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怎樣才能保持經常快樂?社會上流傳著兩種回答:一曰“知足常樂”;一曰“不知足常樂”。
乍一看,兩種答案意思相左,奇怪嗎?不奇怪。
因為兩者是從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講的,是對促進事物發展的兩種不同思考。
筆者認為,兩者都是前人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它們之所以歷經長期實踐檢驗并流傳至今,想必都是有其道理的。
今日探討對兩者的認識,不是輕易地判斷誰是誰非,簡單地肯定誰或否定誰,而是應當弄清兩者的具體含義和用意,兩者的區別與聯系,從而辯證地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把人們對兩者的認識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上。
唯有如此,才能為創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服務。
所謂“知足”,就是知道滿足。
它倡導對一定時段取得的東西要有知足感。
著名女作家冰心94歲時寫的養生聯就是“事因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
有知足感,心中自然充滿快樂,無過分、非分欲望,自會養成高尚品德。
知足常樂,不僅是精神上的一種撫慰和享受,而且會使人從滿意和快樂中產生一種新的力量,鼓勵人們以愉快的心情去獲取新的成功,新的滿意和快樂。
正如人們在辛苦工作一段時間后,有必要“休假”,以便養精蓄銳,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新目標的奮斗之中。
顯然,“知足”不是目的,而是促進發展的一種手段、一種策略。
人生中的有些事情,如在創造業績的過程中,對他人、集體和社會給予自己的支持和幫助,或在自己取得某種業績時,對他人、集體、社會給予自己的榮譽和回報等,就應當多有“知足感”,應當心存感激。
這樣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心懷感激,才更有益于自己與他人、集體和社會的和諧相處,進而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幫助,更好地創造新的業績,新的快樂。
否則,對他人、集體和社會給予自己的支持和幫助總是不知足,總覺得自己多么了不起,誰都對不住自己,嚴于責人,不知感激,那就難以和他人和諧相處了。
可見,在這些事情上多“知足”,多“常樂”,作為一種發展策略是必要而有益的。
所謂“不知足”,就是永不滿足。
它倡導事物發展不停頓,創造佳績無止境。
不管做什么事情,不論取得了多么大的成績和成功,都不能有“知足感”。
馬克思說“任何時候我也不會滿足,越是多讀書,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足,越感到自己知識貧乏”。
總感到“不知足”,才能產生新的追求,不停頓地去探索、拼搏、開拓、進取,不斷開創新的業績,獲得新的快樂。
顯然,不知足也不是目的,而是激勵自己不停地投入新的追求的又一種手段,是促進發展的又一種策略。
在人生的另一些事情上,如在學習、工作和對事業的追求上,就是要永遠“不知足”,在成績面前找差距,爭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因為事物總是在不停地變化發展,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產生了,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成功其實是又一個新的起點。
總感到“不知足”,才能不斷產生新的動力、活力和激情,并在一個個“不知足”的探索中,創造新的業績,享受新的快樂。
否則,陶醉于已有的成績,滿足于已有的成功,盲目樂觀,那將會漸漸成為新競爭中的落伍者。
落伍了,還有什么快樂可言呢?“不知足常樂”強調的是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境界。
由于任何事物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變化發展,既是階段性的,又是永不停息的。
因此,就某一個階段而言,對事物發展感受上的“知足”,是相對的、暫時的、階段性的;就發展的總過程而言,對事物發展感受上的“不知足”,是絕對的、長久的、無止境的。
相對的、暫時的、階段性的“知足”與絕對的、長久的、無止境的“不知足”,都是對事物發展變化規律性的認識和感受。
因此,兩者應當是有機結合的,也是可以殊途同歸的,“知足”和“不知足”都不是目的,而是適應事物發展階段性、連續性需要的兩種策略。
就個人而言,在實際生活中如何把“知足常樂”與“不知足常樂”辯證統一起來呢?這里,筆者想起了雷鋒的一句話:“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齊,在工作上要向水平最高的同志看齊。
”兩個看齊,兩種倡導,其實是一個道理。
生活上多“知足”與工作上“不知足”,是相輔相成的、辯證統一的,都是為了更滿意地生活,更奮發地工作。
當然,提倡生活上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齊,決不是要當苦行僧,決不是生活水平越低越好,而是要提倡一種精神,強調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要求不要過高,不要一味追求高水平,要知足常樂,并以此激勵自己奮力于事業上新的追求。
而在學習和創業上,則要高標準,嚴要求,追求卓越,勇創一流,永不知足,永不止步。
在一個個“不知足”的探索中,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永葆“不知足常樂”的良好精神狀態。
一個人能做到這些,向社會和人民索取的盡量少些,對社會和人民奉獻的盡量多些,對社會和人民的貢獻就更大了。
人人都這樣做,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就更快了。
可見,一個人只有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像雷鋒那樣,自己活著就是為了讓別人活得更美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才能理智地把“知足常樂”與“不知足常樂”辯證地統一起來,并自覺地從一些事情上、一定階段上的“知足常樂”,不斷走向在另一些事情上、長遠發展上的“不知足常樂”,從而使自己的一生真正成為奮斗不息的一生,不斷完善的一生,常樂常新的一生。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以知足不長樂寫一篇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