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是不是這個:
哦,蒲公英...... (散文) 當春夏之交的時分,你若走在田間地頭的小路上,可以常常看到小路邊生長著一簇簇的闊葉的依地而生的一種小小的草本植物,這小小的植物的葉子的背脈是紅色的。
在分開的幾片葉子中間,挺立著一株、兩株......最多四五株粉紅色的莖桿,莖桿也不高,上面開著黃色的耀眼的花朵。
它倔強的搖曳著那不引人注意的身軀,在無垠的田野里顯得是那樣的自信與執著......。
記得女兒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星期天休息,我曾帶著她到野外去踏青散步,到了野外,只見草地上開滿了各種小花。
這時的野外,已經不是“亂花漸欲迷人眼”,而是“繁花已然迷人眼”的境界了。
女兒看見滿地的小花,便猶如一直飛翔的蝴蝶,一會兒飛的這兒,一會兒飛到哪兒,時間不長,就采擷了一把鮮花。
有紅色的、紫色的、粉色的、白色的......,但最多的還是黃色的。
這些花的朵兒雖然都不大,可在女兒的小手里拿著,卻又顯得那么和諧、鮮靈。
后來,女兒就向我問起了那些小花的名字,我搜盡了我的記憶,逐一的告訴她,“紅色的花兒是小牽牛、紫色的花兒是醬瓣花、粉色的花兒是野水仙、白色的花兒是山菊......,”女兒見我不說了,眨了眨眼睛,問道:“爸爸,你為什么不告訴我這黃色的花朵的名字呀?”我看了看她手里拿的那些黃花,有些漫不經心的說道:“這是蒲公英。
知道了么?”“哦,蒲公英......”女兒似乎很專注,小臉上顯出了迷茫。
接著又很天真得問我“為什么叫蒲公英呀?”我無法回答女兒提出的這個既幼稚天真卻又很學術的問題,但又不忍心破壞她那充滿好奇的心情,就說,“你真的想知道?”“是啊,這個名字真的很好聽嘛!”女兒歪著小腦袋對我說。
我拉著女兒在一個田埂上作了下來, 順手扯下一支蒲公英的花朵,告訴孩子,這蒲公英渾身都是好東西,花朵除了讓人觀賞,還可以充饑的,說著我把那朵花掐下來放在了嘴里,嚼巴嚼巴就吃了。
我發現孩子的眼神里有一種驚訝。
然后我又告訴她,這蒲公英的莖呢,可以止渴,我又掐下一截莖桿,兩頭批開,放在嘴里,念著兒時的歌謠,“抱,抱,抱娃娃,抱個娃娃會爬爬;抱,抱,抱娃娃,抱個娃娃騎車子......”女兒見我那樣,也就學了起來。
一會兒,我從嘴里把那一截蒲公英莖桿取出來的時候,口腔里的津液明顯的增多,再看那蒲公英得莖桿,它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莖桿了,竟然是一個摩托車造型。
女兒見了,也從嘴里將她含的那一截取了出來,那彎彎曲曲的形狀,的確象一個小娃娃。
女兒很興奮,一邊繼續玩著蒲公英的莖桿,一邊又問我,這根和葉子又有什么作用,我告訴她,蒲公英的葉子可以清熱解毒,它的根可以消炎止痛,末了,我又加了一句,蒲公英渾身都對人有益處的。
女兒還在問我,那人們為什么不去種植它呀。
我頓了頓,告訴她,這就是蒲公英的可貴之處,它的生長不是*著人們的愛護而生存的,它不管人們對它怎樣,依然的頑強的生存著,而且周身是人們需要的藥物。
是一種很寶貴的植物。
當時女兒好像是似懂非懂的,但是我依稀記得她點了點小腦袋。
然后不依不饒的追問,“你還沒告訴我為什么叫它蒲公英啊?”我委實沒法回答,只好說,“我不知道。”女兒不滿意了,說:“爸爸不知道,是騙人的。”我說,“爸爸有好多好多不知道的事情,你要好好學習,等你長大了,上了大學,你知道了告訴爸爸好不好?”女兒這才似乎諒解了我。
這件事一晃十幾年過去了,我也早已忘在了腦后。
今年開春,女兒到學校后,有一天打電話給我,說班里要競選班干部,問我怎么辦。
我說你應該參加競選,發揮自己的長處,女兒似乎不同意我的說法,她說她想做想蒲公英一樣的人。
我一是語塞,鬧不清怎么回事,女兒用調皮的語調說:“老爸,我可沒有忘記小時侯你給我講的蒲公英啊!雖然我還沒有找到蒲公英名字的由來,但我找到了蒲公英這種植物所透露出的精神實質,你不想你的女兒做蒲公英一樣的人么?”我這才從記憶力搜尋到了那件已忘卻的陳舊的往事,嘴里不由得說了一句: “哦,蒲公英......”
http://**bbs/*?boardid=14&id=2697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誰知道有一篇散文叫做《哦,蒲公英》啊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