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總是不經意的來臨。
我是個撫今追昔,多愁善感的人,所以注定我要在過去的邊緣徘徊掙扎。
我向來討厭動物,素愛貓狗的父親這便也成了我討厭的對象。
與其一年半載形同陌路人,倒不如搬出去,免得同在屋檐下的尷尬。
因此,在12歲年紀的我便過上了自己的生活。
那個生日桌上,父親送了我一只派克鋼筆和一間我蒙昧以求的小木屋。
從此,木屋就成了我成長的天堂。
木屋不大,睡的地方靠左側,隱隱約約顯得較為暗淡。
墻角有一幅丹青,只是蒙上了許些灰塵,仔細一看,不難發現還有一個小條符,字跡模糊,卻依稀辨得:“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的字樣。
起初,給我的感覺是凋零,也就除了這些便是空空如也。
掙扎一番之后,還是決定留了下來,至少不用看誰的臉色。
也許是匆忙了些,急促了些。
先前只顧著“欣賞”木屋,卻是忽略了眼前這大好景象。
眼花繚亂不敢說,單是那些姹紫嫣紅的花叫我目瞪口呆。
對花不甚了解,叫不出個名字,只知道有黃色的,紅色的,藍色的,紫色的······就是分不清黑和白!這也是父親常常訓斥我的話。
先且不要破壞了風景,我提醒自己從沉思中醒過來。
剛一漫步,便又讓我吃驚不小。
芳香四溢不敢說,單是那腳步一挪便牽絆起陣陣清香,讓我如癡如醉。
尋其根源,除了那些姣妍的花,便是眼前這棵參天古樹的杰作。
昂起頭,正好被雀躍的鳥兒戲弄一番,好容易才擦個干凈,倒也不影響我的興致。
遠遠看上去,還蠻多的,飛來飛去,聲音也還算宛轉。
只是可憐眼前這棵大樹了,不但要為它們提供住宿,還要無條件提供娛樂場所,難怪枝葉不夠茂盛,看來是發育不良。
欣賞過左邊的風景,跟著往右過石橋。
石橋成拱形,頗有古代風格。
橋的中間有塊小石碑,聽人說那叫三生石,石碑面上刻著一則上聯:“東南西北風佳人居其中。
”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一則好的下聯,只好遺憾的離開,連那潺潺的流水都無心留意。
剛穿過青草坪就被眼前的畫面所吸引:一排一排的青蛙蹲在一朵一朵的荷葉上,居然沒發出一點聲音。
我還沒預料到,這樣的地方還有個小池塘。
所謂“水清則無魚,”我頓覺不解。
面前的水分明透徹,卻依然看得見那一條條不大的魚兒,來回的在池間游蕩,好不自在。
帶著疑慮,我慢慢的回到了自己的小木屋。
以后的忙碌生活中,也就漸漸的淡忘了這一切,甚至與那個小木屋。
記得,臨別的那天,我還為它取了個特別的名字——秀水樓閣。
然后,獨自在木屋外的青草坪上躺了一個下午,直到晚霞的夕陽喋血,才依依不舍的上了火車。
1、窗前的青春
青春有時候極為短暫,有時候卻極為冗長。
我很知道因為,我也曾如你一般年輕過。
在教室的窗前,我也曾和你一樣,凝視著四季都沒有什么變化的校園,心里猜測著自己將來的多變化的命運,我也曾和你一樣,以為,無論任何一種,都會比枯坐在教室里的命運要美麗多了。
那時侯的我,很奇怪老師為什么從來不來干涉,就任我一堂課,一堂課的做著夢。
今天,我才知道,原來,他也和今天的我一樣,微笑著,從我們年輕飽滿的臉上,在一次次地重讀著我們曾經經歷過的青春呢。
2、白色山茶花
山茶有開了,那樣潔白有美麗的花朵,開了滿樹。
每次,我都不能無視地走過一棵開花的樹,那樣潔白溫潤的花朵,從青綠的小芽兒開始,到越來越飽滿,到
慢慢的綻放;從半圓,到將圓到滿圓。
花開的時候,你如果肯仔細的去端詳,你就能明白它所說的每一句話。
就因為每一朵花只能開一次。
所以,它就
極為小心地絕不錯一步,滿樹的花,就沒有一朵開錯了的,它們是那樣慎重和認真地迎接著唯一的一次春天。
所以,我每次走過一棵開花的樹,都不得不驚訝與屏息于生命的美麗。
3、明鏡
假如你知道自己這樣做并沒有錯的話,那么,你就繼續地做下去。
不要理會別人會怎樣地譏笑你。
相反的,假如你覺得事情有一點不對勁,那么,任憑周圍的人如何縱容,如何引誘,你都要拒絕他們。
因為,在你心里,一直有著一面非常清冽的鏡子。
時時刻刻地在注視著你。
它知道,并且也非常愛惜你的清
純和正直。
4、歲月
好多年沒有見面的朋友,再見面時,覺得他們都有一點不同了。
有人有了一雙悲傷的眼睛,有人有了冷酷的嘴角,有人是一面的喜悅,有人卻是一面風霜:好象十幾年沒能和我的朋友們共渡的滄桑,都隱隱約約地寫在他們的臉上。
原來歲月并不是真的逝去,他只是從我們的眼前消失,卻轉過來躲在我們的心里,然后再慢慢地來改變我們的容貌。
所以年輕的你,無論將來會碰到什么挫折,請務必要保持一顆寬諒喜悅的心。
這樣,當十幾年后,我們再相遇,我才能容易的從人群中把你辨認出來。
《綠》
朱自清
我第二次到仙巖的時候,我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
梅雨潭是一個瀑布潭。
仙瀑有三個瀑布,梅雨瀑最低。
走到山邊,便聽見花花花花的聲音;抬起頭,鑲在兩條濕濕的黑邊兒里的,一帶白而發亮的水便呈現于眼前了。
我們先到梅雨亭。
梅雨亭正對著那條瀑布;坐在亭邊,不必仰頭,便可見它的全體了。
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
