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齋飯寧波什么時候做放什么菜
寧波人傳統,三十年夜要謝年,做齋飯,初五還要請財神菩薩。
謝年,紹興人叫做祝福,這是從魯迅先生筆下得知。謝年,寧波人叫請菩薩,請的是什么菩薩?我想是灶神吧,要么是土地公公,城隍菩薩。這個需要考證一下。
某年,謝年,早起,5時。請菩薩有葷請素請之分。下圖為葷請。
全公雞口銜蔥節,豬肉一大條(肋3條),活鯉魚眼蓋紅紙,白糖,烤芙。六酒三茶。
燒高香,三株一巡,大明燭。
還要說說齋飯,齋飯是祭奠先祖的,以保佑一家太平安康,和清明祭祖道理差不多,齋飯一年三次,清明,七月半,歲末。
菜式方面:十菜,有魚有肉,有葷有素,可能在傳統的流傳中有些口誤,老底子很多講究忌諱,現在能完全秉承的不多了。我把我知道的說一說吧,葷菜不能有牛羊,蝦蟹。素菜里不能放蔥,蒜,韭菜,是為全素。黃豆芽,黃魚,豆腐,紅燒肉,烤芙等是保留菜式,按這個做基本不會有錯。
器皿方面:斗碗,酒盅,筷子,酒壺。千萬別用盤子什么的,保持老式。
儀式方面:蠟燭一巡,香接三次,酒三巡。先燭后香,上香前拜三拜,說些心愿,上香后倒酒。然后燒錫鉑,經,送客,香插到門口。
初中閱讀短文 上元節(張小愚)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the Lantern Festival),是中國民俗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于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目錄
簡介
節日歷史
相關傳說點彩燈來歷
漢文帝紀念平呂
東方朔與元宵姑娘
袁世凱與元宵
節日習俗
食俗
科學吃元宵
中國各地元宵節習俗
元宵與湯團區別
話燈聯
賞燈詩
相關詩詞
中國的情人節
12星座元宵節的傳說概述
白羊座
金牛座
雙子座
巨蟹座
獅子座
處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雙魚座
簡介
節日歷史
相關傳說 點彩燈來歷
漢文帝紀念平呂
東方朔與元宵姑娘
袁世凱與元宵
節日習俗
食俗
科學吃元宵
中國各地元宵節習俗
元宵與湯團區別
話燈聯賞燈詩相關詩詞中國的情人節12星座元宵節的傳說
概述 白羊座 金牛座 雙子座 巨蟹座 獅子座 處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雙魚座展開 編輯本段簡介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在西漢就存在了,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日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地區到全國各地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命名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 元宵節美食——元宵
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上元節的由來,《歲時雜記》記載說,這是因循道教的陳規。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合稱“三元”。漢末道教的重要派別五斗米道崇奉的神為天官、地官、水官,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說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這樣,正月十五日就被稱為上元節。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說:“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而元宵節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為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愿望。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中元節的短小散文,歲末齋飯寧波什么時候做放什么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