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5年是清仁宗嘉慶二十年;乙亥年(豬年)。
嘉慶十九年(1815)11月21日,嘉慶帝諭示河南、安徽等地查拿紅胡捻子。
捻子,河南等地民間行儺驅疫、裹紙燃膏為龍戲的稱呼,原起于康熙年間。
山東、河南、安徽百姓相聚拜福拜捻,后來日益增多。
二十一日,御史陶澍上奏,河南南汝光一帶,以及安徽潁、毫等處,近來紅胡“匪徒”日聚日多,“橫行”益甚。
每一股稱為一捻子,小捻子數人數十人,大捻子一二百人不等,成群結隊,且有頭目指揮。
河南息縣、光山、正陽、羅山、汝陽、項城尤其厲害,頭目名叫王妮仔。
安徽紅胡捻子的頭目叫李東山、馬大振,每人手下都有千人。
嘉慶帝聞奏后,命河南巡撫方受疇、安徽巡撫胡克家立即查拿紅胡捻子。
不久,王妮仔、李東山、馬大振等人相繼被清政府捕獲。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公元一八一五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