這個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巖石上,上下都空空兒的;仿佛一只蒼鷹展著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三面都是山,像半個環兒擁著;人如在井底了。
這是一個秋季的薄陰的天氣。
微微的云在我們頂上流著;巖面與草叢都從潤濕中透出幾分油油的綠意。
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響了。
那瀑布從上面沖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幾綹;不復是一幅整齊而平滑的布。
巖上有許多棱角;瀑流經過時,作急劇的撞擊,便飛花碎玉般亂濺著了。
那濺著的水花,晶瑩而多芒;遠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紛紛落著。
據說,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但我覺得像楊花,格外確切些。
輕風起來時,點點隨風飄散,那更是楊花了。
--這時偶然有幾點送入我們溫暖的懷里,便倏的鉆了進去,再也尋它不著。
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我們開始追捉她那離合的神光了。
揪著草,攀著亂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過了一個石穹門,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了。
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已沒有瀑布了。
我的心隨潭水的綠而搖蕩。
那醉人的綠呀,仿佛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
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但這是怎樣一個妄想呀。
--站在水邊,望到那面,居然覺著有些遠呢!這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
她松松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令人想著所曾觸過的最嫩的皮膚;她又不雜些兒法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指地的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重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
可愛的,我將什么來比擬你呢?我怎么比擬得出呢?大約潭是很深的、故能蘊蓄著這樣奇異的綠;仿佛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里面似的,這才這般的鮮潤呀。
--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裁你以為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了。
我若能挹你以為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睞了。
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
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著她了。
我送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么?
我第二次到仙巖的時候,我不禁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
2月8日,溫州作
西湖因文人的筆端而名聲漸望,有蘇堤和白堤的西湖,在人們的眼中,無不是詩情畫意,泛舟于湖上,想必是俗人也會雅致起來,來兩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吧!又有西湖十景作陪,清風明月,定然美不勝收。
而揚州的瘦西湖又有另外一番韻味,有句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賴以是揚州”,瘦西湖洽在于溫婉的水在細長的河道中緩緩而行,熱鬧之美:兩岸楊柳垂湖,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你總不知蜿蜒到何處,幻想著桃花源,往往又在一彎處,一座秀雅的水中樓閣又給你一個驚嘆。
有人把瘦西湖比作舞姿妖嬈的趙飛燕,想是看了這曼妙的舞姿,徜徉在湖中,反倒希望這瘦西湖永遠不要有岸了!
他們說西湖好比中國的水墨畫,美在于它空,瘦西湖好比工筆畫,好在它整。
真想去那里,感受那里的文化氣息,那些吳儂軟語的女子的柔媚,必定也是天下一絕!……
參考資料:百度知道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寫景散文欣賞(短篇)