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的最大特點是“敘”,能敘好了就做到記敘文的要求了。
而散文最大特點是“情”,圍繞情而敘,記敘文是圍繞敘而嘆情。
記 敘 文 的 特 點
記敘文是指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等類的文章。
古代的記、傳、序、表、志等,現代的消息、通訊、簡報、特寫、傳記、回憶錄、游記等,都屬于記敘文的范疇。
寫作記敘文要做到一下幾點:
第一,要交代明白。
無論記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否則文章就不完整。
第二,線索清楚。
雖然觀察的角度、記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應當有一條綰聯材料、統貫全篇的中心線索,否則文章就會松散。
第三,人稱要一致。
無論用第一人稱“我”記述,還是用第三人稱“他”記述,都要通篇一貫,一般不宜隨意轉換,否則就容易造成混亂。
記敘文以記敘為主,但往往也間有描寫、抒情和議論,不可能有截然的劃分。
它是一種形式靈活、寫法盡可能多樣的文體。
散文的特點
散文是一種常見的文學體裁。
由于它取材廣泛,搖曳多姿,藝術表現形式豐富多樣,如同五彩斑斕的風景畫,讓人陶醉,讓人喜愛。
那么我們怎樣來寫散文呢?寫散文要牢牢掌握它的五個特點:
一、時間跨度大
散文不受時間限制,前可以遠涉古代,后可跨及未來,又可覆蓋今天。
如秦牧的散文《土地》從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機,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晉公子重耳狼狽出逃時手捧泥土感謝土地是上蒼的恩賜。
再如楊朔散文《荔枝蜜》,從小時候上樹掐海棠花被蜜峰蜇了一口,寫到現在的參觀蜜蜂場。
時間跨度很大,但卻緊緊圍繞作者要表現的主題沒有讓人感到絲毫的散亂。
聯想極豐富,文筆揮灑自如,極有感染力。
寫散文時可以根據散文的這一特點,擴大時間跨度,多充實一些有關事件,插入多組鏡頭,來增加散文的內容和色彩,使文章多姿多彩,知識性強。
二、空間轉換廣
散文既不受時間限制,也不受空間限制,天南海北,空間宇宙,無不可以包容其中。
如魯迅的回憶性散文《藤野先生》,空間跨度從中國到日本,再從東京到仙臺,又從仙臺回到北京,接著又寫走到廈門,空間跨度大,空間轉換之多讓人目不暇接,但寫得層次分明,詳略得當。
把復雜的人和事放在每個空間里,有的隨意點染,有的潑墨描繪,錯落有致,色彩斑斕。
如果我們在寫散文時注意到這個特點,就不大會犯單薄、貧乏的毛病。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請問下高中記敘文和散文有區別嗎能詳細說明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