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體感知,把握思路
寫景狀物類文章,它一般不會像“敘事”類文章一樣按照事情發展順序去安排材料,也沒有像“寫人”之類并列安排一些材料,寫景狀物一般寫景精妙,景物特征鮮明,景物的特點,與文章的整體氛圍相協調,使文章保持統一和諧的風格特點,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讀寫景狀物散文首先要賞析景物描寫,弄清文章描寫了哪些畫面和對象,并了解它們的主要特點。
二、反復品讀,體味語言
對于寫景狀物類的文章,我們要反復賞讀,品味語言,讓自己進入到文章的意境中去。
品味寫景類文章的語言首先要把握本質。
清代學者王國維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一語道盡了寫景類本質:所有寫景的文章,實際上都在傳達作者的一種情感,一種思想。
品味語言的方法很多。
可以認真誦讀,邊讀邊在腦海里“放映”文字的影像,邊讀邊品味語言本身之精彩;可以認真默讀,靜靜地欣賞優美雋永的語言,品味語言背后的意味情味,評價課文的語言風格;可以背誦課文片段,記誦一些優美、精警的語句,獲得良好的語感;可以圈點批注 “寫讀”的形式品賞精彩精美的散文語言。
三、體悟文意,物(景)人合一。
多問一個“為什么”是語文閱讀的一把金鑰匙,我們只有真正理解文表達的意思,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才能明白作者為什么采用相應的寫法。
反過來我們可以這樣說,無論作者在文章中采用了什么寫法,它都是為了更加突出景物的特點,為了更加明確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
明白了這一點,好多寫景狀物類文章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比如很多文章中都喜歡用一些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為什么用這些方法呢?直接明白地寫出來不行嗎?不行。
古人說“一切景語即物語”、“情以物遷,辭以情發”……這些話的意思就是說作家因為有感于人事、景物或某種情境,于是通過敘事狀物來表達心意、抒發情懷。
所以,景物的特點往往同人物的主觀愿望和特定心境融合在一起,心情舒暢則天高云淡,花明水凈,心情郁悶則風驟雨急,霧愁云濃。
當然,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只有深入鉆研教材,根據《新課標》各年級段具體要求找準教學內容,才能真正提高學生語文的綜合素養。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如何教學寫景狀物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