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掩藏重重歷史迷霧的沉重書冊,似乎看到了那個動亂的年代,那個百家爭鳴的戰國春秋;似乎聽聞他在平靜而堅定的說著:“君子固窮。”“仁者無敵。”
是的,那個令人感受如山般沉重震撼的聲音是真正名垂千古的孔丘夫子;那影響浩浩中華歷史的絕代人物的聲音一直縈繞于人們心底深處。
“人性本善”,“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這聲音雖透過千年風霜雨打仍擲地有聲。
他的影響太深,太深……
“仁”,這便是儒家處世之道,為想要到達這個境界,無數驚才絕艷的前輩入世修煉,游說諸侯。
他們知道唯有達到那個高度才有這個權利,抑或是心境,來談這一字。
于是,有天下一統,四海臣服的理想在世間悄悄滋長;于是有了陶潛欲尋桃花源的無奈和凄婉。
然世事豈隨人意?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似乎儒家在這個世間輕輕抹下一筆便悄然離去。
秦暴政,宋昏庸,清腐敗,歷史隨預定的軌跡前進著。
但是那曾經的“仁義”真的隨著秦皇的一把熊熊大火飄散風中,漸行漸遠了嗎?
也許,不。
爆竹聲中,中國解放了,不僅僅是肉身上的解放,同時也放下了肩上沉重的枷鎖。
春風拂面萬物新生,沉寂了千百年的儒家終于從那殘桓半墻中探出頭來。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兩會中逐漸發現普通公民的影子,影響著日益近人的領導人們。
“知恥近乎勇”,不再拘泥與曾經可憐的天朝大國的驕傲,打開國門,WTO,世博會,奧運會……中華民族終于重新站在世界的巔峰。
在那所謂西方人尚且揮舞著手中長矛茹毛飲血時,這片土地上已經響起了那“克己復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聲音,那捉襟見肘的人權豈可同日而語!他的思想不會隨著有限的生命而漸漸消逝。
歷史像一部留聲機,將那虛無飄渺的聲音精心刻錄下來,又在我們需要的時候輕輕播放。
……
千年傳承,只爭朝夕。
自己寫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有什么好的散文弄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