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詩歌
的風格特點是 清新淡雅 豪放飄逸 蒼涼悲壯 簡潔含蓄
曹操的詩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樂府詩體.內 容大體上可分三類.一類是關涉時事的,一類是以表述 理想為主的,一類是游仙詩.
與時事有某種關聯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 《苦寒行》,《步出夏門行》等.《薤露行》,《蒿里 行》二詩,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進謀誅宦官事 敗,董卓入洛陽作亂;后一篇寫關東各州郡興兵討卓,又 各懷野心,互相殺伐,在內容上緊相承接.詩篇以簡練 的語言,高度概括地寫出了這一段歷史過程,因此被譽 為"漢末實錄,真詩史也"(鐘惺《古詩歸》).尤其 可貴的是,在《蒿里行》詩中他以同情的筆調,寫出了 廣大人民在戰亂中所罹的深重苦難:"鎧甲生蟣虱,萬 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 之斷人腸."《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征高□時,詩 篇描寫冬日太行山區的酷寒,荒蕪,險峻,形象生動,同 時也寫出了詩人內心的復雜感受.《步出夏門行》作于 建安十二年征三郡烏桓時.該詩包括"艷"(前奏)及四 解."艷"著重寫了詩人出征時的復雜心情.一解"觀 滄海",寫進軍途經碣石時的觀感;二解"冬十月",三 解"河朔寒",寫歸途中見聞;四解"龜雖壽",寫取得 了這場重要戰役勝利后的思想活動.其中"觀滄海"描 寫大海景象,"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 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氣勢磅礴,格調雄放,映襯出 詩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闊**懷."龜雖壽"以一 系列生動的比喻,表達詩人對人生及事業的看法:"老驥 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是詩人貫 徹終生的積極進取精神的真實表白.
以表述理想為主的詩歌有《度關山》,《對酒》, 《短歌行》等.前兩篇寫詩人的政治理想.他設想的太 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賢君良臣政治.這在漢 末社會大破壞的現實背景下,無疑是具有進步意義的. 《短歌行》的主題是求賢,以"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 公吐哺,天下歸心"等詩句,來抒發求賢若渴,廣納人 才,以冀成其大業的心情.游仙詩有《氣出唱》,《秋胡行》等.曹操是不信 方士神仙之說的,所以他寫這些詩當別有所寄,不能據 此把他與秦皇,漢武的求仙等量齊觀.在藝術風格上,曹操詩歌樸實無華,不尚藻飾.它 們以感情深摯,氣韻沉雄取勝.在詩歌情調上,則以慷 慨悲涼為其特色.慷慨悲涼,這本來是建安文學的共同 基調,不過在曹操的詩中,它表現得最為典型,最為突 出.在詩歌體裁上,曹操的樂府詩并不照搬漢樂府成規, 而是有所發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漢樂府 中都是挽歌,他卻運用舊題抒寫了全新的內容.曹操開 創了以樂府寫時事的傳統,影響深遠.建安作家以及從 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許多詩人,他們擬作的大量樂府詩,都 可以說是這一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2曹丕詩歌的特點。
一.語言綺麗工練,抒情深婉細膩,形成了便娟婉約的纖麗清新風格。
如《燕歌行》全詩清詞麗句,情思婉轉,纏綿動人,準確成功地表現了一個思婦在漫漫長夜中牽念夫君的無限情意。
二.曹丕的抒懷之作,寫得清俊悲涼,帶有擬作性質,然更主要的是借以抒發戰亂中的一種蒼涼情懷。
三.抒發志向記敘軍旅的作品,如《黎陽作》氣勢高昂卻亞于曹操。
3曹植的詩歌創作分前后兩個時期:
一. 前期多抒發遠大理想和宏偉抱負,如《白馬篇》通過一個青年英雄的機智勇敢英勇衛國的精神,來表現自己對壯烈事業和戰斗生活的憧憬。
全詩塑造了一個武藝高強的愛國勇士形象,頌揚了他視死如歸的獻身精神,也寄托了詩人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
二.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現自己壯志難酬,倍受壓抑的郁憤心情。
典型代表是《贈白馬王彪》,全詩充滿了悲苦之辭、憤慨之音。
藝術成就
曹植的五言詩創作在文學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詩壇上最杰出的詩人。
一.他的詩歌內容豐富充實。
舉凡軍旅政事,宴游送別,詠史游仙,抒情抒志,無不發之于詩。
曹植用他的筆描繪了廣闊的社會人生,表達了自己豐富的思想感情。
二.曹植的詩歌被譽為"骨氣齊高,辭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
"就是說他的詩歌內容充實豐富,多慷慨悲憤之氣,在藝術表現上又生動形象,注意辭藻華美、對仗工整和音韻流暢,達到了建安詩歌的最高峰。
三.曹植詩歌語言華美主要表現在濃烈的感情色彩和鮮明的聲色。
如《盤石篇》生動再現了大海的宏闊氣象。
曹植在文人有意為詩方面,有一個大跨度質的飛躍。
四.注重對稱回環之美,注意語言錘煉方面。
如《贈丁儀》均是對偶工整、聲韻對稱和諧的精工之句。
《贈徐干》"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寫時光易逝。
他還善于起調,工于發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語,振起全詩。
如《野田黃雀行》開頭用驚風險浪的情景和畫面預示了環境的險惡,起到強烈的烘托作用。
五.曹植的詩歌對后世影響很大,博得極高的評價,被謝靈運譽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曹氏父子三人詩歌特點的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