法在文章中反復使用后產生了整體的表現力,那么這種修辭手法也可視為表現手法。
談古今散文景情結合的幾種方式之一 以情馭景、情景交融
作者:四川省綿竹中學 龔志華
古今散文有一相同點,就是注重意境,講求情景的水**融。一切景語皆情語,景是情化了的景,要經過散文家情感的過濾或影射,其中包蘊著散文家內心中的情與意;情是物化了的情,往往建立在“景”與“物”基礎上,否則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人教課標版必修2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都是寫景的散文,其景情結合方式不外下面幾種:
一、以情馭景、情景交融
以情馭景、情景交融,一般都是通過傳神生動的景物描寫來表露出濃厚的感情色彩,景由情牽,情由景生,營造出一種情和景高度融合統一的境界,達到“情語景語渾然一體”的高度。
以情馭景、情景交融有兩種表現形式:
1、觸景生情
即作者觸及客觀景物而引起情思,情由景生,有感而發。如《蘭亭集序》: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又如《赤壁賦》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這樣的江月景象襯的是蘇軾與客的快樂心境,與蘇軾灑脫的胸懷相輝相映。請看: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即作者強烈的主觀情感熔鑄在散文的景物描寫中,使外在景物附著了作者強烈的情感色彩,達到移情的目的。
散文的表現手法有哪些?
1、散文的表達方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記敘、議論、描寫、抒情和說明。 A、散文中的議論:往往有揭示意義(主旨)、畫龍點睛、深化主題地作用。 B、散文中的描寫:往往為了展示人物特征、暗示時代背景、渲染情感氛圍。 C、散文中的抒情:往往有抒發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蘊、表現形象意圖的作用。 D、散文中的倒敘: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E、散文中的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F、散文中的平敘:“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使思路更清晰,相互照應更得體。 G、散文中的景物描寫:描寫自然風光,營造某種氛圍,烘托人物情感或思想。 H、散文中的環境描寫:交代背景,表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心理或形象。 I、散文中的人物描寫:包括肖像、行為、心理、語言、細節描寫,往往是為了展現人物內心,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同時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 J、散文中的敘述人稱: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稱能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空限制,靈活自由。 2、散文中的修辭方法:常用的有比喻、擬人、排比、對比、襯托、渲染、夸張、反復等。 A、散文中的比喻:作用在于把要說地事物反映得生動形象。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B、散文中的擬人:給物賦予人的形態和情感,使之人格化,使描繪生動形象,表意豐富。 C、散文中的排比:使內容表達更集中、更突出、更鮮明;情感抒發更強烈、更有氣勢。 D、散文中的對比:能使所表達的事物特征或所闡發的道理更鮮明、更突出;能徹底揭示矛盾,使文章內容表達更顯愛憎分明。 E、散文中的襯托:以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某一事物,使所議論或描寫的事物更加突出,更加鮮明。 F、散文腸龔斑夾職蝗辦偉暴連中的渲染:通過某一方面的鋪陳敘寫,集中描繪,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質特點,用以加深主題。 G、散文中的夸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H、散文中的反復:寫景抒情感染力強;承上啟下,分清層次;多次強調,給人以深刻印象。 3、散文的表現手法:常用的有聯想想象、比喻象征、對比襯托、欲揚先抑、虛實結合、動靜結合、點面結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見大、鋪墊照應、制造懸念、言猶未盡等。(各項具體解說參見《名師大講堂》P174) 4、散文的行文布局:常見有包括文眼句、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中心句、點睛句等的“重要句子”的安排,以及詳略得當、敘議結合、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過渡銜接、鋪墊伏筆、首尾照應等。 A、文眼句:顯示作者的寫作意圖,體現行文脈絡,表明主題思想。 B、總起句:統領全文,引出下文;為后文做鋪墊、埋伏筆。 C、總結句:總結全文,深化主題;照應上文,發人深思。 D、點睛句:揭示主旨,點明中心;耐人尋味,給人啟迪。
寫景散文閱讀方法!!
