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講述了一位可敬的老人,為了讓一片荒蕪之地成為茂盛的森林,他一個人堅持了15年,每天堅持種樹,綠化了8條溝,制造了七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的故事。
他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于后代,讓我們看到了我國人民保護自然、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堅強決心。
中心思想:老人以有限的生命創造了無限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茫茫青山中得到無限擴張,而且將隨著青山永垂不朽,這是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變老的,這位普通的老人讓我們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更讓我們感受到了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
《青山不老》是梁衡創作的散文作品,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文章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跡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于后代。
擴展資料
《青山不老》文章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位 (第一段),運用比喻的方法, 描繪了老人改造山林,綠化家園所做的巨大貢獻,描述了院子外面綠意濃濃的景觀和一幅喜人畫卷。
第二部分(2~5段):主要寫老人改造山林及綠化山溝所面臨的困難以及所取得的業績。
第三段 (6~7段): 寫“我”的感悟:青山是不會老的,點出文章中心意旨。
文章層次井然,內容清晰。
課文先描寫了院子外面綠意濃濃的山林景觀,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園的喜人畫卷,喻示老人綠化山林、改造山溝所取得的成績;接著作者從兩方面補充介紹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狀況:通過山溝的大環境(即自然條件)的惡劣險峻,來襯托改造山林的艱難困苦。
通過老農生活條件的簡陋艱辛,突出老農植樹造林的難度之大、態度之堅決;通過村干部的補充介紹、老農的陪同參觀,展現了老人植樹造林、綠化家園、造福后代的成績;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靈感觸提升全文,點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課文語言簡練、生動,借助比喻、擬人等表現方式,將山溝里綠樹成蔭、枝繁葉茂、錯落有致的形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展示的還有老農為創造這片綠洲所付出的千辛萬苦,也從一個側面表明了老農的勇敢和所創造的巨大生態價值。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青山不老》主要內容、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