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臘梅花開閱讀訓練及解答方法
◇葉公覺
在郊外小山坡上.我看到一棵獨自在冬日的陽光下盛開的臘梅一那黑褐色的枝條顯得蒼勁而堅韌.就從這黑皮斑駁蒼老黝黑的枝干中,競爆出了這樣使人賞心悅目的一樹金黃!
遠望去。
這棵盛開的臘梅.就如冬天里燃起的一堆火.也如在暮色中點燃的一個火把.它把人心頭燒得暖洋洋的。
看著這棵臘梅,我覺得它在冬天里點燃了我心頭對春的希望。
在暗夜里使我看到了黎明初露時的金色曙光。
我慢慢地走近這棵臘梅.就像走近一位我十分知己的朋友,或者,是一位我十分敬仰的前輩.它的高風亮節使我欽敬不已。
因為.它能笑傲嚴冬,它能不隨流俗.在別的花都香銷匿跡的時候,它卻獨自開放金色的花朵、金色的希望、金色的精神、金色的品格。
它不單以金色的外形給人以振奮,還以它那縷縷馨香給人溫馨的情意,這香味清而不膩、雅而不俗,使人胸懷大暢、神清氣爽。
在這樣寒冷的冬天里.聞到這樣的香味,不禁使人想到了和煦的春風、溫暖的艷陽。
我走近它。
仔細端詳它的模樣。
它的外層花瓣像一個個蜂蠟制成的小小鈴鐺.倒垂著.下緣像古鐘那樣有一浪一浪的邊而內層花瓣則是紫色的.比外層花瓣短,花蕊是粉白的.呵.這是一棵有名的“磬口梅”呢!所以叫“磬口梅”,因為它花開半含.似鐘磬倒掛.形似磬口之故。
磬口梅還有一個別稱,叫做“檀香梅”,因為它的內層花瓣紫如檀香之色,又因它的香味幽幽,就像檀香一樣。
我真的很喜歡它這“玉質紫金衣,香雪隨風蕩”的神韻我記起古人詠臘梅的兩句詩“枝橫碧玉天然瘦,蕾破黃金分外香”.除了它的枝干因多年長于野外而顯得蒼老不像碧玉之外.其余都與詩意相合。
過了幾天.忽然北風呼嘯,寒風勁吹,我不禁顧念起山坡上那棵臘梅來。
我來到郊外,在小山坡上重又見到了這棵“磬口梅”。
它的枝干在風中左右搖擺,像在跳舞似的,不過它的花仍舊金黃燦爛。
一點也沒有因風而墜落.我真為臘梅花迎風而舞不折不屈的精神而鼓舞。
我折了一枝臘梅花帶回家中,插在花瓶里,放在窗臺上。
陽光照射在臘梅的花朵上.閃爍著燁燁的金黃色澤.它給我的居室增添了一縷溫馨、一束亮麗。
而且,在不知不覺間,我的房間里漸漸地氤氳著一股清香,使我在冬日里感到了春天的氣息。
這枝臘梅在我的房間里靜靜地安了家.它的花朵很長時間不凋謝。
當原來盛開的一批花漸漸零落,而那些含苞的花蕾又陸續開放出來,真有點前赴后繼的意思。
于是,我的房間里也就很長時間充溢著淡淡的檀香似的臘梅的芬芳……
(選自《新民晚報>>2007.1.15)
1.根據文章內容,簡要概括本文的主題思想。
2.簡要說出全文圍繞“臘梅”行文的思路。
(每空須有“臘梅”二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你閱讀下面兩段材料并聯系本文,寫出你的探究結論。
(1)蘭是花之驕子。
從蘭花的外形、姿態、生存環境、內在氣質方面,人們更多地習慣于對蘭的象征意義進行詮釋,并且成為一種固定的符號、定向的語碼。
所有愛蘭、植蘭、賞蘭、詠蘭之人,都從蘭花身上吸取道德的力量,從而自覺地塑造、提升、升華自身的人格與胸懷。
(2)菊花是我國傳統名花,有悠久的栽培歷史。
菊花有其獨特的觀賞價值.人們欣賞它那千姿百態的花朵、姹紫嫣紅的色彩和清雋高雅的香氣,尤其在百花紛紛枯萎的秋冬季節,菊花傲霜怒放,它不畏寒霜欺凌的氣節,也正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體現。
《臘梅花開》
1考查綜合概括的能力。
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聚,主旨內容常常在開頭提出,結尾呼應,各段落多次點明。
根據散文的這種結構特點,概括提煉時,先在這些關鍵地方尋找信息,然后合并提煉。
本題的解答按照此法就可迎刃而解。
參考答案:文章通過描寫臘梅凌冬盛開的景象,熱情謳歌了臘梅頑強的生命力和不隨流俗的高風亮節,并由此啟發人們去學習臘梅的這種精神。
追求人生的高尚品質。
2考查概括文章寫作思路的能力。
解答此題可用結構思維,從散文構思的手法入手分析。
借物抒情散文的一般思路是:點出事物——描寫事物——抒發感情。
參考答案:在郊外看到一樹盛開的臘梅仔細端詳臘梅再次看到迎風而舞不折不屈的臘梅折一枝臘梅把臘梅精神帶回家
3考查推理概括的能力。
答這種題要先看鏈接材料的共同點,結合文章的主旨,進行推理、概括。
參考答案:自古以來,人們從許多花的身上感悟到了高尚的品質,汲取了精神力量。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葉公覺的《臘梅花開》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