現代文閱讀實用解題技巧
解答現代文閱讀題應分三步走:
第一步,縱觀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咐粗蘆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尋、讀懂文章中關鍵的詞句。特別是那些體現作者立場觀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內涵較豐富、形象生動的詞句。尤其是文章的開頭句、凳明結尾句、獨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連問句、過渡句、抒情議論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隱含其中。
①不要急著去做題,在進入題目之前,必須讀兩遍文章。第一遍速讀,作快速瀏覽,攝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對文章的整體認識,集中解決一個問題——選文寫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讀,仔細閱讀每句話,揣摩、參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對文章的主旨產生一定的認識。②畫出在文章的結構上起過渡、連接作用的詞語、句子、段落,畫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這些詞句往往就是回答問題時需要重點研讀的,通過找重要的詞句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結構層次。③心中要有文體意識,找出畫龍點晴的句子。作為托物言志類的哲理性散文,在敘述和描寫中總有一些議論和抒情的語句,閱讀時一定要善于抓住議論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結尾的議論抒情,它們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記:欲速則不達。一定要讀懂文章再做題,堅決杜絕走馬觀花式的閱讀。
第二步,認真審題,定向掃描
做現代文閱讀主觀題的關鍵在于準確地審題,抓住了審題這個關鍵,就找到了答題的訣竅。現代文閱讀的審題,就是要仔細分析題干,把握題目要求,即把握題干中包含的與答案相關的各種信息。這是答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題干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話,一是命題者的話。設置題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題內容;同時,命題者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無緒,往往又會在題干中提示答題內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個句子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題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題的出題點,鎖定答題區間,具體到段、句、詞衡帶。只要找準了原文中的相關區域,認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準確抓住關鍵詞句,準確地把握住答案的有關信息,大多數題目的答案是能夠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記:題干提示了答題范圍,題干規定了答題角度,題干提供了答題思路,題干隱含了答題信息,題干體現了答題規律。
第三步,篩選組合,定向表述
文學作品閱讀多為主觀題,其題干不僅能顯示答題的區域,還能顯示答題的方式。要站在命題人所“問”的角度回答問題,問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準確、有條理。整合時一定要確保文通句順。
牢記:
1、弄清題干中所具有的態度或傾向
遇到的題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題方式,避免遺漏要點;遇到的題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題方式。
2、弄清題干語言的構成形式,確定答題語言形式。
題干的結構,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著語句含義由哪些方面構成,分析結構可以提示考生答題時如何組織好語言。
3、弄清題干中作者的話和命題者的話
題目中出現作者的語句,一般是學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對象,而命題者的話一般起到引導學生明確解答重點或者提供限制條件的作用。
4、變含蓄為直接,變分說為概括。
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材料多為散文,語言不僅有豐富的內涵,還很講究藝術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動細膩,有的形象具體。具有這些特點的語句在高考中歷來成為考查的重點。組織答案的時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關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關段落所傳達的信息的共同點,然后利用文中附著信息共同點的那些具體的、形象化的語句,把這些具體形象化的語言轉換為抽象,概括性的語言,即為所需答案。
5、多從原文中篩選、提煉、整合語句作答。
現代文閱讀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傳達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來理解作品,多從原文中尋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時以文章中的詞或句為基礎略作改寫來作答,有時要求綜觀全文,從各段中提取相關信息加以整合。這類題在高考中出現最多。
另外,要弄清試題中常用的名詞術語。
表達方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
寫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后揚、象征、開門見山、托物言志等。
修辭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擬人、反復、夸張、排比、對偶、對比、設問、反問等。
語言特點,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于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的特點。分析時,一般從修辭上進行分析。
感悟,多指發自內心的感受、理解、領悟等。
說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理說明文(內容角度);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
說明方法,一般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畫圖表、摹狀貌等(一般是三個字)。
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考生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等),邏輯順序(先結果后原因,層層遞進等)。
說明對象,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論證方法,中學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論證、事實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歸謬法。
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
理論論據,包括名人名言、俗語諺語、公式定律等。
事實論據,一切事實、史實、數據等。
簡明,語句簡潔、明了,一般有字數上的限制。
得體,文明禮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內容的作用或好處可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二是結構方面的,如過渡、呼應等;三是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思想內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如善惡、好惡、褒貶等。
以上各“常用術語”,暗中考查學生的語文基礎,同時也是題目賦分點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問”的弊病。
詩歌鑒賞五步法
【第一步】
先看一下詩歌是哪一類(按表現手法分為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按內容分為田園詩、邊塞詩等)
古詩一般選擇唐詩宋詞,以抒情詩居多,抒情詩可分寫景抒情,借古感懷,托物言志。寫景抒情詩主要把握景和情的關系;借古感懷詩,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關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諷今;托物言志詩主要領悟物和志的關系,借何物顯何志,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
到詩詞的后半部分去找詩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達的志)。
【第三步】
看詩詞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什么畫面,這些畫面有什么特點,對詩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這實際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
做到五必看 :
①必看題目(題目常常是詩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詩的內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論世,了解作者風格);
③必看注釋(可以借此了解詩歌的感情基調,難懂的知識典故,有時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詩眼常常在此。詩歌鑒賞也常常是名句的鑒賞);
⑤必看題干(題干的指向性很強,必須看清要求,必須結合原詩內容、題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闡述概念。答案必須有針對性、指向性,一定要問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給什么,這一點非常重要,可謂重中之重)。
【第五步】
看一看詩歌運用了哪些手法,這樣古詩鑒賞就很容易做了。組織成文時一般可用這樣的表達程式:這是一首什么類型的詩,詩人攝取了哪些景物組成了怎樣一幅畫卷(或通過什么形象的描寫刻畫),從中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在藝術特色上,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起到了怎樣的表達效果。或這樣表述: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已景作結實散文的手法么,寫景散文 散文常用的表現手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